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怪胎(1 / 2)

加入書籤

道門裡頭,山醫命相卜這五樣,又被合稱為玄學五術。

其中醫,是指利用方藥、針灸、推拿,靈療等方法,以達保持健康、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段。

方藥針灸推拿這些,普通人還能理解,也接觸過,靈療可能就比較陌生。

所謂靈療,最常見的大概就是《祝由科》,很多散落民間的小術法,都可以歸在祝由範圍內。

比如收驚、化骨之類等。

按現代醫學觀點看待,屬於心理學之心理暗示、催眠部分。

若是從玄學的角度出發,就是上古時期的巫法,與後世道法逐漸融合的一種民間產物。

「祝」者,咒也,「由」者,病原由也。

「祝由」的概念很廣,包括禁法、咒法、祝法、符法,以及暗示療法、心理療法、催眠療法、音樂療法等,並非僅僅祝其病由而愈其病。

有些病原因已明,可是祝之不愈,這說明祝法不起作用,就要改用禁法,或符法,或配合藥物治療。

至於真實性……

陳景樂當然不信啊,畢竟中醫可沒少醫死人,更別說祝由術這種害人的迷信愚昧手段了。他隻信道法,道法是真的能祛病攘災。(手動狗頭)

以上是玩笑話。

作為成年人,應該具備獨立思考、辨別是非的能力,切記道聽途說,未經實踐胡亂下結論。

正常普通人的邏輯,應該是什麼有用,什麼好用就用什麼。

……

海澄,大埔村。

曾三妹今年已經80歲了。

那個年代的普通人家,女子地位低,很多人都沒有正式的名字,大多是姓氏加排行,比如三姐、二妹、五娘。

嫁人後就是籍貫加姓氏,比如高坡李,平塘陳。

認識的人,都叫她曾阿婆。叫的人多了,反而沒人知道她本名叫什麼。

像她這樣的老太太,農村隨處可見。

個子不高,滿臉皺紋,手上都是老繭,還戴雙花袖套,大多數時候都是坐在屋簷下或者牆角邊跟人說話閒聊。

不過她和別人不一樣的是,她會幫人看病。

看病跟看病,是有區別的。

曾阿婆不是什麼退休醫生教授,甚至她連赤腳醫生都不是,直接點說,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農婦。

至於她是怎麼懂醫術的,隻能說是天授。

信嗎?

就是某天,突然腦海裡出現一個人,跟她說,她適合當醫生,希望她能多給窮人看病。

自那以後,她就會了。

當然,關於這門本事如何得來的,她從不對外講。

這是老太太為人處世的哲學。

有些東西,自己知道就好,沒必要到處嚷嚷,越高調,死得越快。

她活了80歲,見過的人和事太多了。

當初她學會這門本事那會兒,正是伐山破廟鬧得最厲害的時候,不知道多少神像被砸碎燒毀,多少廟宇拆掉夷平。

曾經風光無限的高道高僧,淪為過街老鼠。

她一個小姑娘,被卷進去怎麼死都不知道,於是由始至終,她都沒敢聲張,隻是默默地上山采藥、晾乾,收好備用。

一開始沒人知道她有這本事,後麵幫左鄰右舍看過幾次後,幫的人多了,才漸漸傳開。

其實這種情況並不罕見。

很多玄學相關的傳承人,都是類似曾阿婆這樣,突然「開竅」,然後開始濟世度人。

最出名的莫過於東北的出馬堂。

曾阿婆的看病本事,神奇就神奇在壓根不需要把脈,隻看一眼,就知道對方什麼病症,該吃什麼藥。

如果硬要扯什麼科學依據,那就是看一個人的氣色,來判斷對方哪裡不舒服。

望聞問切,可是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的。

而曾阿婆給人治病的辦法,通常是抓藥跟祝由,特別是祝由,皆因碰到的病人疑難雜症,乃至撞邪撞煞的比較多。

現在的正規醫生哪還有用祝由的,都是檢查打針開藥,她這樣難免給人一種神神叨叨的感覺。

因此很多人暗地裡又叫她神婆。

包括家裡人,都對此有不小意見。

比如她那個讀完大學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大孫子,每次回來,看到有人上門找她看病,雖然沒當麵說,不過等人走了之後,難免抱怨幾句。

