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 / 2)

加入書籤

黨項族:黨項族是古代西北族群,屬西羌族的一支,也稱「黨項羌」。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唐朝共經歷21位皇帝(含武則天),在政治、文化、經濟、外交等方麵均取得了巨大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黃巢起義:公元875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市曹縣西北)人黃巢發動反抗唐朝後期政府黑暗腐朽殘酷統治的農民起義,提出「均平」的政治口號,於公元881年攻下唐都長安,建立農民革命政權,國號「大齊」。黃巢起義是唐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雖然於884年被唐朝所鎮壓,但卻沖擊了唐王朝的統治,加速了唐朝的滅亡,推動了歷史的向前發展。

節度使:唐代開始設置的地方軍政最高長官,因受職時由朝廷賜以旌節而得名。節度,意為節製調度。

爵號:爵是中國古代一種用於飲酒的容器,另外也是君主國家貴族封號。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後代爵稱和爵位製度往往因時而異。

首都:國家最高政權機關所在地。

半農半牧:指的是種植業和草地畜牧業在空間上交錯分布,在時間上相互重疊的生產經營方式。

馬可·波羅:十三世紀意大利威尼斯著名的商人、旅行家,據其自稱曾在中國遊歷了十七年,還被當時的元朝大汗忽必烈賞識,在元朝當官任職。回到意大利後,馬可·波羅在一次海戰中被俘,在監獄裡口述其旅行經歷,由魯斯蒂謙寫出《馬可·波羅遊記》,引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且對以後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影響。但後期國際學術界對馬可·波羅是否真的到過中國存在一定的質疑和分歧。

絲綢之路: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使者張騫出使西域。由張騫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途經甘肅、新疆、中亞、西亞、地中海各國和地區,最後一直到達羅馬的陸上通道,後逐漸演變成連接亞歐的重要商貿大道。由於這條交通路線運輸的貨物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絲綢之路」之名。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之路,也是傳播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文明大道。

西域:自漢代以來,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包括亞洲中、西部地區等。

庇護:指一國對因政治原因而遭受他國追訴或處罰的外國人給予保護並拒絕將其交還的一種保護行為。也指包庇、袒護的意思。

花剌()子模國:是一個建於公元前四世紀中期,位於目前中亞西部地區的古代國家,涵蓋了目前阿富汗、伊朗、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區域,曾是一個經濟、文化較為發達的國家。

哲別:原名隻兒豁阿歹,驍勇善戰、剽悍善射,初為別速剔部人,曾與其它部落一起對抗鐵木真。在一次戰役中,曾射傷鐵木真。後投奔鐵木真,被鐵木真賜名「哲別」(意為箭簇)。隨鐵木真四處征戰屢建奇功,與忽必來、速不台、者勒蔑一起成為鐵木真麾下著名的「四狗」(意為四先鋒)。

妾:本義指有罪的女人,即女奴。後指妻妾的妾,指舊時男子除正妻外另娶的女子。妾又用作女子對自己的謙稱。

羅斯:在十一至十七世紀的史書中通指俄羅斯國家。

西遼:中國古代十二世紀後期至十三世紀初由契丹人建立的國家。金朝滅遼國後,遼朝大將耶律大石召集遼國殘部在中國西北一帶建立西遼。後擴張至中亞吉爾吉斯的楚河區一帶,成為一個中亞強國,1218年被蒙古滅亡。

高加索山:山脈東西走向,是亞洲和歐洲的地理分界線,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主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33米,為歐洲第一高峰。蒙古大軍曾在此開山辟路,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批軍馬通過高加索山脈的奇跡。

波斯:即古代伊朗以波斯人為中心建立的帝國。鼎盛時期曾含括70個民族,擁有近7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人口5000萬以上,曾是世界上第一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

(本章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死靈飛車 我像是反派? 這日月河山 重生蛇的修真路 重生後傻白甜逆襲成大佬 全民抽卡:對不起,我是歐皇 三國:我給華佗當徒弟 網遊:我是神級散人 原罪:凝望深淵 戰神女兒碰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