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 45 章(1 / 2)

加入書籤

天亮的特別早,剛入卯時,天色就迅速的變化。從濃黑褪去轉為蟹殼青,而後迅速轉亮。

城門在晨光裡開啟,城門才剛剛敞開,一匹快馬風馳電掣奔入城門。速度之快險些將道路兩邊的民人給掀翻。

代郡有流民聚眾造反的消息迅速呈送入宮。

皇太後一改平常獨立專行的做派,罕見的把這件事交給了天子來處理。

近些日子,朝堂裡關於讓皇太後歸政的呼聲越來越高,哪怕皇太後拿了借口處置了好幾個提出歸政的朝政。但這個呼聲隻是稍許的寂靜了稍許,又再次提起來。

皇太後礙於朝堂上的壓力,也是想要看看養子到底有多少本事。乾脆將此事讓天子來處置。

元茂看了下,代郡郡守送上來的奏疏。上麵寫明了自從飢荒,流民們四處營結在一處,最後成了土匪強盜,為禍一方,甚至連官府都不放在眼裡。打劫官庫,殺害朝廷命官,十惡不赦。

實際上,魏國這種變亂到處都是。

他垂眼把手裡的奏疏看完了,看向被他召入太和殿的朝臣。

平日他見得多的是宗室,但今日來的漢臣士族不少。

「對付這等叛亂,依臣看還是老法子。」陳留王開口,這種叛亂每隔幾年就有發生,隻是看規模大小,有時候就一些流民,當地官府刺史自己帶兵剿滅。如果鬧大了,那麼朝廷就會領兵的宗室出麵了。

隻是這次發生叛亂的地方有些特殊,是代郡。是魏人的龍興之地。

代郡發生叛亂,比起別的州郡,更是要嚴重了一層,尤其當地郡守對付起來都吃力,上書朝廷。可見事情比想象裡的還要嚴重。

「那些流民既然藐視官府,恐怕朝廷不出手,心懷叵測之人隻會對朝廷官府毫無敬畏。到時候怕不是有樣學樣。到時候事情就難辦了。」

鬧事的那些人,絕大多數是被朝廷從關外遷入關內的鮮卑人。

魏人一統北方中原之後,就下令讓原本遊牧的鮮卑人從關外遷入關內。學習漢人的定居和屯田。

然而這個過程裡,好些鮮卑人是被強硬遷徙進來。被強迫改變討生活的方式原本心懷不滿,再加上天災鬧飢荒的時候,地痞無賴糾結了百姓們一鬧,就成了如今這幅局麵。

元茂聽著,「朕看刺史們送上來的奏疏,代郡這樣的事隻少不多。隻是看有沒有鬧到代郡的這個地步。但朕覺得一味以強權壓製,恐怕雖然一時壓下去的。但到時候恐怕又會復發。」

「朝廷原本是想要做好事,結果下麵的人胡作非為,生生的將好事辦成了壞事,壞了朝廷的事,以至於成了眼下這幅樣子。代郡派兵的話,其他州郡自然也要。但是那些人朝廷哪裡能真的斬殺殆盡。」

「殺戮過多,有違天命。」元茂道,他抬首望著下麵的朝臣,「而且四處用兵,也會使得朝廷陷入疲敝。」

高陽王出列,「臣認為流民集結造反,無論如何已經犯下了大罪,朝廷不於他們定罪的話,難免會讓人對朝廷法令心生輕視,以至於朝廷威信無存。臣以為,應當將這群人鎮壓,定下罪名,誅殺首惡,其餘同黨可以赦免。以定天下。」

「各處爭亂甚多,平定代郡之後,其餘的地方依然還在大亂。朝廷還要繼續向其餘地方用兵。即使這樣,還是耗費人力物力巨大。」

天子道。

天子的意思,是想要盡可能的少用力了。

一時間朝臣們陷入了詭異的沉默。

平常平定叛亂,哪個不是用兵力去鎮壓。把亂黨一夥全都殺絕了。

殺的人頭滾滾,這樣的話,其餘的亂黨們見到了,也全都心驚膽戰。

元茂看了左右一圈,他在等下麵人的回話,在等待小會後,他緩緩開口,「朕以為,古來朝廷教化萬民,使得上下一心。從來沒有過朝廷去和眾民去爭個上下,既然已經決心不動刀兵,那麼就用不動刀兵的辦法,大赦免罪雖然不是什麼正經招數。但可以試一試。如果這樣還有不服的人。那麼再動手殺了他們,也不晚。」

