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加稅減稅(1 / 1)

加入書籤

第一百三十五章加稅減稅

「回,回皇上,若說對於賑災之事,既然連皇上都要節衣縮食,而且剛才幾位王爺也都表態,朝中重臣也依本心來捐錢捐物,說起來也都是為了我大民江山,可這畢竟不可能長久,若要長久保得國庫豐實,唯一的辦法就是安穩民心,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穩定稅賦收入。

其次就是加稅,這樣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此時皇上及諸位王公大臣們的憂慮。」

王穿還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剛才論及人員調派說起來隻是不懂朝中處事方式,可現在卻提加稅,這簡單就是無視百姓疾苦。

一般在遇天災之年都要減稅,可王穿卻是反了過來,提議加稅,這如果不是在胡說八道,那一定是真的從四百年後而來的人,不懂治國,更不懂民情了。

所以話一說完,這些大臣們都議論起來,有的在批評,有的在竊笑,覺得王穿實在不可理喻。

「王統領大人,百姓連飯都吃不上來了,你還要加稅,這稅從何來呀,這稅從何來呀?

朝廷不體恤也就罷了,還要加稅這是要逼百姓走投無路呀。」

黃立極大人一副十分感概的表情,剛才問他之時他並沒有話說,也沒有辦法,可此時卻是第一個跳出來批評嘲笑王穿的。

「黃大人,你這話可就說得有些過份了,雖然王統領大人並沒有出什麼高明的點子,但黃大人卻也不可如此亂說,朝廷何來不體恤百姓之災呢,剛才上到皇上,下到王爺眾臣都齊出錢出力,這難道不是體恤又是什麼,難道你連皇上對天下百姓的體恤都敢妄議嗎?」

說話的並非信王也非是魏忠賢,更不是其它朝臣,而是坐在黃立極身邊的趙南星。

因為信王與魏忠賢知道王穿非是一個愚蠢之人,必然還有下文,所以此時不便為王穿辯解。

可趙南星卻不一樣子,他雖然也是三朝元老,可身家自然也隻能算是小富之家,卻也捐了兩萬兩白銀,可身為首輔大臣的黃立極卻不敢表態,由此一來心裡自然有氣。

想必趙南星也知道黃立極應該比他富有,這才會此時為王穿出頭的。

「你,趙大人我可沒說皇上與眾臣,老夫自然也會捐錢出力,隻是覺得這個統領大人所言實在荒唐無比,一時言失,你也不必拿欺君妄論之說來給老夫戴高帽吧。」

黃立極當然老臉一紅,此時也不得不稍作辯解,當然依剛才的話,他就已經犯了重罪,而且一得罪就得罪所有人,就算此時朱由校拿此來說事,怕也不會有人替他求情,畢竟大家都要拿銀子出來,心裡本就不痛快了。

「是呀,我是不該給黃大人高帽戴,但王穿統領大人話可還沒有說完,你一個三朝元老聽一聽後生晚輩說說又能如何,難道連這一點耐心都沒有嗎?」

趙南星再次回懟了一句,也是把頭一扭,不再理黃立極,而黃立極呢則也是一樣,畢竟再說的話就真的有過失了。

「兩位愛卿不必爭執,趙愛卿說得對,在朕的麵前隻要是為國為民之議,朕都不會計較,再說了王穿自然還有下文,但聽無妨。」

朱由校此時臉上透著微笑,像是跟著王穿演雙簧戲一樣,其實王穿心裡並沒有譜,隻是如此隨口一說。

因為他還記得一些東林黨主張的觀點,其中一條就是取消礦產稅賦。

而大部分礦產皆被地方權貴把持,與百姓並無利害關係。

而取消此稅的人正是朱由校的爹先皇朱常洛,當時朱常洛當上皇帝就采用了東林黨的建議費除了礦稅與榷稅。

很多人都把此當成朱常洛的改革,其實於王穿而言他覺得當年朱常洛怕也是沒有辦法,畢竟那時東林黨勢大,而且東林黨所代表的正是地方權貴鄉紳之流,代表的是所謂的進步思想。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

朱常洛那時能當上皇上,自然也少不得東林黨的幫助,所以取消礦稅自然也是安撫於東林黨。

而對於礦產資源來說,無論是何朝何代都是朝廷國家所有,若說連礦產稅都不收了,那得利的非是百姓,而是那些權貴。

當然先取消一些稅賦也怕也是朱常洛留給朱由校的遺產,在朱由校在危難之時可以有一根救命的稻草。

「回皇上,微臣所提加稅並非關乎百姓,不會給百姓帶來損害,相反微臣還建議災害之年對與百姓相關的稅賦加以減免,對因為天災而無收成的百姓減去相關的稅賦,以保證百姓能安心耕作。

微臣這裡所提的加稅其實也非是加稅,而是重新征收。

先皇在位之時費除了礦產之稅,微臣覺得十分不妥。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而礦產關乎將來的國家安然,如鐵銅磷礦等,這些物資關乎國計民生,可任由地方權貴官紳把持,於朝廷不利,於百姓不利。

