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摯友如何交流感情(2 / 2)

加入書籤

李善長代替朱元璋招攬劉基和章溢,宋濂等幾人幫襯李善長,試圖把劉基和章溢留在應天。

不知道他們說到什麼話題,突然火氣大了起來,聲調和音量越來越高。

葉錚微笑著捂住陳標的耳朵:「剛才累著了吧?閉上眼睛眯一會兒?」

陳標瞪大著眼睛不斷搖頭,甩掉葉錚捂住他耳朵的手。

不眯不眯,這麼重要的時刻怎麼能閉眼呢!捂耳朵也不可以!讓我聽聽他們吵些什麼?

李文忠手中的西瓜子都掉了。

怎麼吵起來了?怎麼越吵越凶了?怎麼開始擼袖子了?

等等等等,李先生怎麼先被丟出來了?

李善長滿頭問號。

他一個能暴扣武將腦袋的大文人,怎麼會被一推就倒?

不對,這不是他滿頭的問號的原因。

李善長驚恐臉:「別打了!別打了!有話好好說!」葉錚一手抱著陳標,一手將李善長拉到一旁坐下:「摯友間的切磋,百室別插手,看著就成。」

李善長期期艾艾:「怎、怎麼打起來了?」

葉錚道:「這不是打,隻是說服。」

李善長:「……說服?」

李善長以前隻是一個小吏,沒有厲害的師承,不算是儒門認可的正統文人。所以他真的完全不了解,這些儒門學子的切磋日常。

難道文人不該是客客氣氣之乎者也嗎?為什麼都開始互罵彼此「賤儒」了?

等等,拔、拔劍了?!

李善長想沖出去製止他們械鬥,被葉錚一隻手抓住衣袖拽了回來。

葉錚淡淡道:「他們有分寸。」

李善長滿臉不敢置信:「拔劍還有分寸?」

葉錚道:「他們隻是見招拆招,劍鋒並未對著彼此。」

李善長看五人拔出月要間那把他以為隻是裝飾品的長劍,乒裡哐啷砸得熱鬧,伸出顫抖的右手,擦了擦額頭沁出的汗珠:「我、我沒想到,他們居然、居然還真的會用劍?」

葉錚疑惑:「你不會嗎?亂世之中,敢出門遊學的人,若連武器都不會用,如何自保?何況劍乃並兵器中的君子,儒生自古就佩劍。」

李善長:「……我,我不太會用劍。」

陳標小聲道:「李先生力氣大,他平時隻用拳頭。若到需要用兵器的時候,就用厚背大刀。」

葉錚先揉揉陳標的腦袋,然後捋了捋胡須:「在軍中,大刀比長劍好使。」

葉錚隱居水心村,在天下亂起來後,也曾組織水心村村民自保,與趁亂打劫的匪徒交鋒過,也用過刀。

他們二人就用刀心得聊了起來。

那五個摯友還在乒裡哐啷繼續打。

朱元璋的義子們手中西瓜子都掉了。

五人麵麵相覷,半晌說不出話來。

他們就算一言不合打架,也不會抽出兵器啊。怎麼這四個大先生比他們還暴躁?

而且四個大先生沒看到咱們還在這嗎?他們不認為丟人嗎?

顯然,一個合格的文人,臉皮厚度都是不低的。

俗話說,隻要我不尷尬,尷尬地就是別人。

摯友久別重逢,小小切磋一下多正常?

打累之後,他們收回長劍,整理一下衣冠儀容,提著茶壺倒了杯熱茶,繼續吵架。

朱元璋在家中枯坐,眼見著太陽漸漸西斜,夜色緩慢爬上天幕,標兒還沒回來。

朱元璋坐不住了。

這幾個大文人,不會把我家標兒拐跑了吧?就算要拐跑,也要差人和我說一聲啊!

宋先生平時不是很沉穩嗎?這次怎麼會忽視如此重要的事?

朱元璋準備再派人去催促時,朱文正脖子上頂著一隻陳標,和李文忠一起深一步淺一步,步履蹣跚地回家。

朱元璋看著朱文正和李文忠搖搖晃晃的模樣,先把抱著朱文正腦袋打瞌睡的陳標提溜到自己懷裡,然後問道:「你們倆怎麼精神如此萎靡不振?難道宋先生們他們討論的事太深奧,你們聽迷糊了?」

