一九一 春風化雨接風宴 愁緒翻湧思長安(2 / 2)

加入書籤

諸將聽聞,表情各一,有的點頭稱是,有的蹙眉沉思,有的不置可否,有的不屑一顧……

「其二,」李三娘並不理會眾人的反應,接著說道,「古人雲『殺降不祥』,姑且不論此話對錯,我想,殺掉一個索周倒是容易,可朔方城中,在梁師都的麾下,尚有百十名將校,若他們得知投降了大唐仍會沒命,誰還肯棄暗投明呢?無形之中,不是堅定了這些人死守朔方的信心嗎?困獸猶鬥,我們攻取朔方城的難度不是陡然增加嗎?久攻不下,我們又何時能凱旋而歸呢?不能凱旋,那麼……關中的妻兒老小又要苦等到何時呢?」

這一番話如同行雲流水,滴水不漏,又似春風化雨,入情入理,頓時,席麵上陷入一片沉默,聽不到碗碟杯盞的任何聲響。

李三娘彎月要落坐,端起桌上的彩釉茶碗,輕啜一口,潤了潤嗓子,不經意間,看到丈夫正對著自己頷首微笑,目光中盡是贊許之意,李三娘也點點頭,報以莞爾一笑。

片刻之後,隻聽到「吱嘎」一聲,椅子被沉沉地拉開,向善誌起身,扯了扯豹皮護月要,朝著李三娘深深一揖,高聲說道:「殿下,您慈悲為懷,就是活菩薩!我向善誌雖是莊戶人出身,沒讀過書,但道理是懂的,隻要能早一天打下朔方,回到長安去,您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

「對,您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眾將再次高聲附和,捏著拳頭砸在桌子上,震得杯碟碗筷「簌簌」直響。

……

旌旗飄揚,戰馬嘶鳴,士卒操習,虎虎生威。

第二日,辰時初刻,李三娘陪同丈夫視察紅墩界,兩人並駕齊驅,執綹徐行,從壘下到壘上,從步營到騎營,或走或停,時時交談,孟通等待衛則扈從於後,緊跟隨行。

兩人來到故壘北邊,穿過一道數丈深的石拱門,走到壘外,頓時陽光明媚,豁然開朗,前頭便是一望無際的瀚海沙洲,柴紹拉韁駐馬,抬頭遠眺。

「夫君,」李三娘上前兩步,並綹而立,問道,「此去朔方,不足百裡了,你在想如何拿下它吧?」

「是啊,」柴紹輕嘆一口氣,答道,「都說『行百裡者半九十』,北征眼看要成功了,我這心裡反倒不踏實起來。」

「嗬嗬,你呀,恐怕不是在擔心能不能拿下朔方,而是在估扌莫著拿下朔方後,朝廷該如何論功行賞,班賜三軍吧?」

「呃……的確也有此考量,」柴紹自嘲地一笑,「但更重要的是,拿下朔方後,該如何扼守西北!畢竟,這裡是我朝的北邊門戶,誠如陛下所說,『西北不寧,天下難清』啊!」

說著,柴紹扭頭看了看妻子,語氣變得有些沉重:「夫人,不瞞你說,我在陽山城養病時,從長安傳來一些消息,聽到之後,有些令人不安啊!」

「哦?」

「一是有關突厥人的,有傳言說,隨著我軍節節勝利,達爾罕大營已吵作一團——主張南下參戰的一方,與主張中立觀望的一方,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甚至有可能兵戎相見。」

李三娘眨眨眼,稍加思索道:「若傳聞屬實,主戰一派得勢,那……他們有百萬之眾啊,這樣一來,豈止是朔方,整個大唐都有危險了!」

「正是如此,」柴紹點點頭,麵露憂色,「大唐立國尚淺,天下未寧,此時……若與突厥人開戰,凶多吉少!」

「哎,」李三娘長嘆一聲,深吸了一口氣,接著問道,「那其他的消息呢?」

「朝廷裡……」柴紹依然是憂心忡忡的樣子,「朝廷裡也不太平,聽說太子和秦王多有不睦,東宮與秦王府的文臣謀士明爭暗鬥,陛下左右為難,在太極殿裡,往往不置可否。」

「怎麼會這樣?」李三娘既吃驚又生氣,把韁繩捏得緊緊的,說道,「家和萬事興,何況還大敵當前哩,大哥和二弟怎麼能夠這樣呢?讓父皇如此為難!」

柴紹搖了搖頭,一咂嘴,說道:「夫人,都說『家國家國』,其實啊,這家與國有很大分別,二十年前,也許彼此可以同處一個家,可二十年後,卻難以共亨一個國啊!」

「你什麼意思?」李三娘餘怒未消,眼睛一瞪,問道。

柴紹見狀,微微低頭,咧嘴一笑,故作輕鬆道:「嗬,夫人,也許是我多慮,讓你擔驚受怕了,我相信,憑陛下再造山河的恢宏誌氣,一定可以處置好朝廷上的紛爭,不論是太子諸王之間,還是文武百官之列!」

李三娘沒有吭氣,抬頭眺望遠方,目光沉重而憂鬱。

晨風吹來,呼呼過耳,月要間的明黃束帶隨風擺動,如同難以平復的心緒一般,起起伏伏;坐騎扭扭脖子,低下頭去,任憑野風肆虐,吹亂它的鬃毛,卻始終一聲不吭,生怕驚憂了主人。

「夫君,」長時間沉默之後,李三娘側頭說道,「無論如何,咱們都要盡快結束北征之戰,我要回長安去,去見父皇,去見大哥,去見二弟……一家人還要坐在一起,就像二十年前一樣,就像……就像母親還在時一樣!」

說著說著,心頭一酸,眼眶濕潤,兩行淚水順頰而下,李三娘抬手沾了沾,說道:「走吧,起風了,咱們回營壘。」

柴紹使勁點頭,彎下月要去,伸手拉住妻子坐騎的綹頭,為她引路開道,兩騎並行,踽踽向前,轉身入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離婚之後,前夫還帶著結婚戒指 丹水封侯 零0武與器 末日降臨:我帶著全族奔小康 係統:穩住,別浪! 東籬把酒黃昏後 天源逍遙仙農 厄夢初覺 甜後,來朕懷裡 證道萬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