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顧同(1 / 2)

加入書籤

與陳萌道別之後,陳巒回鄉的路就剩半程了。

祝纓依舊像前半程一樣隨侍左右,陳巒與她之間的稱呼也變成了「伯父」和「三郎」,陳萌的兩個兒子張口也都是「三叔」或者「叔父」之類。

他們的家鄉與祝纓南下的路不是全順,到了差不多的地方陳巒一家就要拐彎回去了,而祝纓還得照著官道一路南下。如果祝纓隻有自己幾個人、兩輛車,一路把陳巒送回去她都樂意,可惜不能。

這一天到了岔路口,陳巒道:「終是到了分別的時候啦,往前走,莫要回頭。我對大郎也說,且不要回京,你也一樣。」

祝纓道:「是,小侄一定謹記在心。」

陳巒語重心長地道:「將你召回來的那件官司,本來是一件大事麼?不大。一旦有人借機生事,立時就從大理寺自查出去到了禦史問案。這樣的事情一直都有很多,不過以前沒落到你頭上罷了。以後落到你頭上的機會可就多了,防是防不住的,要能應付才行。要怎麼應付呢?你勢單力孤,什麼事兒都要親力親為可不行。光靠著鄭熹也不行,得有自己人。」

祝纓道:「是。就像蓋房子,過硬的政績是磚石木料,怎麼建起來還要看人工、圖紙、調度,乃至於地基合不合適建高樓。不能說哪一樣不要緊,但也不能隻靠哪一樣。」

兩人頗有點依依惜別之情,陳巒心道:怪不得王雲鶴願意提點他。

我可真是老了,總是感慨,他想。最終吞下所有的嘆息,振奮精神道:「去吧!海闊天空!」

「伯父保重。來年進京,我再來看您。」

陳巒笑嗬嗬地道:「好。」

祝纓目送他的車隊拐入了另一條官道,漸漸變成了一條線、一個點,才回頭說:「咱們也該接著趕路了。」

——————————

押糧官一路也算開了眼了,莫名其妙地就跟丞相一路走了這麼久,雖說是個休致的丞相,那也是以前沒見過的。雖說一路上也沒能跟陳巒搭上幾句話,畢竟也跟這樣的大人物交談過幾句。

最最要緊的是,祝纓還能抽空關心一下他這一路的待遇問題,押糧官就覺得祝纓挺懂事兒。私下與押糧的吏卒們說起時,也要說:「難怪年紀輕輕就能這麼吃得開,確實有點本事。」

吏卒民伕往日押運糧草吃住沒有現在這麼好,但是可以小賭、可以偶爾醉酒——這個可能會被押糧官打。也占了些便宜、也有不便的地方,總的來說也都還算滿意。

直到祝纓送走了陳巒。

當天晚上,祝纓找到了押糧官,客客氣氣地說:「老兄,商量個事兒。」

押糧官對她印象頗佳,道:「不敢不敢,祝大人隻管吩咐。」

祝纓道:「還要辛苦一下弟兄們,明天開始咱們得走快一些了。不然路上就要遇到雨水了,南方的雨水一下大半個月,道上泥濘難走,到時候可要受罪了。」

押糧官很關切地問:「這麼艱難麼?」

祝纓道:「越往南越不好走,濕熱,要麼怎麼說是煙瘴之地呢?」

押糧官這些日子看著祝纓一點也不擔心的樣子,南下回福祿縣看起來十分輕鬆,看不出絲毫的怨言。直到祝纓提及才想起來,哦,煙瘴之地,還真是的呢!他有點緊張地問:「可有什麼妨礙麼?」

祝纓道:「接下來幾百裡還行,再往前就要留神了。等到了福祿縣,如果趕上了雨季,你們就先在我那裡歇幾天休整一下再走,三、五天的飯我還是管得起的,我再給老兄你出個文書說明天氣不好,你捎回去。」

押糧官道:「好!」

祝纓又與他拿出路線圖來,二人商定了之後的安排。祝纓也從押糧官這裡學到了一些東西,長途押運又與她攜眷赴任不同。官員赴任,損壞了的車輛馬匹驛館裡能很快修復、補上,大隊的押運由於體量巨大,有時候損耗過多驛館沒有提前準備會來不及,就要滯留比較長的時間。馱馬生病、人生病、車輛損壞、運送的物品損壞等等情況都是會有發生的,都要有預案。

