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後手(1 / 2)

加入書籤

夏季的山中別業較之山下要涼爽許多, 陳枚卻完全無心享受這種清涼。他恨不得能夠日行千裡,一眨眼就回到京城, 盡快將這件事情給了結。

出了書房回到住處,隨從、仆人早已眼巴巴地等著了。他作為「外麵的使者」並沒有被安排住進祝宅,而是住進了一所比較安靜的客館裡。

隨行的官吏與陳家的仆人分別從左右兩邊撲了上來:「大人/二郎!」

「大人,祝……呃,是個什麼意思?」

「二郎,快進來用些冰飲吧!背上都汗透了。」

陳枚自嘲地笑笑:「怪道剛才風一吹,我還說怎麼這麼涼快呢。進去說吧。」

進了正房, 仆人忙來忙去,給他換衣服、擦汗、上手巾,隨從官員則小聲詢問:「還順利麼?」

陳枚拿濕帕子捂著臉, 聲音有點含糊地說:「明天一早咱們就動身回去!要快!」

眾人嚇了一跳,有人警惕地望向門外, 也有人想奔去抄家夥。陳枚斥道:「看看你們那個沒出息的樣兒!」

「那大人的意思是?」

陳枚道:「咱們是為陛下辦事,怎麼可夠拖拖拉拉?早日回去復命是正經!」

兩撥人聽到他這樣說,將所有的心事都放下, 隻餘一個念頭:對!快點回去!

煙瘴之地不是鬧著玩的, 本地人都說比二十年前好多了, 他們看來也確實沒那麼糟糕, 但仍然讓人心中不安。

他們開始連夜收拾行李,陳枚道:「小點兒動靜,收拾完了就睡,她是什麼樣的人?真要扣下咱們, 誰都走不了。既答應了讓他們走,就不會反悔的。」

眾人知道他說的有理,動作變得從容了一些。

陳枚自己卻沒有睡得很安生, 他不擔心安全,卻擔心接下來回京之後要怎麼辦。京城是很亂的,政事堂裡人心也不齊,自從有了政事堂,丞相們就沒有一條心過,丞相要是一條心了,皇帝該不乾了。

但是,以前那些矛盾很多時候是可以調節的,現在不一樣,冼敬與鄭熹已經擺到台麵上來了。要命的是,因為祝纓,鄭熹是明著被質疑是不是共犯,而陳萌也有包庇的嫌疑。

祝纓現在又要做梧州刺史,還點菜!還要品級!

陳枚完全不敢想象接下來會鬧成什麼樣。

朝廷可以不答應,但如果不能如了祝纓的意,她會再做出什麼來,還真不好講。陳枚當然也知道,如果由著祝纓坐大,朝廷以後就更難轄製她了。出現一個不受控的、有不小地盤的勢力,對朝廷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

他甚至可能猜到朝廷中另一部分人會有什麼樣的建議。

圍剿?收伏?

