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帝王的榮耀〔4〕(1 / 2)

加入書籤

所謂好聖孫是指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後來的明宣宗),此人天生聰慧,深得朱棣喜愛,解縉抓住了最關鍵的地方,為朱高熾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是一次載入史冊的談話,在這次談話中,解縉充分發揮了他紮實的才學和心理學知識,在這件帝國第一大事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這一貢獻是相對於朱高熾而言的。

朱高熾了解此事後十分感激解縉,他跛著腳來到解縉的住處,親自向他道謝。

朱高熾放心了,解縉也放心了,一個放心皇位在手,一個放心權位不變。

然而事實證明,他們都太樂觀了。朱高熾的事情我們後麵再講,這裡先講解縉,解縉的問題在於他根本不明白,所謂的大局已定是相對而言的,隻要朱棣一天不死,朱高熾就隻能做他的太子,而太子不過是皇位的繼承人,並不是所有者,也無法保證解縉的地位和安全。

更為嚴重的是,解縉擁護朱高熾的行為已經使他成為了朱高煦的眼中釘肉中刺。而解縉並不清楚:朱高煦就算解決不了朱高熾,解決一個小小的解縉還是綽綽有餘的。

然而解縉還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他太自大了,他似乎認為自己搞權謀手段的能力並不亞於做學問。但他錯了,他的那兩下子在政治老手麵前簡直就是小孩子把戲。一場災難即將向解縉襲來。

來得還真快。

永樂二年(1404)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後,事情並沒有像解縉所預料的那樣進行下去,他也遠遠低估了朱高煦的政治力量。事實上,隨著朱高煦政治力量的不斷發展,他的地位和勢力甚至已經超過了太子一黨。而且他的行為也日漸猖獗,所用的禮儀已經可以趕得上太子了。

此時,解縉作出了他人生中最為錯誤的一個決定,他去向朱棣打了小報告,報告的內容是,應該立刻製止朱高煦的越禮行為,否則會引起更大的爭議。

真是笑話,朱高煦用什麼禮儀自然有人管,你解縉不姓朱,也不是朱棣的什麼親戚,管得著麼?此時的解縉腦海中都是那些朱棣對他的正麵評價,如「我一天也離不開解縉,解縉是上天賜給我的」之類肉麻的話。在他看來,朱棣是對他是言聽計從的。

然而這次朱棣隻是冷冷地告訴他:知道了。

解縉太天真了,他不知道朱棣從根本上講是一個政治家,政治家說話是不能信的,你對他有用時或他有求於你時,他會對你百依百順,恨不得叫你爺爺。但事情辦完後,你就會立刻恢復孫子的身份。很明顯,解縉搞錯了輩分。

朱棣給了解縉幾分顏色,解縉就準備開染坊了,還忘了向朱棣要經營許可證。

這件事情發生後,解縉就在朱棣的心中被戴上了一頂帽子——乾涉家庭內政。你解縉是什麼東西?第一家庭的內部事務什麼時候輪到你來管?

此後解縉的地位一落千丈,漸漸失去了朱棣的信任,加上他反對朱棣出兵討伐安南(今越南,後麵我們會詳細介紹此事),使得朱棣更加討厭他。於是,這位當年的第一寵臣,《永樂大典》、太祖實錄的主編在朱棣的眼中變成了一個多餘的人,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得不到朱棣的贊許,取而代之的是不斷的斥責和批評。

朱棣討厭他,不希望再看到這個人,隻想讓他走遠一點,越遠越好。但他並沒有急於動手,因為他還需要解縉為他做一件大事。

這件大事就是《永樂大典》的編纂工作,如果此時把解縉趕走,大典的完成必然會受到影響,想到這裡,朱棣把一口惡氣暫時壓在了肚子裡。

可嘆的是,解縉對此一無所知,他還沉浸在天子第一寵臣的美夢中,仍舊我行我素。朱棣終於無法繼續忍耐了,解縉實在過於囂張、不知進退了,於是,在永樂五年(1407)二月,忍無可忍的朱棣終於把還在編書的解縉趕出了朝廷,遠遠地打發到了廣西當參議。

這對於解縉來說是一個晴天霹靂,好端端的書不能編了,翰林學士、內閣成員也乾不成了,居然要打起背包去落後地區搞扶貧(當時廣西比較荒涼),第一大臣的美夢隻做了四年多,就要破滅了嗎?

解縉並沒有抗旨(也不敢),老老實實地去了廣西,此時的解縉心中充滿了茫然和失落,但他沒有絕望,因為類似的情況他之前已經遇到過一次,他相信機會還會來臨的,上天是不會拋棄他的。

畢竟自己還隻有三十八歲,朝廷還會起用我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穿書後她成了反派們的親媽 漫威裡的靈能百分百 反派大佬是個戀愛腦 上門龍婿 錦繡農門小醫妃 穿成反派的病弱嬌妻 都市之穿梭萬界 霸總他又被離婚了 巫師世界的大領主 九劫劍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