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鳩占(2 / 2)

加入書籤

唐通朝唐王使了個眼色,朱聿鍵連忙翻身下馬,上前兩步,來到閹人身前。

「奴婢寧武關監軍劉曉博,參見唐王殿下!」

唐王連忙扶起劉曉博,上下打量他一番,這個胖子氣色甚好,與站在自己身後骨瘦如柴的流民形成鮮明對比。

朱聿鍵卻是滿臉堆笑,緊緊拉住劉公公胖手,神情曖昧道:

「劉公公快快免禮,小王在京師,便經常聽聖上提起,說是公公這些年在山西,為大明鞠躬盡瘁,甚為勞苦,要重重賞賜!」

朱聿鍵邊說邊像變戲法似得從袖中掏出對玉扳指,不等旁人看見,便急忙塞到劉曉博袖中,壓低聲音道:

「劉公公,這是萬歷二十九年,先皇賞賜朝鮮使者的玉器,後來輾轉多次又被遼東總兵獻給天啟皇帝,又給賞賜給老唐王,傳給了小王,在南直隸差點被那幾個千殺的太監搜去,你扌莫扌莫,是不是上品?「

劉曉博伸手在袖子裡扌莫了扌莫,肥厚的臉蛋露出貪婪的微笑,咯咯笑道:「是極品雞血玉,唐王何必如此客氣,都是為皇上辦事,「

」算是小王孝敬公公的見麵禮,公公才不要客氣!「

劉公公連連點頭,心滿意足道:「唐王如此厚愛,那劉某就恭敬不如從命?」說罷轉身望向寧武關城頭,大聲喊道:

「是皇上派來的援軍,快開城門!「

很快的,城門吱吱呀呀被從裡麵打開,在眾人簇擁下,唐王策馬越過護城河,浩浩盪盪進入寧武關。

趁著進城的間隙,無所不知的唐通向朱聿鍵詳細介紹寧武關前世今生。

寧武關地處晉北古樓煩地,戰國時,趙武靈王曾在此置樓煩關,以防匈奴。

秦漢時期在本地置郡,北魏時廣寧、神武二郡先後治此,隋時先後屬崞縣、靜樂縣。

唐置寧武郡,始用寧武之稱,取廣寧、神武二郡尾字而得。

到本朝時,寧武關是三關鎮守總兵駐所所在地,始建於明景泰元年,在明成化、正德、隆慶年間,均有大規模修繕。

寧武關臨恢河,俯瞰東、西、南三麵,周長數裡,開東、西、南三門。

萬歷年間,明軍用青磚包砌城牆,同時修建東西兩座城門樓,在城北華蓋山頂修築巍峨聳峙的護城墩,墩上築有一座三層重樓,名為華蓋樓。

萬歷末年,又增高城牆,加以磚包,關城更為堅固雄壯。當時為抵禦蒙古的進攻,明軍在北方不斷設險置關、修築防線,形成了外邊與內邊。

內邊者,是指起山西偏關縣,經神池、寧武、代縣、朔縣等地,抵河北延慶縣的內線長城,蜿蜒千裡。明國在這條防線上,創關設堡,駐守軍隊。

紫荊、倒馬、居庸三關,稱為內三關。偏頭、寧武、雁門三關,稱為外三關。

外三關之中,偏頭為極邊,雁門為沖要,寧武介二關之中,控扼內邊之首,形勢尤為重要。

《邊防考》言:「以重兵駐此,東可以衛雁門,西可以援偏關,北可以應雲朔,蓋地利得勢。」

實際上,寧武關是三關中歷代戰爭最為頻繁的關口,歷朝歷代,隻要遊牧民族南下,必經三關。

偏關由於有黃河作為天險,隻有冬季匈奴的騎兵才可踏冰而過,而雁門以山為天險,騎兵難以突破。

寧武關所靠的恢河是季節性河流,在恢河斷流的季節,匈奴騎兵就沿河穀揮師南進,直抵關下,當時恢河河穀可容「十騎並進」,所以大多數時候,寧武關成為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交戰的主要戰場。

隋唐魏晉以來,鮮卑、突厥、契丹、蒙古南下掠擄,經常選擇寧武關為突破口,數千年來,寧武關戰爭幾乎不斷。

「這次怕是寧武關建成以來,最為慘烈的一次大戰吧?」

聽完唐通滔滔不絕講述,唐王已經走到城門甬道下,望著城牆上斑駁陸離的箭孔刀疤,想象著千年戰事,不由喟然長嘆。

「那還要看李闖想不想打,若是闖賊肯繞道而走,倒也無事。」

唐通嘴上這麼說著,卻也知道明軍這次增援山西,為的就是要在寧武關拖住順軍,為京師爭取時間,所以一場大戰在所難免,哪怕李闖試圖繞過此處,唐王也會主動出擊。

寧武關守軍望見一群叫花子打扮,自稱援軍的流民來到關前嚷嚷著要進城,隻把他們當成順軍前鋒,忐忑不安。

張遊擊倒是頗為淡定,不顧幕僚勸諫,聽見劉公公喊話,當即下令開關。

一萬人馬列隊而行,軍容勉強還算整齊,就這樣進入山西第一雄關。

此時此刻,數百裡外的代州,周遇吉望著鋪天蓋地湧來的順軍,和朱由檢預料一樣,幾乎沒有任何抵抗,便放棄城池,便率領麾下五千多人馬,朝他的老巢寧武關逃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最強重置人生 重生我的2003 超級忍者係統 我的臥室通異星 我在同一天活了一萬年 封神之我要當昏君 超神大掌教 修仙歸來之主宰無語 我真不是開玩笑 東瀛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