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新的問題凸顯出來(2 / 2)

加入書籤

12月初

帝都朝歌城(費城)迎來了一場飄飄揚揚的大雪,將偌大的都市裝扮的銀裝素裹,被所有人都增添了一份好心情。

戰爭勝利的消息傳來,舉國一片沸騰。

大唐帝國的民眾依然以華人傳統的方式,敲鑼打鼓,舞龍舞獅來歡慶這一喜訊,從此世界恢復期待已久的和平。

仙壽宮裡

宮殿裡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大唐帝國首相胡永堂勛爵即將率團前往巴黎,參加關於戰後國際格局劃分的戰後會議,並且與盟國商討對戰敗國相關的懲治舉措,包括戰後賠償問題。

首相胡永堂勛爵提出的「十五點」政策,是「戰後巴黎和平條約」的基礎,他當然不讓的要出席這一重要國際會議。

宮殿裡的眾人笑語盈盈,都是一副輕鬆的神色,戰爭勝利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好消息。

大唐帝國方麵行動非常快,在德國投降的第一時間,便組織了有230餘艘大型客貨輪船組成的大型船團,通過奧斯曼帝國掌控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黑海。

先遣兵團52萬餘人順利接收了德國占領的烏克蘭南部敖德薩沿海地區,烏克蘭東部生產煤鐵礦產地區和克裡米亞半島,對該地區實施軍事占領。

與此同時

大規模驅逐在該地區的烏克蘭人和沙俄白人,強令其搬遷到烏克蘭中部地區安置,給後續大唐帝國退伍士兵安置騰地方。

大唐帝國先後向歐洲輸送了高達276萬遠征軍官兵,將在半年以後陸續展開復轉退役工作,主要的安置地區就在克裡米亞半島和烏克蘭南部敖德薩沿海地區。

預計在今後的兩~三年內,上述地區將安置80~85萬退役官兵,遠期達到100萬規模。

現在趁著局勢混亂的時機,將上述地區都騰空了,也便於今後的治理和統治。

跨洋輸送軍隊可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在總計兩百七十六萬遠征軍官兵中,傷亡共計382萬餘人。

除了赴歐遠征軍中的中高級軍官將陸續返回帝國本土外,大部分官兵將就地安置,主要的去向就是克裡米亞半島和南烏克蘭地區。

法國也希望留下盡可能多的大唐帝國遠征軍官兵,以彌補巨大的人口損失,數字大概在70~80萬人之間。

還有部分退役官兵願意去英國,這部分人數正在統計中,將在退役後陸續安排,約莫三十幾萬至四十萬人之間。

還有少部分人會流向其他歐洲各國,真正返回帝國本土的不會超過二十萬人,其中以軍官為主。

回顧克裡米亞半島和烏克蘭南部主權問題

大唐帝國並不是從沙俄接手上述地區,而是從戰敗的德國接受上述地區,這關係到重要的法理依據,這一點必須要厘清。

在《布列斯特和約》簽訂後,德國和奧匈帝國軍隊根據條約,先後占領了烏克蘭、白俄羅斯以及波羅的海沿岸地區。

隨著第1次世界大戰的落幕,德國為首同盟國戰敗,這片土地就換了新主人。

大唐帝國占據了烏克蘭黑海沿岸地區之後,整個烏克蘭地區就變成內陸,不再擁有出海口。

而這樣的黑海地區新形勢,也符合英法等國限製沙俄的初衷,符合歐洲國家的地緣戰略利益,因而得到世界列強的支持。

否則,想在歐洲咬下一塊肥肉來,那真的是千難萬難。

誰都知道

在沙俄這樣的龐然大物門口放一個巴爾乾小國,壓根起不到隔離和阻擋作用。

在打贏第1次世界戰爭後,世界列強的目光就轉向了沙俄,這裡已經成為令他們寢食難安的大問題。

法國人自然不用說,福煦元帥希望從西線戰場抽調出200萬軍隊,組成多國聯軍乾涉沙俄內政,一舉消滅這個危險的源頭。

究其原因

是因為沙俄新政權上台後,公然宣稱不承認沙俄前政府在國際上欠下的600多億法郎的巨額債務。

這筆空前龐大的數字中,屬於法國政府和私人高利貸者的債務就超過三分之一,總額超過200億法郎。

僅在1914年之前,沙俄欠下的法國各種名目貸款就高達140億法郎,最早的甚至可以追溯到一百三十年前。

戰後的法國滿目瘡痍,背負著唐國的巨額戰爭債務,被稱之為「躺在手術台上的泥足巨人」,又怎麼能夠忍受沙俄老毛子賴掉如此大一筆錢?

所以,在多國聯合武裝乾涉沙俄問題上,法國人非常積極。

英國最積極的是現任陸軍大臣丘吉爾,其在不久前與唐國代表商談的會上宣稱;「要在明年春組織14國軍隊聯合武裝乾涉沙俄,英國為此已經做好了準備。」

羅斯塔社(塔斯社的前身)援引了芬蘭新聞局的一則消息,證明了丘吉爾所言非虛,具體入侵的14個國家都確定下來了。

那就是;

英、唐、法、意、日、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烏克蘭、波蘭、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

實際上這是個偽概念,名單中除了排名前5的世界列強之外,其他的都是原屬於沙俄的地區。

這些都是從沙俄帝國分離出來的,它們仇視沙俄百年壓迫,想擺脫俄國控製成為獨立國家,因此才聯合反抗蘇俄,屬於民族和歷史問題遺留問題。

真正參與者,是英、唐、法、意、日五大國,這其中各國態度不同。

法、日兩國最積極,法國在今年8月於巴爾乾地區已經組織軍隊入侵沙俄,展示了極為強硬的態度。

扶桑在1918年4月5日,英、日兩國軍隊在海參崴登陸,入侵沙俄。

這其中,扶桑一出手就拿出了12萬兵力,隨後增長到三個陸軍師團44萬餘人,並且計劃進一步增強兵力,加大武裝乾涉的力度。

英國的態度猶豫不決,沙俄賴帳之舉,英國人當然也大為光火,因為他們也是最大受害者之一。

喬治首相是頭疼於戰後英國的經濟百廢待興,拿不出過多的資金發動新一場乾涉戰爭,而且國內民眾極為厭戰,所以劃水的成分居多。

陸軍部長丘吉爾雖然是強硬的好戰派,但並非內閣首相,在內閣中也受到很大的製擎,難以影響到倫敦最終政策。

英國現任財政大臣張伯倫強烈反對武裝乾涉沙俄,認為倫敦的財政已經不能夠支持這樣一場戰爭,需要足夠的時間休養生息。

他說道;「我們的小夥子已經犧牲足夠多了,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回家與家人團圓,享受難得的和平安寧。」

這樣的言論,在內閣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大唐帝國的態度曖昧,看起來一副積極性不高的樣子,至今還沒有向遠東派遣兵力,也沒有利用手中的籌碼做文章。

而意大利完全是牆頭草,如果英法唐等國都大舉出兵,那麼意大利自然當仁不讓,順手撈一把。

反之則旁觀劃水,這一點他們最擅長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護國神龍 從前有座鎮妖關 我在此地即為天庭 年紀輕輕當了反派爹 玉盤珍饈 錦衣良緣 重度迷戀是病,得治! 作精美人重生後 真千金在星際放牛 七零作精偏要做對照組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