陳枚的臉在黑暗中露出一絲苦笑,梧州這地理,怎麼進兵?他這輩子第一次見到這樣的「一線天」,不是遊玩時矮山裡隻有一道幾十尺的小景致,想從這兒打進去……

陳枚嘆了口氣,在床上輾轉反側。

次日一早,雞一叫,陳枚就一個骨碌爬了起來,隨從們也陸續起身。客館的人已經快燒好早飯了,見他起來了,笑道:「大人稍歇,就好,就好。」

陳枚道:「不急。」

說話功夫,飯也好了,陳枚又托客館的人給祝纓帶個話,他今天一早就要走,要山上給個向導好下山。客館的人答應了,道:「您先用飯,我這就去請示。」

大家吃飯也有點心不在焉,還剩了不少,陳枚放下碗,就見祝纓帶著趙蘇等人過來。

陳枚迎到院中,乖巧地叫了一聲:「叔父。」

祝纓沒有計較他的稱呼,道:「這就要走了?」

「是。」

「還是他們兩個送你出山,給你準備了些土產,路上小心。」

「多謝叔父。」

陳枚一心想盡快趕回京城,並不想多帶累贅的東西,輕裝簡從是最好的。

祝纓已經打開箱子讓他看一看了,準備的東西都沒有那麼貴重,一點土布、一些甘蔗紙、一點糖,此外是一些比較有本地特色的小物件兒。兩個大箱子就能裝完。

祝纓道:「帶給陛下吧,算貢品。」

陳枚隻得答應帶上東西。

祝纓道:「回京之後,你們日子不會太好過,自己小心。」

陳枚唯唯而已。

祝纓道:「現在朝廷裡一定有很多對我有怨念的人,我離開了京城,他們還會針對南方人,繼朝中冼、鄭黨爭之後,陛下總不會希望再看到南北士人的分歧吧?」

陳枚吸了一口涼氣,苦笑道:「您還說不是算無遺策。」

祝纓道:「我這裡有一封信,你帶給陛下。」

陳枚忙雙手接了,道:「您可別再氣陛下了,他年輕,經不得您這樣的勸諫。」

祝纓道:「不至於。回去有什麼事,都推我頭上。」

陳枚心中五味雜陳,有點無奈,又有點羨慕祝纓能這麼瀟灑地說出這樣話來。低頭看了看手中的信——居然是真的信,不是奏本——在趙蘇與蘇喆的陪伴之下離開了別業。

兩口箱子也不算大,他討了幾個竹簍,將箱子裡的東西分成幾簍,放馬上馱下山,節省了不少的時間。

一行人出「城門」的時候,正看到許多人抬著一塊極大的條石,條石上結著紅色的綢子,陳枚問道:「那是什麼?」不會也是讓他帶回去的吧?

趙蘇高興地笑道:「既然已經設縣了,這裡就是縣城,當然要換塊匾啦!」

就是把「祝家莊」給摳下來,把「祝縣」給鑲上去,除了這個,工坊那裡還在趕工,製作一些標記縣界的界碑。

陳枚道:「叔父做事,果然迅捷有序。」

蘇喆道:「您還叫叔父呢?」

陳枚笑笑,沒有回答她這個話。

————————

徐知府等陳枚等得度日如年,放哨的衙役發現一行人遠遠地從山上下來,揚聲問明了身份之後,飛快跑去報信,徐知府手裡的扇子一丟,與龐司馬兩個上馬跑到路口迎接。親眼看到陳枚完好無損,才有心情與趙蘇、蘇喆打招呼。

趙蘇道:「接下來有府君護送,我們二人也可放心回去復命了。有勞府君。」

徐府君也客氣了兩句,又問趙蘇接下來有什麼打算。趙蘇是福祿縣人,雖然辭官了,品級在這片地方上卻很高。趙蘇道:「我是回來承歡膝下的,必會遵紀守法,府君治理一方,不必顧忌我。」

徐知府雖不很信,但也安心不少,與趙、蘇二人別過,與龐司馬護送陳枚往府城去。

路上,徐知府還要安排陳枚在本地遊玩。

陳枚道:「王命在身,我須得趕回京城。日後府君到京城來,容我再盡地主之誼吧。」

徐知府送的禮還沒送出去呢,急忙說:「那也要先回府城,到驛館更換馬匹。」

陳枚答應了,當天趕路很急,快關城門的時候他們沖進了府城。在驛館休息一夜,徐知府帶人將準備好給的「孝敬」送到驛館,給陳萌送行。比起祝纓,徐知府準備的禮物就是真的貴重了,宛然是當年祝纓往鄭府裡送禮的樣子。

陳枚也接了,又多討了一些馬匹,很快動身。

日夜趕路,僅用了二十天就直回了京城。

回京之後,先去復命。他進京的時候日頭將將偏西,皇帝才閒下來生悶氣——他剛與冼敬又發生了一番爭論。冼敬仍然要求重新釋經,皇帝隻是不肯答應。雖然很氣祝纓,但是祝纓說的是對的,如果皇帝不能把握住新注的精髓,釋經,就是讓臣下拿到了拿捏君主的利器。

另一邊,鄭熹與陳萌雖然消停了,但又沒有完全消停。因為祝纓出了事,冼敬一方覺得自己占理了,天下忠貞之臣隻剩己等。已有人要求將冼玉京、霍昱等人調回來,又要將一些「疑似」包庇祝纓的人貶到地方上去。

鄭、陳二人當然不願意,反手把提議的人又給貶了出去。如此一來又激起了更大的反對之聲,怎麼犯了錯的比好人還囂張?

雙方一鬧,皇帝的日子也不好過起來。

陳枚來得不巧,撞到了這個槍口上。皇帝沒好氣地問:「她很得意麼?」

陳枚不動聲色,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唯有感激。」

「哼!她說什麼了?」

陳枚將那封信奉上,又說:「山野之地,無以奉獻,隻有寥寥數物,以表心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選擇性小白臉[無限] 我的領域父愛如山[主文野] 喪係美人,被迫營業[穿書] 七個月的旅行 穿成龍傲天的貓 二次人生從萬人迷開始 穿書後我成了偏執主角的白月光 馬甲使用指南 真少爺其實也是假的 攻略對象有了多周目記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