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復甫文集(1 / 2)

加入書籤

崇禎十七年清軍由吳三桂接引入山海關,至永歷三十七年已歷三十九年,山海滄桑迭經變故,名錄上的錦衣密探絕大多數都已故去,即使活著恐怕也是垂垂老矣,不堪驅使。

徐國難潛伏期間曾與錦衣密探暗中聯絡,對此心知肚明。

徐文宏搖頭道:「我也不知。按錦衣衛規矩,錦衣密探終生不得背叛大明,否則必遭追殺,不死不休。」

見徐國難目光有些玩味,徐文宏哪能不曉得他的意思,瞪眼道:「爹說的是真正的錦衣密探,而不是繼承祖業的所謂世襲密探。」

「當年逃難途中,我曾用暗語與錦衣密探進行聯絡,忠謹乾事舍身為國,都是了不起的好漢子,隻是經歷甲申國難,時日長久能夠始終記住密探身份的恐怕不多。」

見徐國難目光微現失望,嗤道:「我把密探名錄傳給你,隻是抱僥幸於萬一,不要過多妄想。」

頓了頓道:「爹反復想過,滿洲潛伏密探被韃子嚴厲鎮壓,想必已經青黃不接。不過密探潛伏可不隻在滿洲——」

聽到這裡,徐國難眸子晶光發亮,用力拍了下腦門。

真是燈下黑。

錦衣密探原本隻是偵伺大明行省和關外蒙古遼東,防止不法之徒造反作亂,威脅大明江山。

明太祖朱元璋傳皇位給皇孫朱允炆,燕王朱棣不服削藩,起兵靖難奪了侄兒建文帝江山,即位稱帝卻始終找不到建文帝屍骸,傳聞已在忠心大臣保護下逃亡海外。

朱棣自然很不放心,生怕日後對子孫後代造成威脅,派遣心腹太監鄭和率龐大艦隊七下西洋,名義上宣揚大明國威,鼓動萬邦來朝,實際是偵騎四出,暗地搜尋建文帝下落。

錦衣衛奉密旨在琉求、瓜哇等南洋區域潛伏密探,配合鄭和偵緝刺探,卻是了無蹤跡,建文帝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始終找不到下落,成為明廷一大疑案。

萬歷年間明神宗派軍援朝抗日,錦衣密探奉令潛伏高麗、日本,到處搜集情報傳遞機密,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自己隻記得滿洲各地潛伏錦衣密探,卻忘記海外各地也有無數錦衣密探化名潛伏。

他們不曾遭受韃子嚴厲打擊,說不定還在正常運轉。

如果能夠設法把這股強大地下力量為已所用,對反滿興漢復興華夏大有裨益。

想到這裡徐國難不禁熱血沸騰,小心翼翼把密探名錄與月要牌放入懷中,打定主意以後有機會另行察訪。

目光炯炯瞧向較厚書冊,見封麵寫著復甫文集,心想這書冊莫非是老師的心血結晶。

果見徐文宏指著書冊道:「這是陳先生的一生精華,臨終特意囑咐我把書冊轉交給你,說寄希望於後人。你要好生研讀,跟陳先生一樣反清復明,復興華夏,切莫忘記炎黃子孫身份,乾出辱沒祖宗的醜事。」

徐國難神情肅然,對著書冊拜了三拜,恭手取過《復甫文集》,打開封麵,見扉頁龍飛鳳舞寫著「一切為了復興華夏」,顯是陳永華親筆,呆了一呆,心情不覺有些沉重。

這口號西征以後他時常聽人提起,卻從來沒有今日這樣觸動心扉。

陳永華輔佐鄭成功、鄭經父子,擔任東寧總製使總管台灣政務,首創反清秘密社團天地會,一生孜孜以求反清復明復興華夏,百死而不悔。

老師為人謹慎,雖然最終還是收自己為弟子,卻始終不許在外人麵前師徒相稱,想不到臨終把《復甫文集》贈送自己,意在傳承衣缽、復興華夏。

想起陳永華的殷切期盼,徐國難覺得肩膀擔子沉重,自己雖受老師教導多年,也不過泯然眾人,哪有能力承擔反清復明復興華夏的重任。

見徐國難麵有難色,徐文宏略一思忖已明白心思,緩緩道:「陳先生臨終本想見你一麵,當麵囑托,隻是你奉命公乾,隻得把我叫了過去。陳先生說,如今韃子凶橫,朝政腐敗,馮錫範野心勃勃想要上位,劉國軒明哲保身見風使舵,不出意料數年之內必有大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夜落長安 霍格沃茨裡的囚徒 穿成女配後我被反派嬌養了 成名[娛樂圈] 我的傾城大小姐 盜墓:我,粽子,專門驚嚇盜墓賊 協議結婚的老公突然變成了粘人精 我的絕世狐仙女友 山海第一女先生 血飲紅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