若重開此稅,自然可以增加國庫收入,若再遇天災人禍朝廷也有錢糧救濟百姓,這正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之法。

隻是重開此稅自然要選用合適的人選,不得以各種理由侵擾百姓,更不得中飽私囊,至於如何管理,微臣也不敢胡亂建議。」

王穿的話此時又再次引起大波,礦稅是萬歷皇帝首創的稅,目的也就是增強國力,可因為執行不力,以致於成為借口,一些太監與地方官員勾結,私招民工,四處開礦,朝廷當然也有得利,每年也有幾百萬兩的銀子進帳,但卻不如中間環節得利的多。

塔讀小說a,完全開源免費的網文小說網站

同時當時此稅也遭到了朝野上下的抵觸,而且因為一些地方官員由此欺詐百姓,造成百姓積怨四起,地方亂局不定。

可從另一方麵來看,萬歷帝開了礦稅為大明朝增收了國庫,這才能有銀錢抵抗後金的侵略,由此看也算是給大明朝續命了二十年。

若無萬歷帝留下的國庫支撐,想來大明朝怕是連朱由校都支撐不了。

而且萬歷帝縱然不太過問朝廷之事,但卻一直堅持收取礦稅,以增國庫收入,隻是到了朱常洛的時候,若是不取消那麼大明政局或許就會更回更亂了。

所以王穿此話一說,全場人都再次沉默了,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人敢應和。

其一原因是因為此事當年在萬歷帝之時就引起掀然大波,以至於朝野動盪,所以他們當年自然是提出取消此稅的。

而在廢除礦稅也是先皇親自頒布,此時朱由校才當位六年,若是就推翻他父親的治國方略,此事確實連朱由校都十分棘手。

可擺在眼前的事實卻又是沒有錢,若後金揮師南下,邊關告急,誰去抵抗後金大軍,不論及軍響了,至少要保得軍糧充足才行。

而這幾年朱由校之所以還可以抵抗後金入侵,其實所靠的還是萬歷帝所留的充足國庫,這一點這些大臣都心裡明白。

此時若再行阻止,那麼誰來解決眼前之憂呢?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

而這些朝臣今日一來都要捐錢捐糧出去,自己已經血虧一筆了,當然對於地方上的那些富人,也不要再同情了,心裡想著同舟共濟,那以地方上得此利的人自然也要求力了。

(明朝雖然強大一時,可整體來看是窮的,畢竟朱元彰也是好大喜功之人,自建大明之後就下過律令不得加稅,而且為恢復經濟,當年所訂的統一商稅也偏低,讓大明朝廷也是入不敷出,舉步維堅。

相比富得流油,卻兵不強馬不壯的大宋來說,這也是宋趙氏與明朱氏的差異,趙氏善於經營,朱氏善於兵事,趙氏是用錢換和平,朱氏是用兵打和平。)

「王愛卿,征收礦稅一事朕也想過,不過此事滋事體大,此時暫不作議,不過諸位臣工,想你們也知道這些年來朕在位期間,天災人禍頻發,後金時時侵擾,若不得先祖所留基業,朕怕也早就成亡國天子了。

礦稅之事有利有弊,一切皆在如何執行,既利於國庫增收,也不會再犯先祖用人不當之錯,此事交由信王主辦,與諸位大臣共同協商,最後再廣征眾臣建議,提出行之有效的法子。

既然此時已有幾十萬兩銀子,就先行救濟百姓吧。」

朱由校顯然心裡是早有主意,可此時看著這些重臣都閉口不言了,所以也不好此時就把此事辦妥,畢竟也不急於一時。

而且這種事一定不可能隻讓王穿一提就下旨意,朱由校是要讓這些重臣感受切身的利害關係,主動提出,這樣再實施下去,必然會事半功倍。

「王穿,那麼若朕派你為賑災使,你又當如何把這些賑災糧交於受災百姓手中呢,可有良策也不妨說來聽聽。」

此時朱由校對於王穿是格外信任,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其它朝臣所言大體一樣,不會有什麼新的招式,而王穿不一樣,總是出人意料之外,就像剛才一樣,總能順著朱由校的意思來說,也是幫了朱由校不少忙。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而朱由校也知道,雖然有這幾十萬兩白銀來賑災,但真正發放到受災百姓手中之時,不知又要打多少個折扣了,而顯然此時朱由校已經不可能任由地方官員再層層盤拔了,這才會問起王穿,當然這也是為把此事交與王穿打下鋪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亡靈還願APP 人生再次起航 漫漫修行刀劍狂 長公主重生後被迫綁定了強國係統 鬥羅:唐三是我哥 三國之我非豚犬 隻想低調的我被迫在洪荒逆襲了 紫虛傳 甜係青梅養成計劃 渡劫失敗後,冷冰冰的仙尊愛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