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錢景喜人(1 / 2)

加入書籤

暖意融融的室內,李察揮揮手,一眾服侍的宮廷侍女們便悄然退下,腳步輕盈的像貓一樣。

深陷在沙發裡,李察翻閱著手上的報紙,目光被一則法國報紙報道的消息所吸引;

據《巴黎聖公會報》報道;

新年尹始

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路易-波拿巴為了密切與奧斯曼帝國傳統友好關係,增進相互了解和貿易往來,加強政治和軍事及文化交流,派遣拉瓦來蒂侯爵作為特使前往君士坦丁堡,展開一次富有意義的敦睦之旅……

李察緩緩放下手中的報紙,深邃的目光裡閃爍著復雜的神情,他從這一則看似簡單的對外訪問消息中,看到了歐洲麵臨的巨大危機。

拿破侖三世果然出手了,他的目的在於挑起「聖地之爭」,刺激俄國毛熊敏感的神經,從而製造一場廣泛的歐洲危機。

法國特使拉瓦來蒂侯爵此去君士坦丁堡,明麵上是為了兩國間睦鄰友好交流,暗地裡是要求奧斯曼帝國明確的承認法國對大部分聖地教堂擁有保護權,並不惜以武力作威脅。

在「耶路撒冷聖地」問題上,奧斯曼帝國猶豫,無論是法國和俄國,它誰也得罪不起。

拉瓦來蒂侯爵將會重申法國幾百年來獲得的「聖地保衛者」特權,並以武力相威脅,而現在這一榮譽屬於沙皇。

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向來傲慢的俄國沙皇怎能夠忍受如此的羞辱?

俄國與法國並不接壤,俄國沙皇也沒有辦法直接找法國人復仇,這一口惡氣自然就會撒到奧斯曼帝國的身上。

俄國人一直貪婪的覬覦奧斯曼帝國領土,雙方已經爆發了8次俄土戰爭,再多來一次也沒啥。

既然戰爭籍口已經送到了手中,俄國毛熊那還猶豫什麼?

1815年底,英國、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特別簽訂了《四國同盟條約》以防止法國再次對歐洲構成威脅,這成為法國脖子上一道沉重的枷鎖,從此後隻能帶著鐐銬跳舞。

戰爭一旦爆發,神聖聯盟自然也就瓦解了。

內在的邏輯很簡單;

英國出於維護全球霸主利益的需求,絕不能夠允許俄國鯨吞奧斯曼帝國的大量領土,將黑手伸到黑海和溫暖的地中海沿岸,這也是西歐各強國普遍的需求。

從骨子裡,英、法、普魯士和歐洲各國從來沒有把俄國當成是自己人,而是將其視為來自東方的蠻族,貪婪成***壑難填,一股巨大的破壞性力量,抱有極為警惕的防範態度。

沙俄一旦出兵奧斯曼帝國,雙方爆發戰爭,英國必然會出手相助奧斯曼帝國,還有可能將普魯士等國拉下水,也包括法國。

這樣一來,無論這場戰爭最終誰勝誰負,法國都是最後的大贏家。

針對法國的神聖同盟自然土崩瓦解,法國拿破侖三世卸下了沉重的鐐銬,從此以後可以在歐洲及世界大展拳腳,翻雲覆雨,豈不妙哉?

而因為戰爭而造成的數千萬民眾流離失所,生靈塗炭,將會有數十上百萬軍民死於戰火中,這些小問題完全不在拿破侖三世皇帝考慮範圍內。

普通民眾的疾苦,那還能算個事兒嗎?

李察站起身來,心中思緒湧動,踱步走到了窗前向外眺望,眼前的陽光市建築林立,高低錯落有致,屋頂全都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呈現出一派北國美麗的雪景。

推開窗戶,濃重的寒意裹挾著冷風迎麵撲來,令人從身到心為之一振,思緒更加清醒。

歐洲封建王國統治階層出離的傲慢和冷酷由來已久,視民眾為草芥,冷血的離了大譜,這已經被數百年的歐洲歷史無數次的證明。

遠的不說

就以拿破侖三世皇帝的所作所為,蓄意挑動歐洲大規模毀滅戰爭,就是為了一己私利。

愛爾蘭大飢荒已經進入第5個年頭,英國統治下的愛爾蘭人口銳減了四分之一,這個冰冷數字除了餓死,病死者,也包括了一百多萬因飢荒而移居海外的愛爾蘭人。

僅1848年,移居大唐王國的愛爾蘭人就達到了377萬人,是白人移民的主要組成部分。

李察曾經花費了17萬英鎊購置了兩船糧食送往愛爾蘭賑濟,結果被勒令在蘇格蘭港口卸貨,至於這些糧食最終是否能夠送到愛爾蘭災民手中,隻有上帝知道了。

英國王室的冷血讓人徹骨冰冷,但這是人家裡的私事,李察知道最明智的做法是緊緊的閉上嘴巴,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護國神龍 從前有座鎮妖關 我在此地即為天庭 年紀輕輕當了反派爹 玉盤珍饈 錦衣良緣 重度迷戀是病,得治! 作精美人重生後 真千金在星際放牛 七零作精偏要做對照組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