不外乎是迷信愚昧之類的話。

「有病應該讓他們去醫院看,醫生教授都解決不了的事情,指望民間偏方能解決,這不是開玩笑嘛?奶奶你又沒有行醫執照,人家吃你的藥吃出問題來,咱家傾家盪產都不夠賠的。」

老太太對此始終笑眯眯:「不會的不會的。」

大孫子對此是又生氣又無奈。

這人老了,說又說不聽,罵又不能真罵,算了,隨她吧,真惹出問題來就知道錯了。

……

其實曾阿婆心裡敞亮著呢。

現在很多人看不起赤腳醫生,殊不知在那個年代,窮人連鎮上衛生院都去不起的情況下,村裡有個赤腳醫生,已是天大的幸事。

很多村子甚至鎮子,連個赤腳醫生都沒有,全靠口口相傳下來的一些偏方經驗。別說大病,隨便一個小感冒,放在當時,都可能奪走性命。

曾阿婆憑借這手看病本事,在過去的窮苦歲月裡,救下過不少人性命。

毫不誇張地說,方圓百裡,老一輩很多人都聽過她的傳聞,知曉她的名氣和本事,最為人稱道的還是她的品格。

剛開始那會兒,曾阿婆自己都想沒想到會這麼受歡迎,一傳十十傳百,前來找她看病的人絡繹不絕。

從本村村民到附近十裡八鄉,甚至有其他州府的百姓找過來。

要知道那可是通訊落後一切全靠吼的年代,很多人趕路純靠雙腿。

盡管她跟大家說,不用宣傳,畢竟她能采摘的藥材有限,可消息還是傳得挺遠的。

八十年代那會兒,有個中年漢子,拉著個木板車,板車上躺著他那半癱的老娘,足足走了一百五十多公裡,找到曾阿婆。

曾阿婆憐憫他一片孝心,不用每次都來回幾百公裡,於是就把自己懂的治偏癱的部分藥理都教給他,雖然不能讓他老娘恢復正常人水平,但是站起來拄拐走還是可以的。

後來這家人不時會托人送來一些特產禮物,持續好多年。

而曾阿婆給人看病的習慣,也一直持續到現在。

……

來找曾阿婆看病的人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窮,一種是實在走投無路,死馬當活馬醫的。

其實兩者大多數時候是重合的。

畢竟這世上隻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有人說,看病能花幾個錢啊?

他們可能都不知道,農村的窮,是什麼概念。

曾阿婆清楚記得,在她還沒有得到天授之前,族裡有個大伯,就因為沒錢看胃病,最後胃出血死了。

明明隻要27塊5的,就可以救他一命。

五十年代末的27塊5,一級工人月工資都不止這個數,放到今天,還不到3000塊。

可那位大伯家裡就是拿不出來。

甚至借都借不到。

這不是個例,而是那個年代農村的普遍現象。

即便今天,很多農村老人的養老金,一個月也才一百來塊。

曾阿婆這種80歲的,勉強好點,240一個月。

別的不說,縣裡醫院拍個CT,都得三四百,感冒打個吊瓶,再開點藥,一兩百又沒了。

曾阿婆雖然是個文盲,但錢多錢少,她還是懂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濁世第一仙 大叔,你的乖寶又出逃古堡 乖軟妹妹黑化後,哥哥們跪求原諒 三國歸晉 龍族:第五魔法使路明非 陪你打到世界之巔 火影:我怎麼可能是男二 白天冷冰冰的霸總帶崽哭唧唧 星源戰神 惹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