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 取薊城燕王收人心 延續國祚石衹繼位(2 / 2)

加入書籤

「張太尉所言極是,」姚弋仲上前致意道,「先皇待臣以厚遇,吾家老小世受國恩,當思恩圖報,吾一老羌人當效命於軍前。」

中軍將軍張春笑道:「姚公過謙了,幸賴公之高義,誅祖約,徙秦、雍豪強於關右,討梁犢,保我趙國社稷,若無老將軍,我趙國幾成鬼魅魔域。」

姚弋仲卻懟他,「張將軍太自謙了,如今趙國之亂更甚魔窟。」

旁人聽姚弋仲之言卻是莽撞,意圖喝止。石祗卻笑道:「素聞老將軍,仲性狷直,俗無尊卑,先帝甚為倚重,今之一見果然不差。」

姚弋仲誠是狷直不屈隻冷冷說道:「若趙國宗室皆如陛下那般,何苦有今日。」姚弋仲來到堂下,向陛下進言,「如今趙國之勢幾如累卵,當不惜名爵,盡開府庫,收攏民心方可一戰。」

張舉亦上前言道:「將軍所言甚是。」

張春也上前,「陛下,今我羯族之士盡皆來襄國,當可從中摘選士卒,各地邊將如張賀度,靳豚、已到昌城,劉國已到繁陽,吾應起襄國之師占據邯鄲,互為犄角進逼鄴城。」

石祗大喜道:「張將軍謀劃甚好,如此盡起三路大軍使冉閔首尾不能顧,定能一戰而滅。」

張舉卻是憂心,「今我趙國內部動亂,邊關空虛,而強敵窺伺,臣聽說燕國已下薊城,幽州門戶洞開,晉室又蠢蠢欲動,再出淮泗,欲取青兗,若不能速滅冉閔,我趙國恐有亡國之禍。」

石琨進言道:「陛下、張太尉,局勢至此,國勢堪危,臣弟親自領兵,與冉閔決一死戰!到時再回師救援薊城。」

姚弋仲道:「相國大人果是英勇,然冉閔久歷戰陣,乞活軍勇猛,亦非善類,今我襄國之軍雖眾,然未經操練,止烏合之眾,張賀度、劉國等久歷戰陣,熟悉兵事,相國可要從善如流。」

石琨卻是不屑,「老將軍看來年老顢頇,這雄心也漸消磨了,自古殺伐決斷,鼎定天下之兩三人爾。」

姚弋仲情知勸阻不了石琨,隻道:「夫廟算決勝,當慮萬全而後動,老臣就是隱隱有些擔心。」

正說話間,劉顯入殿稟報:「陛下,苻健從枋頭,引氐族將士西進,如今已抵潼關,看其動向欲往關中而去。」

殿中有人進言道:「關中之地,本就是氐族發祥之地,此去必不復歸。」

又有一人說道:「苻健向有異誌,如今苻健盡收攏其部卒,如蛟龍入海不可製,終有一天會是大患。」

姚弋仲嘆道:「關中形勝之地,四塞之國,是割據稱帝之所,趙國失關中矣。」

見眾人神情沮喪,戰意不堅,張舉忙道:「老將軍心憂國事,誠可敬也,然夫決勝亦非全在戰場,亦在敵後,臣請屏退左右。」

眼見張舉態度堅決,趙帝石祗宣布散朝,隻領張舉、石琨三人在內廷詳談。

三人在內廷一處偏僻居所坐定,張舉說道:「陛下,相國,冉閔雖已盡掌鄴城大局,然國中多有不服,前幾日臣言說之事,已有進展,臣已得一人之秘辛?」

石祗卻來興趣,「哦,是何秘辛?」

「如今冉閔當政,大肆提拔自己親信,我故趙國之中大臣盡皆排斥,不得擢升,心中不免有所非議?」

石琨問道:「此言當真?」

「當真,想我羯人當政,雖漢人之民屢屢遭我羯族欺壓,然漢族世族大家,所按九品,盡皆任用,故而中原世族大家與我相安無事。」

「張太尉此言卻是實在,我羯人一族所欺壓著不過是漢人白丁,世族大家卻有人望,與我安然無事便可。」

「如今冉閔起於草莽,長於行伍,非世族之家,所任用之人多為平民白丁,儒學後生之輩,朝中世族之人意有所不平。」

「也難怪。」石祗卻是笑言道,「若論爭權奪利,手足相殘哪能出漢族者,當年若無司馬氏父子兄弟自相殘滅,引八王之亂,使我邊塞外族入中原,我趙國先祖何以得至此中原,漢人內亂不止,我羯族之幸也。」

張舉補充道:「誠然是也,加之如今冉閔竊取帝位,朝臣中心向晉室者大有人在,更多的乃是與我襄國暗通款曲之人,如今鄴城隻是表麵平靜。」

「陛下請看。」說完張舉拿出一張信件給石琨石祗傳閱。

石祗隻仔細信件,閱畢將信遞給石琨,言道:「原來是王擢啊,朕識得此人。」

張舉回道:「此人受我石氏厚恩,當年石沖南下,先帝石遵曾派其勸阻,若非冉閔一力主張討伐,我石氏一族不復有蕭牆之禍。」

石琨閱畢附和道:「看來其人確是可用。」隨即石琨笑言道,「原來掌太尉不日復歸乃是這個意思,欲歸晉室者,欲復歸我趙國者,此二者若能利用……」

張舉笑道:「汝陰王果然有遠略,老臣正是此意。」

此時在中座之上的石衹大喜道:「原是如此,看來鄴城吾等不日將歸。」

張舉點點頭,「其族人,王謨、王衍並嚴震、趙升等皆有意反正,皆想復歸我朝,今假借李農南下復歸晉室之意引之為援兵,皆不願在冉閔手下效力。」

石琨忙補充道:「陛下,此我趙國之幸啊,當速速前去接應。」

石衹也算了解朝政,隻細細念道:「都是些清閒散職,若能有素有人望者反正,我趙國乾坤當得轉圜。」

張舉微微笑道:「陛下,仰賴先祖之靈,我趙國定當國運昌盛,王擢在信上不便言語,親到襄國欲告知與我,就是前日所說之李農,其人或可爭取?」

石衹興奮道:「李農?故司空李農?」

「正是。」

石琨突然起身,直呼:「此中有詐,陛下陰察」。

張舉卻是不以為惱,隻靜靜說道:「將軍此言,我亦言說。然李農與冉閔同為乞活軍首領,加之其首倡義師,據上白,引張豺之軍圍困,此中形勢堪危,方才使得冉閔得隙以克鄴城。論功,此種形勢之危比冉閔更甚,李農亦有首以之功,若論在乞活軍人望,李農亦不在冉閔之下。如今冉閔卻居於高位,心中定然不滿,吾當有機可乘。」

石衹大喜道:「天助我也,天助我也,」石祗大喜,「若能成事,卿是中興第一功臣。」。

張舉隻謙虛的欠身致謝:「陛下謬贊,臣惶恐。」

石衹隻起身,心情大好,對眾人說道:「先滅冉閔,再破苻健,北討燕國,我等當重新振作,我趙國定當復先祖偉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傲嬌醫妃:妖孽雙寶圓滾滾 重生八零國營女廠長 葉少川呂清雪 替嫁後,我嬌養了聖君陛下 我在綜藝裡偽裝國寶 神妃至上:夫君,很誠實 三國之霸王張繡 那些我們遺忘的舊時光 王爺和離後又來爬牆了 離婚後對前夫真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