元茂笑道,「諸公覺得如何?」

眾臣皆道是。

太和殿之後,和元茂親近的幾個弟弟,全都到了太華殿。

「陛下為何不讓人出兵。借著這個機會,徹底掌控軍權。」

年紀稍小的彭城王急切問道。

他們都感覺到天子和皇太後之前的暗潮湧動,既然都已經這樣了,那還不如做到底。

元茂聞言,有些好笑的在彭城王的頭上敲了一下,「你當皇太後半點防備都沒有麼?」

「皇太後隻怕已經密切關注朕會怎麼做了。如果朕真的大肆用兵,皇太後真的會坐以待斃?」

他原本很尊重皇太後。也很佩服皇太後治國的本事。

前生兩人勉強算得上是相安無事,皇太後死後,他更是平穩的接過了她手中的權力。還有她提拔人才也為他所用。

但是他低估了皇太後的掌控欲有多強。哪怕是他身邊的人,不受她所控,就要弄出宮去。

這個習慣哪怕再來一生卻還是一樣。

他可以接受皇太後的質問和責備,但不受皇太後的轄製,尤其連身邊的女人都要受她管控。

一山不容二虎,到底還是他想的太過簡單了些。照著太後那個脾氣,怎麼會容許他做違背她的事。

隻是帝後相爭,朝堂難免會有動盪。他在奪權的同時,力圖將危害降到最低。

彭城王被元茂那麼敲了一下,倒是多少想到了內裡的彎彎繞繞。不由得有些懊惱。

元茂見狀,「好好回去多讀讀書,多讀書就明白這裡頭會有哪些東西了。」

彭城王好會沒能說話。

元茂站在冰山麵前,冰山溢出的寒氣落到他的身上。

中常侍從外麵進來稟告,「高郎來了。」

高冶在元茂身邊這麼久了,中常侍稱呼高冶一聲高郎,算是對他的尊敬了。

元茂點點頭,示意高冶進來。

高冶進來之後,元茂道,「朕打算到時候讓你跟著去平亂。」

雖然他說了大赦,可肯定還會有刺頭在外作亂。

高冶一愣,元茂看過去,「你不願意去。」

高冶連連點頭,「臣自然願意為陛下賣命!」

說著跪下來高高興興給元茂叩首。

他已經決定好了到時候讓將軍於倩前去平定叛亂,同時將高冶安插其中。高冶是長久跟著他的侍讀。完全是他的人,將他安插在於倩身邊,做於倩的左右手,也是他想讓於倩歸於他手下的用意。

更別說高冶身後的渤海高氏。

士族如同牆頭草左右倒,沒什麼忠心不忠心一說。但他也清楚知道士族無利不起早,不見兔子不撒鷹的本性。

他並不討厭這樣的性子。相反還頗為喜歡。

他這個皇帝不怕臣子們有所求,就怕他們無所求。

元茂看著他跪伏在地,點了點頭,「你不要辜負朕的期望。」

高冶起來,稍作遲疑,還是決定把話都說完了。免得自己不在出了差錯,天子怪罪下來,自己吃不了兜著走。

「臣不在了,三娘子那裡,恐怕臣是無法顧及。」

盯著人家小娘子說到底是見不得人的事。高冶也不敢大張旗鼓,派去什麼本事高強的人去。一來太過紮眼,二來沒人願意去。

元茂聽到這話突然看過來,高冶心頭一跳,心裡暗罵自己這話多少說的不是時候。

「說起來,她怎麼樣了?」

高冶瞧著元茂生出了無限的興致,連著原本的沉穩也消失的一乾二淨。連帶著眼底都帶著渴望。

高冶後悔自己方才說那話了,還有點掉頭就逃的沖動。

天子幾乎每隔那麼一日就要問問白三娘如何,如果不是這事的確不好辦,天子說不定能日日問。

高冶一時語塞,元茂看他,「怎麼不回話?」

「前去的人沒帶回什麼消息。」高冶一咬牙道。

那家廟原本就是在偏遠的地方,也就比當年的白家別莊好那麼點。四周不是農田就是林子。找個棲身的地方都不容易。別說到裡頭打探消息。

「什麼?」元茂的臉色就變了。

高冶見到他的臉色,「三娘子想來應該不會有事的。」

這位小娘子當年都能活下來,可見這位的命著實是硬。應該沒那麼容易死。

「想來?應該?」

天子把他的話重復了一遍。

他笑了,「看來不是準話了。」

「那地方是比丘尼,全都是女子,沒人帶著,男人在附近晃盪太紮眼了。」高冶隻能把苦處說出來。

「到時候要是出什麼不好的傳聞,玷汙了三娘子的清名,那就真不好了。」

高冶下手直擊七寸,果然天子眉頭微蹙,但也沒說什麼他辦事不力的話了。

天子沉默下來,手臂撐著額頭靠在憑幾上。

前生白悅悅帶發修行所住的瑤光寺是貴婦貴女們出家的地方,這裡頭許多貴婦貴女出家修行,並不是一心一意修行佛法。隻不過是找個理由給自己尋個無拘無束的地方尋歡作樂而已。

他在宮中都聽聞洛陽人關於瑤光寺的戲言,說男人不能靠近瑤光寺,要不然就會被裡頭的女人拉去把精氣都給吸光了。

說起來那兩個人也的的確確是在瑤光寺裡和她有了牽連。

他當時接到兩人供述的時候,手掌都抑製不住的顫抖。

高冶見著天子的眼神突然間銳利,立刻低頭。

「好吧,這事暫時不用你跟進了。」

高冶心裡一鬆,不過他又好奇的問,「為什麼陛下不親自去看三娘子呢?要是三娘子看到陛下親自去了,會很開心。」

男女分別久了,要麼相思成疾。要麼就移情別戀了。

高冶好歹還記得自己的命就一條,經不起他自己這麼折騰,這話在嘴裡繞圈圈打轉還是吞下去了。

「不是朕不想去,而是萬無一失下,還是少去。」

他對高冶笑笑,「有人不想朕去。」

那個人是誰,不言而喻了。

高冶不說話了。

這時候,長信宮來請天子過去,說是皇太後想和天子說說話。

還沒撕破臉的時候,這份麵子上的孝順還是要做。

元茂立即起身去了長信宮。

太後已經在早早的等著他了,太和殿內君臣關於各地叛亂商議出來的結果,已經傳到了皇太後的耳朵裡。

她知道這個養子在韜光養晦,但還是低估了他。

他若是大肆用兵,這裡頭但凡出個什麼,她都可以用來大做文章。但他如此處置,朝臣稱他聖明天子,她也沒有太多插手的餘地。

真是高招啊。輕輕鬆鬆幾下,四兩撥千斤。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平凡的世界之我是孫家女婿 空間:重生農女逃荒記 全係大佬住平民窟 從海賊開始征服多元宇宙 飼養紅衣 從艾爾登法環開始 凝視深淵的二百八十八天 創龍傳 遊歷諸天,從鬥破開始 神醫棄妃她拽翻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