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戰爭與和平(1 / 2)

加入書籤

7月初

李察僅僅帶著心腹幾個人來到維也納,這是他時隔48年再次來到這個阿爾卑斯山中美麗的大都市,上一次還是普奧戰爭時期。

時隔半個世紀

維也納的變化似乎並不大,時光在這個多瑙河畔城市凝固了,在這個美麗的7月,整個城市籠罩在悲傷和憤怒中。

奧匈帝國集結了數10萬大軍進攻塞爾維亞,結果卻招致了可恥的失敗,被塞爾維亞與羅馬尼亞聯軍打的灰頭土臉。

在巴爾乾戰場

奧匈帝國的軍隊被沙俄軍隊狠狠教訓,一敗再敗,直到6個德國師增援上來才堪堪穩住戰線,可謂受盡羞辱。

德國人在東線戰場,狠狠的教訓沙俄軍隊,而沙俄軍隊在巴爾乾戰場則狠狠的教訓奧匈帝國軍隊,證明他們並非軟柿子。

事實證明

德國人挑選盟友的眼光實在是差,一個奧匈帝國,一個意大利王國全都是累贅,被沙俄與巴爾乾幾個小國打的丟盔棄甲。

反而是同盟國中的保加利亞打的有聲有色,穩穩的守住了自身戰線,並且還有餘力展開反擊。

可惜的是,保加利亞國家太小,人口也太少,充其量20多萬的兵力無法改變巴爾乾戰場整體被動局麵。

李察就是在這種氛圍中來到了維也納,奧匈帝國一多半也屬於德語區,可是他們的戰鬥力差強人意,僅僅排在歐洲三流水平。

基本上與意大利王國是難兄難弟,強一點也有限。

維也納是歐洲的文化之都,音樂之都,骨子裡麵有一種浪漫情懷,搞藝術的人都不喜愛戰爭。

漫步在古老的維也納街頭,入目所見都是幾百年的歷史建築,街頭的老者拉著小提琴曲,琴聲如泣如述。

第1次世界大戰爆發至今已有大半年,奧匈帝國傷亡了77萬餘人,大量年輕男人被征招參軍,填進了東線戰場和巴爾乾戰場。

李察在維也納的街頭,很少能夠看到年輕男人的身影。

這些小夥子要麼是在工廠,要麼是在前線戰壕裡,城市中更多的是女人和老人,人們臉上透露出對戰爭的深深憂慮。

這種景象他在柏林,法蘭克福都見到過。

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前線軍隊傷亡愈發的慘重,戰爭爆發初期的那種狂熱樂觀情緒早已不翼而飛,代之以深深的憂慮。

沒人知道戰爭什麼時候會結束?

身邊熟悉的親人不斷的應征入伍,征募範圍從年輕人已經波及到中年人,軍隊一直在編製新的步兵師,在奧匈帝國和德國都是這樣。

「老爺,戰爭對歐洲各國影響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在農忙時節,田地裡勞動的大多是女人和孩子。城市經濟也大為蕭條,感覺失去了活力。」許進勛很不看好的說道。

李察點點頭,道;

「歐洲兩大軍事集團誰都輸不起,沉沒成本太高了,隻能不斷的向裡麵填加籌碼,期望壓倒對方。

從軍事上來看

在戰爭中死亡100萬人或者300萬人,抑或者1,000萬人,都看不到戰爭結束的曙光。

他們缺少一錘子乾掉敵人的決定性軍事力量,這場波及世界的戰爭已經演變成真正的消耗戰,直到一方國力徹底垮塌為止。

同盟國陣營中弱點是意大利,協約國陣營中弱點是沙俄。

德國統帥部已經看清了這一點,所以在東線戰場投入了更多軍事力量,力圖率先擊敗沙俄軍隊,然後調兵西進。

想法是好的,可沙俄這麼大體量的列強國家,哪裡能夠輕易被擊垮?」

「老爺,據帝國政府傳來的消息,英國政府強烈要求我大唐對俄實施大規模經濟援助,這個要求已經被果斷拒絕了。」

「嗯,現在不要摻和到那些破事中,保持中立符合帝國利益。」

「明白,最新的戰報顯示,戰火已經波及到中東和阿拉伯地區。」

「沒有影響到科威特吧?」

「暫時還沒有,奧斯曼帝國和德國人明智的沒有挑釁我們,帝國方麵向科威特,也門和吉達各增派了一個步兵師,全都加強了一個野戰炮團。兵員在雲中省和當地征募,總計增加了52萬兵力。」

「嗯,加強兵力很有必要。德國人能夠用於近東地區的兵力不會多,有英法等國的牽製,在阿拉伯半島的控製區和雲中省是安全的。但我們不能寄希望於潛在敵人的自製力,最起碼奧斯曼帝國對我方控製阿拉伯半島中南部大為光火,不得不防。」

「老爺,國內也看到了這一點,正在加強紅海軍區的實力。」

「嗯,有備無患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護國神龍 從前有座鎮妖關 我在此地即為天庭 年紀輕輕當了反派爹 玉盤珍饈 錦衣良緣 重度迷戀是病,得治! 作精美人重生後 真千金在星際放牛 七零作精偏要做對照組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