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劉翔舌戰晉群臣(1 / 2)

加入書籤

第二日朝會,眾臣禮畢回列。燕王開口說道:「昨夜本王已收得柳城急報,我兄長慕容翰已到柳城城外。」

堂下眾臣一片騷動,國相封弈上前啟奏道:「大王聖明。我王以雄武之姿,廓清四海,海內能人誌士競相歸附,我燕國國勢日昌,恭賀我王。」

「封相所言極是,傳孤旨意。」燕王聞言大喜。

「慕容恪。」

「兒臣在。」

「遣你為本王全權使節,速赴柳城以迎慕容翰。」

「遵命。」

「慕容霸。」

「兒臣在。」

「你於棘城外三十裡,用本王依仗,備六車六馬,斧鉞錦幔齊備,束三軍,以迎慕容翰。」

「內史高詡。」

「臣在。」

「準備太牢具,備禮樂編鍾,黃鍾大呂,孤要沐浴更衣,與翰兄對天啟誓,敬告神明。」

「領命。」

「臣不解!」堂下慕容評道,「臣疑慮,為了一個七年在外之人如此大費周折,徒耗府銀,臣不贊同。」

堂下唏噓,顯然眾臣之中持此意見不在少數,眾臣紛紛交頭接耳,一時朝堂上議論聲四起。

「眾人皆以為孤這樣做不值得?!」燕王陡然發聲,殿內群臣瞬間安靜下來。

隻見燕王雙手緊緊按在禦案上道:「孤之兄長並非叛亂,隻是遭遇嫌隙。雖在他國,常潛為燕計。況先王在時,身先士卒,立功無數。且在三家攻打棘城之時,以一當十,萬夫莫敵之勇,有大功於燕國。我做此舉,尚不足以彰顯其功績,何來鋪張浪費之說。」

前軍師將軍慕容評繼續道:「然臣尚有疑慮。」

「臣弟請講。」燕王示意,「但講無妨。」

慕容評上前說道:「慕容翰確立大功,然先王俱已封賞,今驟然歸國,不追究前責已屬寬宥,奈何我王卻要這般隆重。」

折沖將軍慕輿根也隨聲附和道:「慕容翰歸國確是幸事,然未曾立功驟然封賞,恐眾臣不服。」

此二人言罷,朝堂沉寂,眾臣不語。這剛才所議歡迎之事如何進行,心下無主。

慕容皝沉思良久,猛然起身說道:「評弟,折沖將軍,所說不無道理,然我翰兄為何出奔他國,何也?」

誰知燕王這一發問,惹得眾臣疑慮,不知道燕王深意。

燕王兀自說道:「孤用法嚴峻,刻恩少賞,以致眾人心中俱不服,四境動盪。」

燕王望著冗騎常侍皇甫真道:「幸得常侍皇甫真言,改弦更張,然大錯已成,我封賞翰兄非昔日之功,乃孤昨日之過也。」

聞聽此言,慕容評、慕輿根趕緊跪拜道:「臣非此意,非議主上臣等本心,望我王明鑒。」

國相封弈注視這朝堂上的變化,此刻自覺時機也已成熟,上前道:「我王之兄長慕容翰,行師征伐,所在有功,威聲大振,為遠近所憚。坐鎮遼東,高句麗數載不敢為之寇。」封弈回身對眾將說道,「且善接納,愛儒學,自士大夫至於卒伍,莫不樂而從之。」

司隸陽鶩也上前說道:「假使慕容翰歸國,此一人可敵萬人勁旅,雖無功封賞,卻不為過。」

慕容皝的世子及公子一同上前,「恭請父王迎王伯歸國。」

至此,眾臣對迎慕容皝之事再無二話。燕國上下無不準備歡迎的典儀。

那一日前往建康的使船也已穿洋渡海,此刻已入長江。

燕使劉翔登上船頭眺望,隻見江水浩淼,兩岸之景影影綽綽。船到京口,隻見一山在江畔赫然聳立。

「船家,現在何處?此山可有名?」

「回大人,如今已到南徐州州治:京口。大人所問此山名為北固山,北來的客,過了此山,再往下就是晉都,建康了。」

「船家,隻聽說有徐州,何來南徐州?」鞠運問道。

「大人有所不知。這如今啊,晉室失中原,僑居於此的中原世族為不忘故土,都不改中原籍貫,為了和中原徐州以示區別,就叫南徐州。此中之地,除了南徐州,還有南青州、南冀州、南幽州。」這船家撐著船漸漸往京口碼頭上駛去。

「不錯,我輩族人中,南渡不少,原本和他們也有書信往來,表中有收復中原之意。現如今後輩子侄中來信的少了。」劉翔看到眼前之境無限感慨,永嘉之亂後,道路隔絕,想不到今生還能復到晉地啊。

「大人,我看啊,這中原世族安於此地,此間風景宜人,山川秀美,更兼水運之便,這中原僑民啊,怕是不想回去了。」副使鞠運在一旁勸道。

「若能北固,江山永固,怕中原之地,晉室再也回不去了。」劉翔望著這山感慨萬千。

「大人前麵就上岸了。」這岸邊的碼頭已經出現在劉翔和鞠運麵前,隻聽到撐船之人喊道,「遼東使船靠岸咯…」

東南形勝之地,富貴溫柔之鄉,莫不如此。

這建康城乃晉室南渡之都城,江南第一大都會,古稱金陵。因秦始皇南巡到此,隨行方士望之有王氣,恐出天子,始皇開秦淮河,以泄王氣,更以茅草填之,故而賤稱其為秣陵。

奈何此地虎踞龍盤,更兼鍾山,長江之固,諸葛孔明有雲:「秣陵地形,鍾山龍蟠,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燕使劉翔和副使鞠運從京口下船,走陸路。時值三月,這江南的春風格外的旖旎,比之北國更是和煦宜人。

鞠運不覺沉醉,對劉翔道:「劉長史,這邊如此盛景,比之燕國可勝百倍。」

劉翔看了此中美景,卻未欣喜,緩緩道:「可憐這大好河山,晉室能守便守之。這中原之地已盡沒狄手,若不政修清明,再好的風景也就徒陷江北夷狄之手中了。」

出發之前,劉翔已具手書給妹夫,那晉國朝堂已知燕使將至,遂命晉國各州縣官吏,俱在路旁迎接燕國使團,沿途所備食宿,馬匹均一應俱全,無不彰顯晉國富足。

鞠運贊道:「到底是中原衣冠南渡,這晉室還是有風度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傲嬌醫妃:妖孽雙寶圓滾滾 重生八零國營女廠長 葉少川呂清雪 替嫁後,我嬌養了聖君陛下 我在綜藝裡偽裝國寶 神妃至上:夫君,很誠實 三國之霸王張繡 那些我們遺忘的舊時光 王爺和離後又來爬牆了 離婚後對前夫真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