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帝王的榮耀〔3〕(1 / 2)

加入書籤

投機

《永樂大典》是解縉一生的最輝煌的成就,也是他一生的最高點,然而在此書完結時,那些歡欣雀躍的人中卻沒有解縉的身影,因為此時,他已經從人生的高峰跌落下來,被貶到了當時人跡罕至的廣西。為什麼才高八鬥、功勛卓著的解縉會落到如此境地呢?誰又該對此負責呢?

其實解縉落到這步田地完全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咎由自取。

因為他做了一件自己並不擅長的事情——投機。

要說到投機,解縉並不是生手,我們之前介紹過他拒絕了建文帝方麵低微的官職的誘惑,排除萬難毅然奔赴朱棣身邊的光輝事跡,當然,他的這一舉動是有著充分理由的。因為朱棣需要他,而他也需要朱棣。解縉有名氣和才能,朱棣有權和錢,互相利用而已。

讀書種子方孝孺已經被殺掉了,為了證明天下的讀書人並非都是硬骨頭,為了證明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願意和新皇帝合作,朱棣自然把主動投靠的解縉當成寶貝。他不但任命解縉為《永樂大典》和第二版太祖實錄的總編,還在政治上對他委以重任,在明朝的首任內閣中給他留了一個重要的位置。此任內閣總共七人,個個都是精英,後來為明朝「仁宣盛世」作出巨大貢獻的「三楊」中的兩楊都在此內閣中擔任要職。

除此之外,朱棣還經常在下班(散朝)之後單獨找解縉談話,用今天的話來說,這叫「重點培養」。朱棣不止一次的大臣們麵前說:「得到解縉,真是上天垂憐於我啊!」

解縉以政治上的正直直言出名,卻因政治投機得益,這真是一種諷刺。

解縉終於滿足了,他似乎意識到,自己多年來沒有成功,隻是因為當年政治上的幼稚,為什麼一定要說那麼多違背皇帝意誌的話呢,那不是難為自己嗎?

而這次政治投機的成功也讓他認定,今後不要再關心那些與己無關的事情,隻有積極投身政治,看準政治方向,並放下自己的政治籌碼,才能保證自己的權力和地位。

於是,當年的那個一心為民請命、為國效力的單純的讀書人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躍躍欲試、月匈有城府的政客。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也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隻不過是一個人對自己人生的選擇罷了,但問題在於,解縉在做出這個選擇的時候忘記了一個重要而簡單的原則,而正是這個簡單的原則斷送了他的一生。

這條原則就是:不要做你不擅長的事。

在我們小的時候,經常會有很多夢想,長大之後要乾這個、乾那個,現在的小孩想乾什麼職業我不知道,但在我的那個年代,科學家絕對是第一選擇。我當年也曾經憧憬過自己拿著試劑瓶在實驗室裡不停地搖晃,搖什麼並不重要,隻是那種感覺實在是太好了。

但在長大之後,那些夢想的少年們卻並沒有真的成為科學家,至少大多數沒有。因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無數的人、無數的事都明確無誤地告訴他:「別做夢了,你不是這塊料!」

這句話倒不一定是打擊,在很多情況下,它是真誠的勸誡。

上天是很公平的,它會把不同的天賦賦予不同的人,有人擅長這些,有人擅長那些,這才構成了我們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綜合解縉的一生來看,他所擅長的是做學問,而不是搞政治。

可是這位本該埋頭做學問的人從政治投機中嘗到甜頭,在長期的政治鬥爭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便天真地認為自己已經成為了政治高手,從此他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

很不幸的是,他跳入的還不是一般的漩渦,而是關係到帝國根本的最大漩渦——繼承人問題。

戰爭年代,武將造反頻繁,原因無他,權位而已,要獲得權位,最好的辦法是自己當皇帝,但這一方法難度太大(參見朱元璋同誌發展史),於是很多武將退而求其次,隻要能夠擁立一個新的皇帝,自己將來就是開國功臣,新老板自然不會忘記窮兄弟,多少是要給點好處的,雖然這行也有風險,比如你遇上的老板不姓趙而是姓朱,那就完蛋了。但和可能的收益比起來,收益還是大於成本的。

和平年代就不能這麼乾了,造反的成本太大,而且十分不容易成功(可參考朱棣同誌的生平經歷),但一步登天、青雲直上是每一個人都夢想的事。於是諸位大臣們退而求其次,尋找將來皇位的繼承者。因為皇帝總有一天是要死掉的,如果在他死掉之前成為繼承人的心腹,將來必能被委以重任。但這一行也有風險,因為考慮到皇帝的特殊身份和興趣愛好,以及我國長期以來男女不平等的狀況,在很多情況下,皇帝的兒子數量皆為n(n大於等於2)。而如果你遇到一個精力旺盛的皇帝(比如康熙),那就麻煩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穿書後她成了反派們的親媽 漫威裡的靈能百分百 反派大佬是個戀愛腦 上門龍婿 錦繡農門小醫妃 穿成反派的病弱嬌妻 都市之穿梭萬界 霸總他又被離婚了 巫師世界的大領主 九劫劍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