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大洋的第一次通話 • 二(1 / 2)

加入書籤

籌備

賽勒斯·韋斯特·菲爾德用難以置信的精力投身到這一事業中去。他和所有的專家建立了聯係;懇請與此有關的政府給予開發權;為了籌措必要的資金,他在歐美兩洲展開了一場征集活動。而由這位名不見經傳的人所發出的沖擊力竟是如此強烈,他內心的信念是如此執著,他對於電是一種創造奇跡的力量所抱的信心又是如此堅定,致使35萬英鎊的原始啟動資金在英國幾天之內就被認購完了。其實,為了創辦這家電報建設和維修公司隻要把利物浦、曼徹斯特和倫敦的最有錢的商人邀集在一起就夠了。可是在認購股份者的名單中還有薩克雷和拜倫夫人的名字——當然,他們完全沒有做生意的附帶目的,而僅僅是為了促進事業,出於道義上的熱忱。在那斯蒂芬森、布魯內爾和其他偉大工程師的時代,對一切技術和機器所抱的樂觀主義始終籠罩著英國。為了一項完全幻想的冒險計劃籌措一筆巨款,隻要一聲號召,就有人貸款,作為自己終身年金的基金——沒有比這更能形象地說明那種樂觀主義了。

薩克雷(williaakeeacethackeray,1811—1863),英國著名小說家,代表作《名利場》。拜倫夫人,指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妻子安妮·伊莎貝拉·米爾班克(anneisabellbanke,1792—1860),她本人是數學家,1815年1月與拜倫結婚,1816年1月忽然回到娘家,提出分居要求,從而使拜倫憤然移居意大利。米爾班克於1856年成為溫特沃思男爵夫人,其時拜倫已去世32年。喬治·斯蒂芬森(geestehenson,1781—1848),英國著名工程師和發明家,火車機車發明者,此前曾發明礦山安全燈,1830年建成(利物浦至曼徹斯特)世界上第一條鐵路。馬克·伊桑巴德·布魯內爾爵士(sirrcisaardbrunel,1769—1849),發明家和工程師,生於法國,1793年作為法國革命的難民逃到紐約,從事工程建築,1799年到英國,發明組裝造船法,1825至1843年建造泰晤士河隧道。

不過,在這伊始之初,唯一有把握的大概也就是這筆鋪設電纜所需要的估計費用。至於技術上究竟如何實施,沒有任何先例可循。類似這樣規模的工程在19世紀還從未有人設想過和計劃過。而鋪設一條橫跨整個大西洋的電纜又怎麼能同在多佛和加萊之間的那條水下電線相比呢?在那裡鋪設水下電線隻要從一艘普通的明輪汽船的露天甲板上卷下30或40英裡長的電線就行了。而把又粗又重的電纜沉入大洋,就像從絞盤上鬆下錨鏈一般。在海峽鋪設水下電線,可以靜靜地等候特別風平浪靜的一天。對於那裡的海底深度人們也已了解得十分清楚。海峽的此岸和彼岸又都始終在視線之內,可以避免任何危險的意外。在那裡鋪設水下電線隻需一天的時間就能順順當當地完成。而鋪設那根橫越大西洋的電纜至少得持續航行三個星期,在這期間,比海峽水下電線長100倍和重100倍的電纜的卷筒就不能一直放在露天的甲板上,還姑且不說各種不測風雲的惡劣天氣。此外,當時也沒有這樣一艘巨船,能在貨艙裡容納下這麼多的由鐵、銅、古塔膠製成的龐然電纜。由於當時沒有一艘船能承載這樣的重量,所以至少需要兩艘船,而且這兩艘主力船還必須由其他船隻伴隨,以便準確地保持在最短的航線之內和遇到意外時能得到救援。雖然英國政府為此提供了它的最大的戰艦之一——在塞瓦斯托波爾戰役中曾作過旗艦的「阿伽門農」號;美國政府提供了一艘五千噸級的三桅戰艦「尼亞加拉」號(這在當時是最大的噸位了),但這兩艘船必須先進行特殊的改建,才能在船體內藏下那條要把兩大洲聯係起來、沒有盡頭的電纜的各一半。毫無疑問,主要問題仍然在於電纜本身。要製成這樣一條聯係世界兩大洲的巨大無比的臍帶,技術上的要求簡直不堪設想。因為這條電纜一方麵必須像鋼索一樣堅實和不能斷裂,同時又必須相當柔軟,以便能輕易地進行鋪設。它必須經受得起任何壓力、任何重量,但卷起來又要像絲線一樣光滑。它必須是實心的,但又不能塞得太滿;它一方麵必須堅固,另一方麵又必須十分精密,以便能讓最微弱的電流傳送到兩千海裡以外。在這條巨大的電纜上,不管在什麼地方,隻要有一點點裂縫、一點點不平整,就會破壞在這十四天航程的線路上的傳送工作。

