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胡惟庸案件〔4〕(1 / 2)

加入書籤

要說到紙幣的發行,還要從元朝說起,元朝很多事情辦得很糟糕,但這個紙幣政策是相當好的,製定該政策的人應該是很有水平的,其鈔票政策深刻反映了經濟規律的普遍適用性。元朝發行紙幣是以金銀為準備金的,如果沒有金銀就不發行紙幣,而且發行有定額,持有紙幣者可以隨時向朝廷換領金銀。

這是典型的金銀本位紙幣發行製度,這個製度使用了上千年(直到二戰後布雷頓森林體係破裂才告結束)。可到了朱元璋手裡,這位仁兄對經濟不熟悉,看到元朝印鈔票可以流通,他也印。問題是他一開始就印不停,明朝初年,每年的收入隻有幾萬兩銀,可發行的紙幣卻有好幾千萬,拿著一張紙,上麵印著五千兩,就想當五千兩用?老百姓可不傻。

說實話,官員真是可憐,俸祿已經很低,還發一堆廢紙,拿來當手紙還嫌硬。

人不能讓尿憋死,於是種種撈錢新花樣紛紛出爐。

貪汙的方法

官員們主要用的是兩招,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兩招歷史悠久,十分有名。

折色火耗。大家可能聽說過火耗這個詞,當時交賦稅往往是實物,如穀物、絲織物等,但有時也會改征銀兩和銅錢,而熔鍛碎銀時候可能會有損耗,官府就用這個名義來征收多餘的銀兩,這些多征的賦稅就稱為火耗。

其實到底有沒有損耗,也隻有官府自己知道,這不過是一個多收錢的借口,這一招可謂流傳幾百年,長盛不衰,比明朝的歷史還要長,一直到清朝雍正時期,采用火耗歸公的措施,這一招才從歷史上消失。

話說回來,這一招是官府說了算,要征多少自己規定,執行中實際操作技巧不算太高,下一招就不同了。

這一招叫做淋尖踢斛,十分值得一提。百姓交納糧食的時候,官府是用斛來裝的,百姓將糧食放進斛裡,再稱重,計算自己完成的糧食份額。穀堆要按尖堆形裝起來,會有一部分超出斛壁,就在百姓為交完公糧鬆一口氣時,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官吏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準斛猛踹一腳!此時超出斛壁的部分穀粒會倒在地上,老百姓慌忙去撿,此時官吏會大聲叫喊:別撿,那是損耗!餵,說你呢,還撿!

這就是淋尖踢斛,踢出的部分就是所謂糧食運輸中的損耗,這部分就成為官吏的合法收入。那麼老百姓呢,隻能回家再送糧食來。這一招最關鍵的就是踹斛這個動作。

那一踹的風情

要知道,這一踹是很有講究的,官吏們為了這一踹苦練了很久,具體方式有可能是先在自己家附近找棵樹,從踹樹開始,以樹乾不動、落葉紛紛為最高境界。當然也有某些人選擇踹門練習,一定要做到一腳踹開,如超過兩腳為不合格,繼續修煉。這一修煉對他們也有好處,萬一有一天不乾了,還可以轉行去入戶打劫。

在交糧這一天,官吏們準備好,一旦斛已經裝滿,便凝神屏氣,閉目深思,然後氣沉丹田,大喝一聲,部分人加十米助跑,沖到斛前,拚命一踹(不拚命不行啊,踹下來都是自己的),如果踹下來的多,就會哈哈大笑。

請大家注意,這兩招隻是最平常的,明朝的很多名臣如三楊、李賢、徐階、張居正等人都是靠這兩招的收益養活自己的。而後來的皇帝也認可這些作為合法收入。

雖然朱元璋的工資政策對這些行為的泛濫負有一定責任,但這並不能成為貪汙行為的借口,內因才是決定性的因素,官員們還是應該從自身上去找原因。

大家可能會問,當時有沒有不貪這些便宜的人呢?我回答大家,確實是有的,但是他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隻靠俸祿過日子的人,最出名的莫過於海瑞。

這位仁兄實在是第一號正人,他幾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乾活,沒有什麼奢侈的享受(也沒錢),不該拿的錢他一分也不拿,上麵說的火耗和淋尖踢斛的好處他從沒有貪過。每月就靠那點俸祿過活,家裡窮得叮當響。

他最後的官職是南京右都禦史,這是個二品官,相當於監察部部長,可以說是文官中俸祿最高的人之一了。但他家裡請不起幾個仆人,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動手,吃得也不好,長期營養不良,他死後,僉都禦史王用汲來處理後事,一進門看見海瑞的家便痛哭失聲。他想不到海瑞臨死竟然如此淒慘,家裡到處吊著舊布簾子(買不起新布),用的箱子破爛不堪,家裡人都穿著補丁衣服。用家徒四壁來形容毫不過分。

更讓他難以置信的是,海瑞家連辦喪事的錢都拿不出來,棺材也買不起,出殯的錢還是大家湊起來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穿書後她成了反派們的親媽 漫威裡的靈能百分百 反派大佬是個戀愛腦 上門龍婿 錦繡農門小醫妃 穿成反派的病弱嬌妻 都市之穿梭萬界 霸總他又被離婚了 巫師世界的大領主 九劫劍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