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建國〔3〕(1 / 2)

加入書籤

皇帝的命令是不行的,口諭是不行的,道歉也是不行的,唯一能行的,隻有原則。因為原則,是以大明兩百年不衰。

但請注意,如果你不是十三道禦史,也不是六科給事中,不屬於言官,就不要多嘴了,不要看著言官在皇帝麵前擺威風,你也跟上去來兩句,不砍了你才怪。言官敢這麼做,那是有悠久傳統的。

自古以來,就有言官的設置,這些人不管具體事情,他們的任務就是提意見,而歷來的封建王朝也形成了一個傳統——不殺言官。歷史上無論多昏庸的皇帝,也很少有膽量敢殺言官的。所以在朝堂上經常出現這樣一種情況,言官在下麵說皇帝的不是,一點不給皇帝留麵子,還洋洋自得,很有點你能把老子怎麼樣的氣魄;而皇帝隻能在上麵一邊聽,一邊咬牙切齒,想著明天就把你調個位置再整治你,確實威風凜凜。

總而言之,言官很執著,很較真,當然,也很強大。

演員到齊了,下麵我們來看看這場戲是怎麼演的吧。

劉基與李善長

先說一下淮西集團的首領李善長,他被朱元璋引為第一功臣,於洪武三年被封為韓國公,這是很了不得的,因為當時朱元璋一共隻封了六個公爵,其他五個人分別是徐達、常茂(常遇春兒子)、李文忠、馮勝、鄧愈。大家已經知道了這五位仁兄有多厲害,他們都是血裡火裡拚殺出來的一代名將;而出人意料的是,李善長排位居然還在這些人之上,名列第一。

他也是公爵裡唯一的文臣。

相比之下,劉基也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大功,卻隻被封誠意伯(伯爵),耐人尋味的是,他的俸祿也是伯爵中最低的,年俸隻有二百四十石,而李善長是四千石,多出劉基十幾倍。

後人往往不解,劉基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在許多重要決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什麼隻得到這樣的待遇?

其實隻要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個問題並不是那麼難以解釋。朱元璋是一個鄉土觀念很重的人,李善長是他的老鄉,而且多年來隻在幕後工作,從不搶風頭,隻知埋頭乾活,這樣的一個人朱元璋是很放心的。相對的,劉基是一個外鄉人;更重要的是,劉基對事情的判斷比他還要準確!

從龍灣之戰到救援安豐,朱元璋想到的,劉基也想到了;朱元璋沒有想到的,劉基還是想到了。

換了你是皇帝,會容許這樣的一個人在身邊嗎?而且這些決策並非安民之策,而是權謀之策,用來搞陰謀政變十分有用,外加劉基厚黑學的根底也很深,朱元璋時不時就會想起他勸自己不要去救韓林兒這件事。誰知他將來會不會對自己也來這麼一手。

不殺他已經不錯了,還想要封賞嗎?

劉基一生聰明,但也疏忽了這一點。

這也就決定了他在這場鬥爭中很難成為勝利者。

洪武元年,雙方第一次交鋒。

當時的監察機構是仿照元朝機構建立的禦史台,劉基的官位是禦史中丞,也就是說,他是言官的首領,我們前麵介紹過言官們的力量,此時的優勢在劉基一邊。

引發矛盾的導火線是一個叫李彬的人。這個人是李善長的親信,他由於犯法被劉基抓了起來,查清罪行後,劉基決定要殺掉他。此時正好朱元璋外出,李善長連忙去找劉基說情,劉基卻軟硬不吃,不但不買他的賬,還將這件事向朱元璋報告。朱元璋大怒,命令立刻處死李彬,不巧的是,這份回復恰巧落在了李善長手裡,他雖不敢隱瞞,但也怒不可遏。他明白直接找劉基求情是不行了,為了救自己的親信一命,他想了一個借口,他相信隻要講出這個借口,劉基是不會拒絕他的求情要求的。

他找到劉基,對他說:「京城有很久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此時不應妄殺人吧。」

李善長可謂老奸巨猾,他明知劉基深通天文之道,以此為借口,如劉基堅持要殺李彬,大可將天不下雨的責任推到劉基的身上,當時又沒有天氣預報,鬼知道什麼時候下雨?

然而劉基的回答是:「殺李彬,天必雨!」

李彬就這樣被殺掉了。

李善長被激怒了,他開始準備自己的第一次反擊。

劉基敢說這樣的話,應該說他是有一定把握的,他確實懂得天文氣象,可問題在於即使是今天的天氣預報,也有不準的時候。

這一次劉基的運氣不好,過了很久也不下雨,等到朱元璋一回來,李善長積聚已久的能量爆發了出來,他煽動很多人攻擊劉基。朱元璋是個明白人,並沒有難為劉基,但劉基自己知道,這裡是待不下去了,於是在當年八月,他請假回了老家。

臨走前,正值當時朱元璋頭腦發熱,想把首都建在鳳陽,同時還積極準備遠征北元。劉基給了朱元璋最後的建議,首都建在鳳陽是絕對不行的,而北元還有很強的實力,輕易出兵是不妥當的。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又對了。

應該說,當時的朱元璋是很理解劉基的,他對劉基的兒子說過,現在滿朝文武都結黨,隻有劉基不和他們搞在一起,我是明白人,不會虧待他的。

朱元璋這次可真是被劉基給蒙了,劉基並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他在臨走之前已經布下了自己的棋子:楊憲。

楊憲是劉基的死黨,他得到了劉基的指示,接任了禦史中丞,準備對淮西集團的反攻。

這位楊憲也不簡單,他韜光養晦,扶植高見賢等人,並利用言官的力量,不斷收集李善長的把柄,並在朱元璋麵前打小報告,說李善長無才無德,不能委以重任。朱元璋不是蠢人,他知道楊憲說這些話的目的何在,開始並未為之所動,但時間長了,他也慢慢對李善長有了看法,對李善長多有指責。十一月,他召回了劉基,並委以重任。淮西集團全麵被打壓。

浙東集團眼看就要成為勝利者,李善長十分憂慮,他明白自己已經成為了靶子,一定要學劉基,找一個代言人,但這個人又不能太有威望,要容易控製。於是他看中了胡惟庸,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選擇最終讓他踏上了不歸之路。

胡惟庸是李善長的老鄉,他很早就追隨朱元璋,卻一直不得意,總是乾些知縣之類的小官,但他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在得到李善長的首肯後,他成為了淮西集團新的領袖。這場鬥爭最終將在他手中結束。

就在浙東集團最得意的時候,事情又發生了變化。由於劉基這個人言語過於直接,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沒有溝通技巧,很多人開始在朱元璋麵前說他的壞話,朱元璋對這個足智多謀的人也起了疑心,於是就有了後來那次決定劉基命運的談話。

談話中的考驗

這一天,朱元璋單獨找劉基談話,初始比較和諧,雙方以拉家常開始了這次談話,就在氣氛漸趨融洽時,朱元璋突然變換了臉色,以嚴肅的口氣問劉基,如果換掉李善長,誰可以做丞相。

劉基十分警覺,馬上說道,這要陛下決定。

朱元璋的臉色這才好看了點,他接著問:「你覺得楊憲如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穿書後她成了反派們的親媽 漫威裡的靈能百分百 反派大佬是個戀愛腦 上門龍婿 錦繡農門小醫妃 穿成反派的病弱嬌妻 都市之穿梭萬界 霸總他又被離婚了 巫師世界的大領主 九劫劍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