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初入草原(1)(1 / 2)

加入書籤

第四十章 初入草原(1)

公堂之上,徐清道了一句開始,兩名小吏捧著六十多卷卷宗放到徐清旁邊。兩個大木盤,被堆得尖尖的,滿滿的。徐清撫了一下那些卷宗,然後朝同在堂內的四個縣令拱手道:

「諸位,這裡是本州百姓越級上訪積累的訴訟,滄州四縣都有。這些訟事都在諸位上任之前積下,這次叫諸位過來,也是想便宜將這些雜事一並處理了……」

四人齊道:「謹遵刺史大人差遣。」

徐清二話不說,扌莫來一卷宗,由於這些卷宗徐清已經看過兩次,比較熟悉,所以他一目十行看完一卷,對堂下伺候的刑房司吏道:

「把南皮縣苦主張三、李四帶上來……」不一會兒,堂下來了兩名百姓,上前跪下,道:「小人張三李四拜見父母老爺。」

徐清仿佛沒管堂下兩個苦主,繼續拿起一卷卷宗讀了起來,口裡發話問:「你說鄰居李四搶你之木倉,有何憑證?」

張三當下開口訴說案件,徐清一麵聽,一麵繼續拿起手中的卷宗飛快的瀏覽,尋找巧破之法。張三說完案件,李四正要分辯,徐清卻止住問道:「你們二人用這木倉盛什麼?」

張三道:「裝菜籽。」

李四道:「裝穀子。」

二人說完,徐清毫不猶豫的道:「汝二人之話,不知真假,待我將木倉審上一審。把木倉帶上來,打二十大板!」

眾人聽了,先是一驚,再是心裡暗笑。那刑房司吏也愣了,提醒道:「稟大人,木……木倉不是人……」

「我怎會不知?帶上來,打板子!」徐清不容置疑地道。

三兩衙役把木倉抬了上來,拿起水火棍幾通板子就劈裡啪啦打在木倉之上,在場之人無不好奇,這刺史大人乾嘛呢?

隻見徐清目不轉睛看卷宗,看也不看堂下那出怪戲。打完了二十棍,徐清問:「倉中有何物?」

堂下衙役上前一看,回稟道:「倉中有菜籽……」

「好,此案以定,木倉判給張三。」

眾人此時已經明悟,打木倉隻是為了將木倉縫隙裡的夾藏敲出來,以辯其主何人。對徐清轉瞬即想出此法,不由得心裡大叫佩服。

徐清手中又有一個案子,王五有個兒子,早年過繼出去給了趙家,而現在,王五又想把兒子收回去了。

王五說生恩大於養恩,理應讓兒子認祖歸宗,而趙六說養恩大於生恩,十多年養育之恩,早就化清水為濃血了,理應兒子歸趙家,且此子已經不認識王五了,也不願認這個突然出來的生父。

兩人各自道完苦情,各自不服,先是互相指責,後來竟然當堂吵起架來。徐清眉頭一皺,喝到:「來人!先將此二人拖下去杖六十。」

衙役們作勢要拉二人下去,王五趙六頓時嚇得噤若寒蟬,忙跪了下來道:「老爺饒命……」

徐清做了一個打住的手勢,衙役見了,退了下去,徐清這才道:「依古法,過繼子弟隻可在本宗五服之內,若有收養異姓子弟者,送養者,養者皆杖六十。」

王五趙六聽了都是大懼,一並跪下道:「此小民不知,求老父母饒命,替我們二人裁斷,隻要不受杖責,如何我們都聽。」

徐清當下繼續翻看剩餘的卷宗,一邊口中判到:「例載歸宗,姓難亂也,趙六收養異姓子弟,已是違律在先,本不正焉言末正,怎能以生恩養恩論之,判子歸王五……」王五趙六二人對視一眼,隻能領判。

至於旁邊四位縣令再一次給了徐清一個大大的「服」。詹增尤其是,別人不清楚此案的風險,他作為官場前輩,他是心知肚明的。爭子案,事關倫常,十分難判,一個弄不好老百姓罵,禦史聽到了也要問責。

但徐清一句話擺平二人,斷案更是合情合理,更難得是片刻間作出決定,這不得不讓人極度佩服。

眾人看徐清手書判詞,眼睛不停,口中發落,耳邊聽判,斷案無有任何失當之處。任何疑難的案子,到了徐清口中,三言兩語立解。

就算被告人是已經消失的盜匪,還是出走的世族,徐清也能安撫一下原告,判一個原告能接受的結果。

恩威並施,張弛有度。但見徐清每審一案後,聽判的老百姓無不心悅誠服,連連叩頭而去。

詹增等人唯有驚奇,徐刺史真乃奇才!三國演義中龐統決案,也不過如此吧……

不消多久,但見徐清公案旁如山高的卷宗,如冰融雪化般消解,最後餘下幾卷,徐清抬頭一看,天色尚早。門外的百姓們早已經看得目瞪口呆,雙腿都已經站的麻木,也不肯稍移一步。

最後一個案子審完,眾百姓齊齊跪下,呼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我的妃子是唐朝女妖 穿成惡女後每天都在洗白 唐朝打工女 穿越之刁蠻千金在唐朝 跑去唐朝做導師 新二戰風雲 二戰之救贖 我的二戰 饞妻難哄 穿書後,我嬌養了反派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