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皇子 第八十章 吳楚(1 / 2)

加入書籤

之後,不出數日,天子劉啟削其郡之奏詔書便由謁者傳之楚國,楚王劉戊一接到手中詔書,是既氣惱又害怕。

自從被劉榮提議將楚國一分為二,便已對朝廷大為不滿,如今更是將其封國削去一郡,這劉戊怎會不氣惱。當然,氣惱一過,便隻剩下了心悸,隻怕朝廷還有後手以大不敬論罪將其捉拿回京。

此事不久後便傳遍天下,緊鄰楚國的吳國自然也是收到了消息,劉濞如今可是甚是擔憂,一年當中天子劉啟已然削去了膠西國六縣,楚國一郡,趙王之戰馬盡皆又被朝廷抽掉。

唇亡齒寒之理,劉濞怎會不知,照如此削藩下去,必有削藩其吳國的一天。

此時的劉濞之心思與楚王劉戊幾近相同,怕朝廷突然削藩吳國無以應對。

就在劉濞慌張之時,吳國中大夫應高聽聞消息後,便立即入廣陵宮求見劉濞。

一見到劉濞便立即言道:「大王,如今朝廷先削膠西再削楚國,其中之意不言而喻。若朝廷來削我吳國該當如何,大王應早做應對才好」。

劉濞聞言,感嘆道:「寡人也知那劉啟小子何意,但以我吳國一國之力若是舉事,如何能擊敗朝廷」。

卻見這應高言道: 「大王難道忘了此時對朝廷不滿者可非隻有我吳國,天下諸侯國苦朝廷已久,大王身為高皇帝之子侄,當今天子之伯父,若是振臂一呼必定是天下響應。到時與諸國結盟共同舉兵,天下對大王而言便是手到擒來」。

聽聞此言,劉濞自然是哈哈大笑,又問道:「愛卿此來,可是有計策獻於寡人」。

「大王英明,此時最恨朝廷者自然是楚王與膠西王。楚王與您交好,臣下願代大王前去楚國,與楚王締盟,到時吳楚連兵一處必能成勢。

在而便是膠西王,當年齊國一分為七,如齊地諸王皆是一係之兄弟,膠西王劉卬此人在其兄弟中最是跋扈善戰,若大王能與膠西王結盟,那齊地諸王必會為其所迫,到時以諸侯十國之兵必可擊敗朝廷。

此臣之愚見,大王以為如何」。

劉濞在殿中一陣踱步,撫須言道:「中大夫此策甚為妥當,楚王與寡人交好多年,中大夫前去遊說定能成之。隻是膠西王此人自視甚高,恐難成之」。

卻見那應高卻笑道:「大王不必擔憂,膠西王雖驕橫,然以利誘之,天下無人可抵之。且大王在劉氏諸王中乃是最長者,更是天下傳頌之賢王,大王若振臂一呼,天下怎有人敢不從之」。

劉濞是哈哈大笑:「待事成之時,寡人必封中大夫為萬戶侯!」。

應高的一番吹捧,令吳王劉濞確實是有些飄飄然,似乎此時自己已坐在未央宮宣室殿中指

點江山,而如今之天子劉啟已然成了他劉濞的階下之囚……

…………………………………………………………………………

翌日,那吳國中大夫應高便領數名士卒,乘船過淮河至楚地而去。

而此時之楚國,楚王劉戊於其王宮之中,楚國丞相張尚與其太傅越夷吾兩人,劉戊言道:「兩位愛卿可知天子已然下詔削去我楚國之東海郡,寡人怕朝廷不會善罷甘休,如此怎生奈何?」。

張尚與越夷吾兩人乃是劉戊其父楚夷王劉郢之寵臣,但卻也皆是對朝廷忠心之人。

聞劉戊如此說,張尚言道:"大王不必如此驚慌,天子詔書中言道,隻要大王能改正蔽日之過,必不會再懲處大王"。

而一旁的越夷吾聞言也是不住的捫髯點頭應之……

看著眼前這兩個老學究,劉戊也是一陣鬱悶,自己的老爹最是喜愛詩詞歌賦,為其所留下的大臣皆是儒家學派之高士,但在劉戊眼中此種人皆是榆木腦袋,平日眼中便隻有那些詩詞歌賦、忠君愛國。想到此處,劉戊便大手一揮令這兩位老學究出殿而去。

劉戊之父劉郢與其祖父楚元王劉交兩人皆是聞名天下的儒學宗師,當年劉榮之曾祖父劉邦起義之時便將弟弟劉交帶在身邊且對其非常之信任,後來分封劉姓諸侯王,也是將劉交分封到位置極好的楚地,令其領楚國三郡五十四城。

因劉交學儒,故此自劉交伊始楚國之豪儒之風大盛,天下儒學之士多來投奔楚王,楚地之好儒之鳳比之齊魯之地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交之子劉郢客與其父一般盡皆好儒,因其素有賢名,劉榮之祖父孝文皇帝曾召劉郢客入長安為宗正,管理劉氏之宗師事務,隻可惜劉郢客天年不假,繼位楚王不過數年便病亡,然楚國王位傳到劉戊手中,劉戊卻是個性強殘暴,驕奢淫逸之徒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玄幻:授徒萬倍返還,為師無敵了 逮捕嬌妻總裁別太壞 活死人墓裡的蝴蝶夢 農門錦鯉:福妻降臨 曠世神胥 最強女仙帝 全民領主:開局百倍增幅 生骸 縹緲尋仙路 大道無為之夢魘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