押糧官道:「咱們是官差,馱馬路上有補,人就不一定了。頂好往大驛站宿的時候找大夫配點藥,有人染病就及時一劑藥下去,車輛也要及時修補。否則到了小驛站又或者荒地裡就難辦了。這樣的長途是許損耗人的,可損耗太多也不好交差。」

祝纓連連點頭,到了下一個驛站,讓人又弄了點木匠家什、一些木頭捎上,以備途中出現意外之類,簡單一點的問題她順手就能給解決了。

押糧官看了,更添了一點佩服,心道:這心是夠細的。

祝纓之心細仍不止於此,不用管陳巒了,她就有功夫將運糧隊仔細巡查一回。押糧官陪著她巡查,道:「祝大人放心,咱們這一趟吃好喝好,再沒有敢醉酒誤事的。」祝纓將這些人看了,點點頭。

下一個是大驛站,是照例要多休息一陣兒補充一下車隊的缺損的,祝纓便與押糧官商議,可以在此處多停留一天。押糧官欣然應允:「我看這天氣也有些不好,正可歇上一天。」

祝纓卻離開驛站,找了個驛丞帶路去了附近的城裡,先采購了一批新的草鞋,接著又去了買了一些鬥笠、蓑衣,最後買了幾隻新桶一些木瓢,雇了兩輛車拉到了驛站。

回驛站前又從錢袋裡抓了一把錢給驛卒:「辛苦了,拿去吃酒吧。」

她這奇怪的樣子很快引起了圍觀,押糧官笑道:「這是乾嘛呢?」

祝纓道:「把弟兄們叫過來吧,走了上千裡地了,不得換雙新鞋麼?」

押糧官張張口,怔了一下,才說:「祝大人體恤!」

祝纓道:「分一分,咱們好上路。對了,接下來的地方雨水頻繁,我看你們帶的蓑衣之類也不夠。桶帶蓋子的,從驛站裝些乾淨的甜水,免得路上喝髒水。」

押糧官從來沒遇到過這麼順溜的事兒,他自己也不太上心,押糧路上,人隨便淋、糧不給濕,此外他自己有件蓑衣就不會特別的管下頭的人。沒讓服役的人自帶口糧就已經很不錯了,再給準備這些?想什麼呢?

吏卒們自己都沒想到還能有這樣的待遇,一些粗心的民伕自己出門的時候嫌麻煩都不會帶這些東西。

祝纓道:「催你們趕路,不得給準備好了麼?遇到下雨路滑的時候可能要手杖,路上遇著竹林砍幾根吧。我沒錢了,就不買了。」

他們都笑著說:「好。」

祝纓道:「想起什麼別的事兒再現置辦吧。」什麼生病損耗,吃飽了、穿利索點、別淋雨喝髒水……總之盡量別讓人生病不就好了?人好好的,路上遇到啥事不能解決?

此後一路走得越來越順利,這條路祝纓走過,雖然季節略有不同,但大模樣都在。越往南,押糧官的經驗越用不上,反而是祝纓越來越熟悉越來越順手,將一切都安排得妥當。

白天加緊趕路,隨行的人也不太叫苦,遇著些事故大部分也都能馬上解決。五月末的時候,他們離福祿縣已經近了,雨也漸漸多了起來。下雨的時候,眾人遮擋的動作利落,麥種一路幾乎沒有什麼損失,這讓祝纓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她這一路白天趕路、晚上寫些計劃,麥種怎麼用她都有了規劃,路上的損耗她也有一個預期,如果損失太多計劃就要調整。現在可以照著計劃來了,她有點高興。

她這回沒有先去見魯刺史,祝纓算準備了日子,現在回福祿縣,把之前積壓了小半年的公務粗略地處理一下,再將麥種收拾好,她就得去見魯刺史了——六月末又到了。不做好準備,魯刺史是不太好見的。

六月二十一,她回到了福祿縣。

長長的車隊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有人看熱鬧,有人呼朋引伴一起看熱鬧,發現前麵騎馬的人是祝纓,他們都歡呼:「祝大人回來了!!!」

祝纓向他們揮手,還要與押糧官商量:「留意別壓著了莊稼,我可指望他們吃飯了。」

押糧官笑道:「我們省得。」

從縣境回到縣城又走了兩天,不知道為什麼,越靠近目的地了,腳伕們心裡著急,步子反而慢了一點。押糧官也累得夠嗆,他在押運的經驗裡從來沒有走得這麼快過,大家精神倒還不錯。

