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譯者後記 • 一(2 / 2)

加入書籤

1933年秋,由於島嶼出版社的一次泄密行為,斯蒂芬·茨威格中止了和島嶼出版社的合作。那是島嶼出版社社長安東·基彭貝格不在出版社的時候,茨威格寫給他的一封個人信函被該出版社轉到《德國書業行情報》,並在該報發表。茨威格在此信函中告知安東·基彭貝格:茨威格早先曾答應流亡在阿姆斯特丹的克勞斯·曼可以在其創辦的《薈萃》刊物上轉載茨威格於下一年出版的《鹿特丹的伊拉斯謨——勝利與悲劇》書中的一段,但由於該期刊的「政治性質」——和早先提供的信息不盡相同,茨威格要收回自己以前的許諾。由於這次糾紛,茨威格的作品自1933年秋至1938年由赫伯特·賴希納出版社出版。其間,斯蒂芬·茨威格自1936年3月已定居倫敦。1936年,赫伯特·賴希納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書名為《萬花筒》的合集。該書包含三組作品:短篇小說、傳奇故事和歷史特寫。在歷史特寫這一組中輯錄了《人類的群星閃耀時》第一版中的所有五篇歷史特寫——排列順序未變,但「前言」被刪除。此外,又增加了其他兩篇歷史特寫:一篇是《攻占拜占庭。1453年5月29日》,這篇歷史特寫很可能是專門為這本《萬花筒》合集而寫,因為沒有史料證明此前有更早的版本;另一篇是《喬治·腓特烈·亨德爾的復活。1741年8月21日》,這篇歷史特寫已在一年前發表於1935年4月21日的《新自由報》。

安東·基彭貝格(antonkienbe,1874—1950)。《德國書業行情報》(bersenbttfilrdendeutschenbuchhandel)。克勞斯·曼(kusnn,1906—1949),德國作家,著名作家托馬斯·曼的兒子。1933年流亡國外。作品有《梅菲斯托》(histo,1936)、《轉折點》(derwendeunkt,1942)《薈萃》(diesoiung)。《鹿特丹的伊拉斯謨——勝利與悲劇》(triuhundtragikdesetos-svonrotterda,茨威格著,萊比錫,島嶼出版社,1934年出版。赫伯特·賴希納出版社(heihertrrichnerveriag,維也納,萊比錫,蘇黎世)。《萬花筒》(kaleidosko)。

1937年6月21日,斯蒂芬·茨威格在給他的朋友費利克斯·布勞恩的信中寫道:「……我把30年來失散的文稿——如對維爾哈倫的回憶、關於裡爾克的演講、我的人物傳記《馬塞琳娜·德博爾德-瓦爾莫》等編成文選送到賴希納出版社。除此以外,我還為《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寫了幾篇新的歷史特寫。我的情況原本就是這樣:在我心情抑鬱的時候,我的創作總是最多。」1941年8月,茨威格遷居巴西首都裡約熱內盧附近的彼得羅波利斯小鎮,1942年2月23日,斯蒂芬·茨威格和他的第二位妻子夏洛蒂·阿爾特曼一起自盡後,人們在他的遺稿中找到了在上述這封信中提到的幾篇新的歷史特寫。

費利克斯·布勞恩(felixb),藝術史家,茨威格的好友。維爾哈倫(eleverhaeren,1855—1916),比利時著名法語詩人,最初是象征派詩人,後逐漸注意廣泛的社會問題。裡爾克(rainerriarilke,1875—1926),奧地利著名詩人,詩風深受法國象征詩派的影響,「詠物詩」《豹》膾炙人口,千古傳頌。《馬塞琳娜·德博爾德-瓦爾莫》(delinedesbordes-valne),副標題《一個女詩人的生活畫像》(daslebensbudeinerdichterin)茨威格的傳記作品,1920年由島嶼出版社出版。馬塞琳娜·德博爾德-瓦爾莫(reelinedesbordes-valre,1786—1859),法國女詩人,代表作有《館歌與小唱》、《淚》、《可憐的花朵》等詩集。她一生坎坷,詩歌多為愁苦之音,因而受到浪漫派的高度重視,也為象征派所喜愛。

在1939年以後的歲月中,斯蒂芬·茨威格著作的出品人是戈特弗裡德·貝爾曼·菲舍爾,他的遺稿保管人是理查德·弗裡登塔爾,他和弗裡登塔爾已有20年友情。1942年,流亡在斯德哥爾摩的貝爾曼·菲舍爾出版社率先出版了他的遺著《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次年(1943年)出版了擴充的新版《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副標題是《十二篇歷史特寫》。從1943年至1947年,斯德哥爾摩的菲舍爾出版社共重印了三次1943年版的《人類的群星閃耀時》,總計印行萬冊。自從菲舍爾出版社於1949年從流亡海外遷回到德國後至今,該出版社又印行了共計120萬冊《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包括袖珍版在內。

戈特弗裡德·貝爾曼·菲舍爾(gottfiiedbernnfischer)。理查德·弗裡登塔爾(richardfriedenthal)。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烈血蒼穹 賽博朋克:最強傭兵 長生武道:我用氣血無限加點 病嬌瘋寵,暴君掐著她的腰叫乖乖 洞庭季語 病弱皇子嫁我後越來越猛了 九零農女有空間 大夏第一駙馬 非凡神醫 定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