朱文正迷茫道:「我不是聽迷糊了,是看迷糊了。」

朱元璋一邊戳著兒子的腮幫子,一邊敷衍地問道:「哦?什麼意思?」

朱文正使勁揉了揉臉,聲音顫抖道:「四叔,你絕對想不到,宋先生他們摯友重逢後的學術爭論有多激烈!」

朱元璋戳陳標臉頰的手指,被陳標仰頭咬了。他疼得倒吸一口氣,收回被咬的手指:「哦?多激烈?」

朱文正往後跳了一步:「文忠!來,咱們模仿一下!」

李文忠跟著退後一步。

然後兩人張大嘴,十分癲狂地晃動著手臂。幸虧兩人穿的是武人窄袖,如果是文人廣袖,估計已經衣袖翻飛,看不見人了。

在無言地吵了幾句後,朱文正和李文忠拔出月要間彎刀,在朱元璋逐漸震驚的目光中,哐哐哐打了起來。

抱著瞌睡兒子的朱元璋,本來就不小的嘴越張越大。陳標舉起自己的小拳頭比了比,嗯,爹的嘴可以吃掉我兩個拳頭。

朱文正和李文忠打了一會兒,彎刀入鞘,然後你一巴掌,我一拳頭,扯著對方衣襟衣袖頭發,繼續互毆。

朱元璋倒吸一口隆冬的冷氣,差點被冷空氣嗆道:「咳咳咳,停停停!你們在乾什麼!」

朱文正和李文忠同時拽著對方的高馬尾,道:「模仿大先生們摯友重逢交流感情。」

朱元璋罵道:「你們開什麼玩笑!這叫交流感情?!鬆開!怎麼還扯頭發了!」

朱文正和李文忠小聲數「一二三」,同時放過對方的高馬尾。

朱文正一邊放下被扯歪的高馬尾重新綁,一邊道:「子正先生說,儒門學子交流感情,情緒激烈之後,這樣很正常。誰也說服不了誰,就輔以肢體。」

李文忠麵色恍惚,一副三觀破碎的模樣:「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儒生……」

朱元璋罵道:「什麼真正的儒生?什麼交流感情?什麼輔以肢體?這不就是普普通通地打架嗎?!宋先生他們怎麼打起來了?!」

朱文正和李文忠同時攤手:「沒聽懂,問標弟。」

朱元璋繼續罵道:「你們這麼大的人了!怎麼老依賴標兒?標兒,你困了嗎?累了嗎?餓了嗎?是不是被嚇到了。唉,你們兩個混球!他們打起來,你們怎麼不把標兒先帶回來!」

陳標撓了撓朱元璋的脖子,道:「是我不想回來。看宋先生他們菜雞互啄,真好玩。」

朱文正和李文忠同時「噗」地笑了出來。

朱元璋也忍不住樂了:「菜雞互啄?這詞很形象。但標兒不可以在外麵說。」

陳標抿著嘴壞笑:「我才不會。爹,他們因為井田製吵了起來。」

朱元璋笑容消失,沉聲道:「他們認為我……我們大帥做事太激進?」

陳標搖頭,麵色古怪:「正好相反。劉先生和章先生認為宋先生他們膽子太小,居然沒有立刻全麵推行井田製。劉先生還說,常將軍在衢州就乾得很好。宋先生他們應該先提議朱大帥立法以正綱常,厘清吏治和民間富戶不法之事,光明正大收私田為共有。」

「宋先生他們罵劉先生和章先生處事太過激進理想,沒有考慮大帥的情況。大帥現在被主流文人排擠,本就舉步維艱,現在應該徐徐圖之,安撫士紳,以免生亂。待天下大定之後,再清算不法占田,以供民用。」「然後,他們誰也說服不了誰,就打了起來。」陳標感慨,「雖然是菜雞互啄,打得還挺好看。」

朱元璋後悔了。

他真的非常非常後悔。

他為什麼會在院子裡枯坐等候?就算怕暴露身份,他可以偽裝後在隔壁雅間偷窺偷聽啊。

這麼有趣的事,他怎麼就錯過了!

朱元璋悔得腸子都青了。他想看大先生們吵架……不對打架……不對談論國事啊!

朱元璋感慨:「沒想到他們都支持井田製。」

陳標點頭。

他更沒想到的是,劉基劉伯溫居然被宋先生罵做「孫氏之賤儒」。

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所留下儒家學說經各家發揚光大,分成不同學派。

根據《韓非子》的《顯學》中一文,稱春秋時有「八大學派」,孫氏之儒其實是荀氏之儒,因為避諱漢宣帝名諱,後世稱荀子為孫氏。

所以劉基若是「孫氏之賤儒」,那就是修的荀子的學說。

荀氏之儒與孟氏之儒對立,孟氏之儒則是現在各種學派的源頭。

主修荀子,那可比什麼事功學派刺激多了,劉基才是真正的「儒教叛徒」啊。

陳標撓撓頭。

他對劉伯溫的了解在於各種傳說。劉伯溫雖然在民間傳說中也不是個正經儒學大家,倒是像個陰陽家或者方士。

陳標確實對劉伯溫了解太少,換一個學《明史》的人就會發現,劉伯溫修習的學說,在他成就中就有端倪。

民間傳說,劉伯溫觀氣斬龍脈斷陰陽做《燒餅歌》。全是假的。

《燒餅歌》已經被證明是後人牽強附會,劉伯溫不是個方士神棍。

民間傳說,劉伯溫是朱元璋麾下第一謀士,為朱元璋製定了先打陳友諒後打張士誠的國策。誇大了。

陳友諒殺了徐壽輝建立陳漢王朝後,立刻就大軍順江而下,打了個朱元璋一個措手不及。朱元璋差點中道崩殂,完全是被碰瓷了被動反擊。

民間沒有傳說過,但劉伯溫在真實歷史中所做的最大的貢獻,其實是《大明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三國!開局一張嘴,發家全靠吹 左道修仙:我靠模擬無敵 鮮肉那不識好歹的後媽 全球卡牌,我加載了萬能尋卡地圖 獵戶家的小嬌嬌 重生在國民女神的演唱會 惡靈騎士的諸天裁決 文娛騰飛 夢境遊戲看門人 我怎麼會成了反派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