祝纓沒有催促,隻是說:「就快到了,縣城雖然簡陋,安排大家休息的地方還是有的,歇個三兩天再走。」

————————————

縣城裡的人有早就知道消息的,關丞等人出了縣城來迎接。

關丞身後的父老很有幾個眼淚汪汪,看到祝纓忍不住哭出了聲:「大人!可算回來了!」

祝纓道:「怎麼出來這麼遠?說回來就是要回來的。」

關丞趕緊恭喜:「恭喜大人得賜緋衣!」

著緋衣的官,關丞也隻有在州城裡見過。以前南府的知府是能穿上緋衣的,可是南府好幾年沒知府了,從上到下一片春意盎然——都穿得綠油油的。

祝纓道:「同喜同喜。麥種來了,咱們回去再說。哎喲,見到我就不要再哭啦,看不見的時候偷偷抹淚兒盼著就行了。」

一句話將人都逗笑了,顧翁扶著杖,聲音打顫兒地道:「等大人回來的時候隻有哭得更多的,真真望眼欲穿吶!」

趙蘇不動聲色,隻是默默地上前幾步,自動自發地站在了祝纓身側,道:「義父,請上馬。」

一行人上了馬,又走一天,傍晚時分到了縣城。

趙蘇道:「義父,大家已準備好了接風酒為您洗塵。」

祝纓道:「好。莫主簿,你與倉督先將麥種交割了,倉庫還夠吧?」

莫主簿笑道:「足夠了,之前存了橘子和稻穀,完糧納稅再出了幾批橘子之後倉庫就騰了出來,正好放麥子。」

祝纓道:「這是拿來做種的,可要仔細收好。」

「大人隻管放心!」

祝纓讓他們交割完之後將押糧官也請過來一起吃酒,又讓驛丞將押運的吏卒民伕等都帶到驛站安頓下來。然後對眾人道:「容我先拜見父母,剛好他們那裡交割完畢,咱們一同吃酒。」

眾人忙說:「應該的應該的!」

一齊擁簇著她先回縣衙。

祝纓攏共帶回來兩輛車,曹昌回來就悶聲不吭地招呼人卸車、把箱子往後衙裡抬。侯五比小吳跑得還快!親眼看到祝纓好好地回來了,吸吸鼻子說:「大人,可算回來了!」

祝纓道:「對啊,再不回來我錢都快花光了,得餓肚子了。」

邊說邊走,沒進二門呢張仙姑和祝大就沖了出來,身後還跟著一個花姐。

張仙姑拉著祝纓的手左右看。「瘦了。」她說。

祝纓道:「苦夏。對了,我帶了些東西回來。她們還有叫我捎東西給你們的呢。」

鄭府裡給各人準備的禮物都有,連花姐都得了一份好緞子,或許是因為她寡婦的身份,給準備的都是冷色的,張仙姑的緞子比花姐的還要鮮艷一點。祝大也有份,鄭侯還送了他一根釣竿,鈎帶絲線一應俱全。此外又有各人的熟人托付捎帶的。祝纓自己又在京城買了一些特產。

