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異教:問道創教(1 / 2)

加入書籤

孫望之默默站在一邊全程旁觀了他們姑侄倆的對話,不是他不想說話,實在是……他武將出身,對於這種經義之辯,摻和不來。

從他有限的學識中,他大抵能想到商君之遇秦孝公,孔明之遇劉玄德,君臣一番風雲際會,傾心相交毫無芥蒂,便能攜手在這亂世中開辟一方基業,甚至定一片錦繡河山。

平心而論,他甚至覺得,如果長公主不是女兒之身,如果她這一生未曾被禁錮在輪椅上,以她的才華,出入政壇便能成就一代名臣,足以青史留名,光耀千古。

可惜啊,實在是可惜。

天妒英才,不外如是。

他的目光又落在身旁那對還在談笑風生的姑侄身上,一人明明是主君,卻甘願席地而坐虛心求教,一人雖為謀士,甚至是個女子,卻文采風流自成氣度。這一幕深深地定格在他的腦海裡,成為他關於歷代明君賢臣一切想象的來源。

然而,再見這一幕已是多年之後,物是人非滄海桑田,自是後話,按下不提。

祭壇上的跳戲還在繼續,第一出「救親」結束之後,接下來是仇陵問道。按照這一出戲所說,殺吏逃生的仇陵一路南逃至鶴鳴山,在此處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親自命他為天師,在人間斬妖除魔、庇護眾生、廣普道法。

之後,仇陵帶著太上老君親授的玉印、斬妖劍、道旗等法器下山為百姓驅鬼誅邪,製作符錄授以眾生。同時,為了宣傳太上老君的道法,他親注《道德經》,命名為《老子想爾注》,宣傳道法神秘,信道法者方能自生長久。

孫望之越看越覺得長公主所言不差。仇陵一個家境貧寒沒讀過書的佃農,哪裡能懂得道法,更不要說什麼親注《道德經》——老子說的「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連他這個識字的人都不懂,隻知道反正不是他們注解的長生不老之法。仇陵怎麼可能理解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

這種問題,估計也就隻有現在他旁邊的兩個人能聊得起來。

所以這遇仙問道,隻有可能是後人附會給他的故事。對原有事實的再構建與再創造,所為不外乎神話天師道的開山鼻祖,利用百姓崇神求仙的心思,號召一大批人信奉罷了。

長公主所言「重構始祖」。

多麼絕妙的表述。

難怪宣王殿下總願意聽她說話,眼光獨到,言辭犀利,一語中的,大才也。

第三出戲是仇陵創教。這一幕要寫實得多,說的是仇陵深感為禍人間的並非陰間鬼怪作祟,而是天災和節度使府的暴政。有感於民生之多艱,他從斬妖除魔轉向拯救世俗百姓,率領五百壯士第一次攻占漢州刺史府,開倉放米,並且有計劃地開始組建軍隊,將以漢州為中心的彭州、綿州、翼州、茂州等劍南道西北諸州護在自己的羽翼下。

若昭一邊看這一出戲,一邊也理清了天師道的整個歷程。自仇陵創立天師道之後,它真正的壯大是在二十年前綿州水患,哦不對,現在已經是隆平十二年,二十一年前的水患。劍南道節度使府趁著水患向朝廷求援,順便請求朝廷出兵平定天師道之亂。張懷恩入蜀,和當時劍南道節度使公孫成業的養子公孫梟密謀之後,上書長安朝廷言巴蜀異教、妖禍猖獗。得到陛下的允準之後,張懷恩和公孫梟在劍南道大肆殺戮。這一舉動也徹底激化了天師道和劍南節度使府的矛盾,雙方兵戎相見多次,大大小小的血戰數都數不清。沒想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天師道吸納了更多走投無路的百姓,勢力一度空前擴大。直到仇陵去世之前,天師道在巴蜀足以與劍南道節度使府分庭抗禮。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詭異世界裡的武者 混沌女擇夫記 我的空間有座城 江山多嬌之問情 不做反派許多年 誓歡 從屬性加點開始的諸天 超級坑鬼子係統 催更大魔王 唐宮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