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孫權小兒,絕不可信!(1 / 2)

加入書籤

「子吉且試言之。」

該說不說,諸葛亮到底不愧是諸葛亮,在聽到陳逢指出戰略最重要的一點,他也依舊是那般的平靜,甚至還笑了一下。

陳逢點頭過後,轉向劉備感慨道:「首先來說,玄德公沒有韓信。」

劉備:「?」

諸葛亮:「?」

二人腦門上瞬間都出現了問號。

他們想過很多陳逢會從哪裡入手,唯獨沒有想到這一點。

但偏偏,這一點他們無論如何也反駁不了。

畢竟,就當今天下而言,誰敢在吹一句我用兵之時,當多多益善?

要是連這話都不敢說,又怎麼對比韓信?

因此,沒法辯駁了。

「當然了,真要說起來的話,這其實也隻是主要原因之一。」

幸好的是,陳逢也知道這天下怕是也沒人敢自比韓信,趕忙就轉移了話題:「說起來的話,其實玄德公便是有韓信,怕是也不太行,因為另外一大主要原因在於……武都大地震!」

說著,他搖頭感慨道:「畢竟,這是天地時局的變化,非人力可以改變,便是韓信再生,恐怕也不太能夠復刻暗度陳倉的局麵了。」

「有何憑據?」諸葛亮依舊很平靜,一丁點的心態問題也都沒有。

「二年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

「三年夏,江水、漢水溢,流民四千餘家。」

「惠帝二年春正月,隴西地震。」

「文帝前元年四月,齊、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大水潰出。」

……

陳逢雙目平靜地將史記當中的記載說了出來,隨後堅定道:「以上,便是證據!」

諸葛亮還在思索的時候,劉備已經忍不住開口了:「這算什麼證據?天災地禍何時都會有,這些又有什麼問題?」

「問題大了!」

陳逢搖頭道:「便因這些天災地禍的發生,導致了曾經的故道再難通行。」

「這般說吧!」

眼見劉備還是不懂,陳逢隻能說的更加清楚了:「現在若是還想從漢中出兵北伐,便隻有從祁山一帶行軍了,而這一段路,最多隻能行軍數萬……玄德公且細思,隻有數萬兵馬,如何能當主師?」

劉備不說話了。

而在此時,諸葛亮卻是微皺眉頭開口了:「(司馬)錯率巴蜀眾十萬,大船舶萬艘,米六百萬斛,浮江(指漢水)伐楚,取商於之地為黔中郡。」

「抵蜀從故道,故道多阪,回遠。今穿褒斜道,少阪……而水湍石,不可漕。」

「……漢水逆讓,稽滯商旅。」

「子吉所說證據,便是這些了吧?」

諸葛亮倒背如流地將陳逢沒有記下來的記載說出來之後,笑著問道:「子吉既知這些,可知虞(詡)升卿、李(翕)伯都故事?」

「願聞其詳。」

陳逢仔細想了想,最終還是沒有從記憶裡找到記載,隻能搖頭。

「元初二年(115年),時羌人入侵,兵近二萬,和熹皇後(鄧太後)聞虞升卿有將略,令其任武都太守……果然,虞升卿設計增灶,以三千大破二萬,後…於武都人就直雇借傭者……於是水運通利,歲省四千餘萬。」

「建寧三年(170年),李(翕)伯都任武都太守,時命屬官仇審修東阪,李瑾修西阪,過後由漢中通益。」

「除此之外,亮也曾問過當地之人,皆言此道可通,如此方才為主公獻計。」

諸葛亮澹澹地說完之後,看著陳逢道:「所以,子吉所說不對,以我來看,漢中應可發兵十萬……如此,也該夠了吧?」

「夠了。」

陳逢不由得便想到了歷史上的六出祁山,老老實實地點下了頭。

「如此,可有什麼不對?」諸葛亮微笑著再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聽西河故事講東周列國 神寵與我有緣 離婚後,娶了高冷大小姐 青淩赤火 模擬人生:我成為絕世大佬 重生寵冠西京 我看風水那些年 重生八零:嫁給殘疾大佬 我就是三皇子 團寵小嬌妻,唐少麼麼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