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大洋的第一次通話 • 三(1 / 2)

加入書籤

第三次航行

倫敦的股東們已經知道了這不幸的消息,他們正臉色蒼白地等待著自己的經理和誘騙者——賽勒斯·韋斯特·菲爾德。這兩次航行已消耗掉股本的一半,可是什麼結果也沒有,什麼也沒有達到;可想而知,大多數人現在都在說:算了!董事長主張把能挽回的盡量挽回。他贊成把那些剩下的沒有用過的電纜從船上取下來,必要時即便是賠本也要把它們賣掉,也就是說,他要一筆勾銷這項鋪設跨越大洋海底電纜的荒唐計劃。副董事長也附和他的意見,並遞交了一份書麵辭職書,以此表明他不願再同這種怪誕企業繼續發生乾係。但是,賽勒斯·韋斯特·菲爾德的堅忍不拔的決心和理想主義的獻身精神並沒有因此而動搖。他解釋說,什麼也沒有損失,經過這樣的考驗,證明電纜本身的性能非常良好。而且船上的電纜還足夠進行一次新的試驗,現在船隊已經組成,船員也已雇到,正因為前一次航行遇到了不同尋常的惡劣天氣,所以現在倒可以指望有一段風平浪靜、天氣晴朗的日子,隻是需要勇氣,再一次的勇氣!要麼現在敢於做最後一次試驗,要麼永遠失去機會。

股東們麵麵相覷,愈來愈猶豫不決:難道他們還應該把投資的最後一部分信托給這個蠢材?然而,由於強烈的意誌最後總是能拖著猶豫不決的人向前跑,所以在賽勒斯·韋斯特·菲爾德的促使下,終於再次出航。1858年7月17日,在不幸的第二次航行以後過了五個星期,船隊第三次離開了英國的海港。

重大的事情幾乎總是悄悄地獲得成功——這種老生常談的經驗現在再次得到了證實。他們這次啟航完全沒有人注意;船隊周圍沒有表示祝願的舢板、小汽艇;海灘上沒有聚集的人群;沒有隆重的告別宴會;沒有人發表賀詞;也沒有神父祈禱上帝保佑。他們的船隻悄悄地、怯生生地出發了,像去進行一次海盜活動似的。可是大海卻非常友好地在等候他們。駛離昆斯敦11天以後,7月28日——正好是約定的那一天,「阿伽門農」號和「尼亞加拉」號在大西洋中部約定的地點開始了這項偉大的工作。

一幅奇特的場麵——兩艘船的船尾對著船尾。現在正在這兩艘船之間把電纜的兩端銜接起來。沒有任何的儀式,甚至連船上的人也沒有對這一過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由於幾次試驗的失敗,他們已變得十分厭倦,那一根由鐵和銅製成的粗電纜在兩船中間徐徐沉入深海,一直落到尚未被測深錘勘探過的大西洋海底。然後,這艘船上的人和那艘船上的人互相揮手,同時打出旗語告別,英國船駛向英國、美國船駛向美國。當兩艘船越離越遠,在一望無際的大西洋上變成兩個移動的黑點時,電纜卻始終把它們聯係在一起。有史以來,兩艘船能越過風浪、空間和距離,通過無形的電流互相進行聯係這還是第一次。每隔若乾小時,這一艘船就用電流訊號從大西洋深處向另一艘船通報它已經鋪完了多少海裡的電纜,而每一次都能得到另一艘船這樣回答:由於天氣非常好,他們也鋪了同樣的距離。第一天是這樣,第二、第三、第四天還是這樣。到了8月5日,「尼亞加拉」號終於能夠報告說,它在鋪完了不少於1030海裡的電纜之後,現在已到達紐芬蘭的特裡尼蒂海灣,並已望見美洲的海岸。「阿伽門農」號也同樣能夠報告勝利的喜訊:它也一樣,順利地在深海鋪完了一千多海裡,也看到了愛爾蘭的海岸。現在,人類已經能夠第一次把聲音從這個大陸傳到那個大陸——從美洲傳到歐洲。不過,關於這一偉大業績已經完成的消息,此刻還隻有這兩艘船、隻有這幾百個在自己的木頭船艙裡工作的人知道,而世界上的人並不知道——他們早已把這件冒險的事忘卻了。無論是在紐芬蘭還是在愛爾蘭,都沒有人在海灘上等候他們。但是當新的海底電纜和陸地上的電纜接通的那一秒鍾,全人類將肯定會知道他們已取得了共同的重大勝利。