張仙姑嗔道:「這得花多少錢?」

祝纓道:「沒花我自己的,陛下賞了一百貫。」

「都花啦?」

「哪兒能啊?我還剩了二十貫呢!」她驕傲地說。

張仙姑一口氣沒倒上來,伸出兩根手指:「二、二、二十貫?一百貫你花得隻剩二十?我打死你算了!」

祁小娘子和杜大姐趕緊過來笑著攔著,花姐把祝纓拉到一邊,點點她的額頭:「你呀。」

笑了一陣兒,曹昌等人把箱子都抬了過來。祝大道:「你官衣呢?陛下賜的那身兒!穿上咱們看看!」

祝纓道:「五品才能穿的,我又不是五品!衣裳在那箱子裡,想看你們拿了看就是。對了,小祁,我給祁先生也捎了些京城的東西,你們打開看看。」

祁小娘子靦腆一笑:「我們也有呢?」

連小吳,她都幫老吳一家又捎了些東西回來。侯五沒親人,就她隨便給買點兒了。都不是貴的東西,但是物離鄉貴,她還都記得了。

父母又要拉著她說話,她說:「外頭等我出去喝酒呢。」

現在父母都不怕她出去喝酒了,反正也沒人敢灌她,張仙姑道:「這大熱的天,你先洗個澡換身衣裳再去!」

杜大姐道:「水都燒好了。」

祝纓道:「行,東西你們看著分吧。」反正她自己也沒什麼特別想留的,就把從劉鬆年那兒弄的稿子之類讓小吳給送書房裡。

洗完了澡,擦著頭發,祝大捧著那身緋衣說:「你穿一個,穿一個我看看!」

張仙姑一麵給女兒擦乾頭發一麵說:「對呀,穿一個,穿一個嘛!哎喲,紅官衣!紅官衣!穿了紅官衣才叫官兒呀。」

祝纓甩著頭發,拋出些微小的水珠在空中一陣亂飛。她順手一撈往身上一裹:「吶!有什麼好看的?做了五品以後天天穿,怕不看煩了?」

「嘿嘿!」祝大圍著她傻笑,「咱們家也有穿紅衣的官兒啦。」

祝纓心道:你等著,早晚我能給你倆也掙一身的。

她脫下了緋衣,道:「收好了,就這一身兒,別弄壞了。有大事的時候再穿。」

張仙姑忙接了過去抱在懷裡:「放心!我親自給它收好。」

花姐笑著把她拉到了妝台前:「來,我給你把頭梳了,外頭他們該等急了。等你回來再逗乾爹乾娘吧。」

「我才沒逗他們呢。」

張仙姑笑著罵她:「你沒逗,你撩著我生氣呢。快滾去喝酒吧!」

————————————

接風酒擺在縣裡的那一座酒樓裡,祝纓沒騎馬,這縣城實在不大,她洗沐一新,換了乾淨的綢衫,搖著月要扇在街上慢慢地走,看到他的人都跟她問好。祝纓也笑著跟他們說:「好好。」

有人問她:「大人回來了嗎?」旁人就笑話:「沒回來你看到的是哪個?」

她沒有一點不耐煩,也回答說:「回來了。」

路上有人塞給她兩個大橘子,祝纓也接了,問道:「這會兒還有橘子呢?沒賣完?」

那孩子笑嘻嘻地:「嗯,存的!特意留的!」

祝纓扌莫了幾個錢給他,他也高興地接了,被小夥伴兒們一下圍住了。

走到酒樓前,丁校尉正在那裡,站在簷下拱手道:「祝大人,一路順風!」

呃……這話說得比蘇媛才學說官話時還不靠譜,不過看丁校尉臉上晦氣之色已消,知道他過了關了,祝纓也不糾正他。

祝纓道:「順風順風,你也順風。」

丁校尉道:「可算回來啦!別的話我也不多說了!走!喝著去!」

「請!」

眾人敘了座,押糧官也撈到了一個位子,他好奇地打量著這些人。他現在隻剩看了,因為這些人說的「官話」相當的繞舌,他幾乎聽不懂,說慢點還能猜一猜,講快了就聽得腦子隻發懵。

他很驚奇地發現,祝纓居然很流利地用當地的土話與這些人順暢地交流。之前與他交割的莫主簿的官話就比較差,他還有點鄙視,如今一看莫主簿的官話居然還算好的了。

祝纓看出了他的不自在,對趙蘇道:「那位是押糧官,你官話好些,同他聊一聊吧。」

趙蘇領命,與押糧官旁邊的莫主簿換了個位子,順利地切入了一堆福祿縣的官吏中間。押糧官發現趙蘇的官話居然不錯,道:「小郎君,你官話可以呀。」

趙蘇客氣地道:「才學的。」

兩人悄聲交談了起來。

那邊丁校尉先端起了酒,鄭重歡迎祝纓回歸,他也不說道歉的話,就一句:「都在酒裡了!」自己先乾了一碗,四周一片叫好。

祝纓道:「本也不是你的錯,禦史台那裡我都答完了,你的賬也與他們對過了。以後咱們都小心點兒就行。」

「放心!我都安排好了!」丁校尉拍月匈脯保證。

二人都算是被豐堡那裡的事兒給牽連的,丁校尉倒黴更大一點,這幾個月也沒少受訓斥。他回來就把氣往小兵身上撒一撒,最近一個月才恢復了正常,嚴令手下士卒不許胡說八道,更是一腳將吹牛的給打發得更遠。

接著就是關丞等官吏、顧翁等鄉紳敬酒歡迎,本地風俗是不大看得上不能喝酒的人,尤其是男人,不能喝酒還像話麼?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選擇性小白臉[無限] 我的領域父愛如山[主文野] 喪係美人,被迫營業[穿書] 七個月的旅行 穿成龍傲天的貓 二次人生從萬人迷開始 穿書後我成了偏執主角的白月光 馬甲使用指南 真少爺其實也是假的 攻略對象有了多周目記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