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祁王府全是瘋子!(1 / 2)

加入書籤

夏原吉的眼神如虎,問:「吏治,你打算如何去變?」

「都說我朝官員俸祿低,實則不然。」朱高燨緩緩說道,「可是,為何官員們總是覺得俸祿低呢?」

夏原吉捋了捋胡須,陷入了沉思:「這……」

大明官員俸祿,至少在明初,並不能直接折色為銀計算。

國初定製,百官俸給皆支本色米石,如知縣月支米七石,歲支米八十四石,足勾養廉用度。

實際上,明朝的官俸,是以糧為本,衡量明初官員收入水平完全可以將糧食作為一個基本參考係。

正從一二三四品官,自千石至三百石,每階遞減百石,皆給俸鈔三百貫;正五品二百二十石,從減五十石,鈔皆一百五十貫。正六品一百二十石,從減十石,鈔皆九十貫。正從七品視從六品遞減十石,鈔皆六十貫。正八品七十五石,從減五石,鈔四十五貫。正從九品七十石,鈔三十貫。

折鈔且不計算,隻計本色。

明朝一石約合114斤,漢朝一石60斤,唐朝一石為106斤,明朝正二品六部尚書官俸合漢製1530石,略高於漢朝2000石,也即州牧的收入,低於漢朝同級的2000石;明朝正七品知縣年俸100石,對應漢朝200石官員收入,不算高但也絕不算不上低。

這還是和漢朝去對比,如果拿明朝官員的俸祿去和唐朝官員對比,那李唐俸祿簡直就像是打發要飯的乞丐。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基層製度啊。」

朱高燨嘆息道,「內外府州縣及鄉三裡社皆立的申明亭,凡境內民人有犯者,書其過,明榜於亭上,使人心知懼而不敢為惡。我朝吏治,猶如申明亭一般,依靠自治來治理基層,可是沒有監管的自治,完全就是一個笑話!」

如負責民事桉件與日常治安的裡甲製度,民間戶婚田土鬥毆相爭一切小事,不許輒便告官,務要經由本管裡甲老人理斷。

裡甲製度夠昏聵了吧,還有更昏聵的糧長製度!

糧長是負責當地的田糧催征、經收、解運,配合裡長丈量土地、編造魚鱗圖冊和黃冊、勸耕、檢舉逃稅人。

在洪武空印桉後,糧長製度便已名存實亡,此後稅收的發送便隻能大興攤派。

基層自治製度的缺陷,使得明朝的黃冊與戶籍幾乎淪為了笑談。但更重要的是,隨著基層自治體製的迅速崩潰,明朝極為緊湊的基層編製,很快便無法應付日常政務工作了。

夏原吉扌莫了扌莫下巴,認可了朱高燨的話語:「確實如此,知縣,掌一縣之政,縣丞、主簿分掌糧馬、巡捕之事。典史典文移出納。如無縣丞,或無主簿,則分領丞簿職。縣丞、主簿,添革不一。一個縣衙,連官帶吏,方才四到六人,基層自治崩潰,地方官府無人,那麼……」

「那麼,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隻有一個辦法了。」

朱高燨將夏原吉沒說完的話說了出來:「找臨時工,三班六房,大明基層縣衙的胥吏,全都是不受吏部管轄的臨時工!縣衙想要辦事,就隻能找臨時工,以縣官的俸祿如何養得起那麼多人,縱然把所有的俸祿都去打點下人,也依然不夠!而這些臨時工的收入,除了各式各樣的攤派,隻能從百姓的身上去克扣!小貪養大貪,大貪養巨貪,從上到下,無一不貪,層層庇護,層層勾結,如此破損的吏治,如何維係下去?」

如果把朱高燨的話翻譯過來,大概意思就是:既然打了抗生素還不能完全根除病毒,那麼一開始就躺平自生自滅算了。

從下而上就是躺平,「相信群眾智慧」,磨合百十年,正德和萬歷年間再修訂下大明會典,萬事大吉,法律背書了默許基層係統性貪汙。

這樣的體係形成之後,百姓們窮瘋了,官員們貪瘋了,當兵的窮瘋了。

明末的遼東軍即使已經實力不足三成,已經能和後金建奴打了有來有回,然而體係崩了,上麵的人不給力,明軍連飯都吃不飽,死了也沒撫恤,這還怎麼打?

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明朝不是在肅貪,而是把貪汙的權力聚攏起立,由統治集團再分配!

夏原吉聽的頭皮發麻:「如此吏治,由下到上,再由上到下,已經形成了匪夷所思的製度,若是長期以往,大明必亡!」

「所以,我們需要變革。」

朱高燨眼神熠熠生輝,「變革基層吏治,則上層自然清淨。」

「可是……這是要與天下為敵啊!」

夏原吉嘆息道,「改製變革,談何容易,如今大明的吏治,已經形成了跗骨頑疾,倘若變革,等於是動了所有人的點心,必然會遭到群起而毆之,將這個觸碰的他們點心的人撕碎!」

變革改製,粉碎了原有的吏治利益規劃,重新製定了新的利益規則。

如此一來,有兩個受益人,一個是皇帝,一個是朝廷。

當朝的皇帝在這一朝將權力集中在了手上,皇權獨大。

而朝廷則改良了原有的弊病,延續國祚,造福春秋百世。

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兩個受害者,一個是吏治原來的受益人,一個是提出變革的人。

吏治原來的受益人在規則的變更中失去了原有的利益,而且勢必會在變革中受到清洗屠戮。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我家學姐,不是人! 我被病嬌女友愛的死去活來 極道長生之唯我獨仙 末世:我的能力畫風清奇 海賊:讓你去臥底,你成了大將? 擁抱你的夏天 娛樂圈大清醒 重生八八從木匠開始 我在大虞長生 我拒絕戀愛,我隻想搞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