特裡尼蒂海灣(trinitybay),在今加拿大紐芬蘭東南部,長101公裡。

一片歡呼

正因為這歡樂的閃電猶如晴天霹靂,所以它燃起了熊熊烈火。在8月的最初幾天,舊大陸和新大陸幾乎在同一個小時獲悉這一事業成功的消息;它所產生的反響是難以形容的。在英國,平時十分謹慎的《泰晤士報》發表社論說:「自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來,還從未發生過這種以無可比擬的方式大大擴大了人類活動範圍的事件。」市中心洋溢著一片歡樂的氣氛。但是,英國的這種自豪的喜悅和美國的狂熱的歡呼相比,就不免顯得矜持和含蓄。在美國,消息剛剛傳到那裡,就陷入狂熱的歡呼之中。商店的營業隨即停頓,大街小巷擠滿人群,他們在打聽、喧嘩、談論。賽勒斯·韋斯特·菲爾德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一夜之間成了國家的英雄,把他同富蘭克林和哥倫布相提並論。紐約全城以及隨它之後上百座其他城市在震撼、在吼叫,人們盼望著要一睹這位人物的風采,是他「通過自己的決斷果敢使年輕的美洲和古老的世界結成了良緣」。不過,此時的熱情還沒有達到最高潮,因為眼下傳來的無非隻是一個簡單扼要的消息:電纜已經鋪好。這一根電纜果真能通話嗎?這件事真的算是成功了嗎?於是出現了令人激動的場麵:全城的人、全國的人都在等待和悉心傾聽從大洋彼岸傳來的第一句話——隻要一句話。他們知道,英國女王將率先發來賀電,他們每時每刻都在等待著她的賀電,心情越來越焦急。然而,日子還是一天一天地過去,因為從紐約通往紐芬蘭的電纜恰恰在此時不幸地發生了意外故障,一直到8月16日晚上,維多利亞女王的賀電才傳到紐約。

維多利亞(alexandrinavictoria,1819—1901),英國女王,1837年繼其叔叔威廉四世登基,在位六十餘年。

這條盼望已久的消息到得太晚了,以致報紙無法進行正式報道,消息隻能直接發到各電報局和各編輯部,頃刻之間,人潮如湧。報童們不得不費勁地從喧鬧的人群中擠過去,撕破了衣服,擦破了皮膚。賀電在劇場、在餐廳宣讀開了。有成千上萬的人還不能理解電報怎麼會比那艘最快的船早到好幾天,他們紛紛擁到布魯克林的港口,去迎接那艘在和平時期取得勝利的英雄船「尼亞加拉」號。第二天,即8月17日,報紙用特大號字的醒目標題歡呼這次勝利:「電纜傳送成功」、「人人欣喜若狂」、「全城轟動」、「普天同慶的時刻」。這確是史無前例的勝利,因為自從地球上開始有種種思想以來,還從未有過這種情況:一個想法能在同一時間內以自己同樣的速度飛越過大洋。為了宣告美國總統已向英國女王回電,禮炮鳴了100響。現在再也沒有人敢懷疑了;到了晚上,紐約和其他所有的城市都被萬盞燈火和火炬照得通明,每扇窗戶都是亮的。此時此刻,即便是市政大廳的屋頂著了火,也幾乎不能妨礙他們的歡樂,因為第二天又有新的慶祝活動。「尼亞加拉」號到達了,賽勒斯·韋斯特·菲爾德——這位偉大的英雄出現了!在勝利的歡呼聲中,剩下的電纜被拖著穿過城市,全體船員受到了款待。現在,從太平洋到墨西哥灣的每一座城市,每天每日都在重復著這種歡慶的情景,好像美洲在第二次慶祝它被發現的節日。

布魯克林(brooklyn),濱海城市,在今美國紐約州長島西部。當時的美國總統是詹姆斯·布坎南(jasbuchanan,1791—1868),民主黨人,1857至1861年任美國第15屆總統。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這支獨特的慶祝隊伍還應該顯得更加壯觀,要使它成為新大陸迄今見到過的最最盛大的隊伍。經過兩星期的準備,8月31日,全城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這一次隻是為了一個人——賽勒斯·韋斯特·菲爾德。自從有帝王和統帥們的時代以來,幾乎還沒有一個勝利者被他的人民這樣慶祝過。那一天正是秋高氣爽的日子,一支長長的遊行隊伍用了六小時的時間從城市的這一頭走到另一頭。走在前麵的是軍隊,他們舉著旗幟穿過彩旗飄揚的街道,跟在後麵的是軍樂團、男聲合唱團、歌詠隊、消防隊、學校師生、退役軍人——一隊望不到盡頭的行列。凡是能參加遊行的都參加了遊行,凡是能唱歌的都在唱歌,凡是能歡呼的都在歡呼。賽勒斯·韋斯特·菲爾德像一位凱旋的古代統帥坐在一輛四駕馬車上,第二輛馬車上坐著「尼亞加拉」號的指揮官,第三輛馬車上坐著美國總統;後麵是市長們、官員們、教授們。然後是接連不斷的講話、宴會、火炬遊行,教堂的鍾聲在敲響,禮炮在轟鳴。一次又一次的歡呼把這個新的哥倫布、兩個世界的統一者、空間的戰勝者——賽勒斯·韋斯特·菲爾德弄得心醉神迷,此時此刻他成了美國最光榮、最受崇拜的人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烈血蒼穹 賽博朋克:最強傭兵 長生武道:我用氣血無限加點 病嬌瘋寵,暴君掐著她的腰叫乖乖 洞庭季語 病弱皇子嫁我後越來越猛了 九零農女有空間 大夏第一駙馬 非凡神醫 定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