🍓夢#阮#讀#說#is),法國北部重要海港,瀕多佛海峽,與英國的多佛隔海相望。

但是仍然有人敢乾!現在,幾家工廠日日夜夜地在製造這種電纜。這種個人的精靈般的意誌驅使著所有的輪子在向前轉動。鐵和銅的礦冶廠全都圍著這一根電纜轉。為了替如此之長的電纜製造古塔膠保護層,全部橡膠樹林都必須流淌乳膠汁。為了說明這項工程的巨大規模,這樣的比方是最形象不過了:繞在電纜裡的萬英裡長的單股銅鐵絲可以繞地球13圈,如果連成一根線,能把地球和月球連接起來。自從《聖經》上記載有通天塔以來,人類沒有敢去想還有比它更宏偉的工程。

初航

隆隆的機器聲響了一年,從工廠運來的電纜像一根綿延不斷的細紗線似的不停地繞進兩艘船的內艙,在纏繞了上萬轉以後,每艘船上終於裝滿了全部電纜各一半的線盤。鋪設電纜用的笨重的新機器也已設計完畢並且安裝好了。這些機器都配有剎車和倒轉裝置,能連續工作一星期、兩星期、三星期,不間歇地將電纜沉放到大西洋的深處。最優秀的電氣專家和技術專家,其中包括莫爾斯本人,都集中在船上,以便在整個鋪設過程中始終用儀器進行監測電流是否中斷。新聞記者和畫家們也都到船隊上來,為的是要用語言和畫筆描寫這一次自哥倫布和麥哲倫以來最激動人心的遠航。

啟航的一切工作終於準備就緒。雖然懷疑論者至今仍然占著多數,但全英國的公眾興趣現已熱烈地轉到這一壯舉上來。1857年8月5日,在愛爾蘭瓦倫西亞的一個小海港,數百條舢板和小船團團圍住這一支前去鋪設海底電纜的船隊,為的是要目睹這一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時刻,要親眼看一看電纜的一端是怎樣用小船駁到海岸上、固定在歐洲堅實的陸地上的。一次盛大的告別儀式自然而然形成了。政府派來了代表,致了賀詞。一位神父在他感人的講話中祈求上帝保佑這一次大膽的冒險行動。「啊,永恆的主,」他這樣開始,「是你使天空放晴,是你主宰著海潮,風浪全聽你的召喚,請你以慈悲之心看著你下界的仆人……在完成這項重要的工作中,請你為我們排解可能遇到的一切災難險阻。」接著,數千隻手和帽子從岸邊和海麵向船隊揮動。陸地漸漸地變得朦朧了。人類最大膽的夢想之一正試探著要變成現實。

失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烈血蒼穹 賽博朋克:最強傭兵 長生武道:我用氣血無限加點 病嬌瘋寵,暴君掐著她的腰叫乖乖 洞庭季語 病弱皇子嫁我後越來越猛了 九零農女有空間 大夏第一駙馬 非凡神醫 定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