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劉表父子的謀劃(1 / 2)

加入書籤

孫乾抬頭微笑著回答:「劉荊州,丞相誌在盪平天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如今丞相先後擊敗董卓、李傕、韓遂等人,擊敗於夫羅驅逐南匈奴,六州在握。但凡有格局之人當順應潮流,如馬騰父子替丞相鎮守羌族,如益州賈從事、趙別駕那樣迎朝廷軍隊,避免了成都被毀,自己也為一郡之長。」

聞言蒯越和蔡瑁同時抬頭看向孫乾,這位斯斯文文的讀書人說話真正是殺人誅心啊。郭嘉還隻是隱晦地

威脅劉表,而孫乾則直接拿劉璋身邊的兩位重臣舉例,赤裸裸的離間計!而在這個大堂裡能夠和那兩人相比的就是蒯越和蔡瑁!尤其是蔡瑁,草帽兄弟在荊州軍中有好幾人帶兵。是最容易被猜忌的一群人。

之前劉表讓兩人表態,兩人都低頭裝死,蔡瑁甚至被劉表點名後還吞吞吞吐吐地替衛宣說話。這不就是說蔡瑁是孫乾嘴裡說的那群人?是賈充還是馬騰?

蔡瑁是越想越心驚,抬頭看了一眼劉表趕緊補救:「主公,瑁以為無論荊州如何抉擇為應對戰亂‎​​‎​‏‎‏​‎‏​‏‏‏當盡快邊練新軍,校尉王威實乃我荊州青年才俊,主公可讓其在襄陽編練一支新軍以備不測。」

劉表聞言明白了蔡瑁的意思,王威是荊州另外一個大族的子弟,且同樣與劉表有姻親,蔡瑁這是分散兵權主動退讓,讓王威來牽製自己以降低劉表的猜忌。劉表擺擺手:「德珪所言本將會考慮的,不過此非緊要之事。」

隨即劉表又看向孫乾強裝笑臉與其卻十分冰冷地說道:「公佑先生是朝廷使者卻當麵離間我荊州文武,荊州雖為大漢之荊州,然朝廷當今天子被被挾,軍政大權進在陳翔值守。不是表不顧朝廷,而是部副丞相。丞相要掀起戰爭表管不了也不想管。還是那句話,我荊州百姓安於現狀。兩位先生還是請回吧。」

圖窮匕見,雙方都是露出自己的目的,劉表若不是不想給衛宣討伐荊州的借口他甚至要扣留孫乾和郭嘉。

孫乾和郭嘉互相看了一眼,知道此次遊說又失敗了,最後還是孫乾出言說道:「丞相也是不想讓荊州再起戰亂這才希望劉荊州選好立場,隻是劉荊州八駿之名怕是名不副實。不識時務也不憐惜百姓,哎……可嘆,可嘆!」

說著兩人就拱拱手朝門外走,蒯越看了看劉表,又看看蔡瑁然後說道:「主公,孫郭兩人雖然與我等政見不和但總歸是天使,越去送送。」

劉表點點頭。盡管他心裡很不爽,但衛宣之強大也是有目共睹的。沒有準備好要迎接衛宣的挪活就沒必要將人得罪死。孫乾和郭嘉能被衛宣派遣前來必定是心腹之人,不奢望兩人在衛宣哪裡替自己說話,總要不能讓他們太嫉恨自己處處煽風點火才好。

蒯越快走幾步出了大堂追上孫乾和郭嘉苦笑道:「兩位先生,人各有誌,兩位又何必如今日這樣咄咄逼人。千裡來客又何苦一言不合就割袍斷義啊。」

孫乾與蒯越是老熟人,所以也是笑著說道:「異度先生,乾奉丞相之命令前來荊州還不是為了荊州百姓,為了荊州士人,為了劉荊州他啊。與丞相站在一起重新盪平天下又什麼不好的,難道非要梁軍陣前廝殺分出勝負,弄得這大號山河支離破碎,到時候讓

荊州士人如何自處,兵敗之日他劉景升又何去何從?」

孫乾這話看要怎麼理解,如果是投降派,這話沒問題,劉表麾下主和派也沒問題。畢竟劉表又沒稱王稱帝,衛宣所代表的的畢竟是大漢朝廷。而蒯越和蔡瑁所代表的豪族自然是希望劉表能夠直接歸順朝廷,歸順衛宣,避免戰爭。但劉表若是堅持他們的處境就非常微妙,而衛宣先禮後兵,說是勸說劉表一起討伐二袁,其實就是逼迫劉表站隊,而也做出了明確的選擇。

郭嘉則放緩了腳步對著蒯越說道:「異度先生,我家主公對劉景升本來就沒抱住什麼指望。他在出發之前就說過了此人遠不如二袁,是眾多諸侯當中最弱的一個。身為漢室宗親卻不思勤王可謂不忠,身為諸侯卻不知道趨利避禍是為不智,不顧百姓死活,不顧境內豪族是為不仁。」

蒯越早就知道眼前這個年輕人在衛宣哪裡很受器重,如今從他嘴裡說出來的花應該就是衛宣的態度,眉頭緊皺問道:「兩位先生,不知道丞相接下來會如何對待我荊州?」

郭嘉壓低了聲音說道:「先‎​​‎​‏‎‏​‎‏​‏‏‏生還是早點替自己家族準備吧,以主公的脾氣,要滅劉景升也不過就是兩三月的事情。劉景升雖為名士卻也難免狗急跳牆,慘敗之時也許會拉人墊背。」

蒯越愣住了,郭嘉這話算是將他當做自己人了,也就說衛宣已經在準備討伐荊州了!嘆了一口氣蒯越又朝著兩人拱拱手:「還請兩位先生在丞相麵前多鐸替荊州美言。」

蒯越這話說得是讓他們替荊州美言,其實還是希望讓衛宣能夠放過荊州豪族。

郭嘉看了一眼孫乾說道:「先生之才勝賈充之備十倍,荊州歸附之日,少不一州長吏或一部尚書。」

聞言蒯越心中略喜,他知道郭嘉絕非虛言。

三人一路交談很快就出了州牧府,孫乾站住身子朝著蒯越笑道:「先生,奉孝所言並非虛言,還請先生早作準備。我等馬上就要離開襄陽,先生還是請回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龍族:第五魔法使路明非 陪你打到世界之巔 火影:我怎麼可能是男二 白天冷冰冰的霸總帶崽哭唧唧 星源戰神 惹哭 花開鬆林陀 臨界行者 帶著拚夕夕去古代 華娛之燦爛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