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遷都(1 / 2)

加入書籤

陛下要吃新鮮的鰣魚。

陛下要在長江邊吃到新鮮的鰣魚。

「鰣貢」本是為了七月初的祭祀太廟而設。

陛下想要在長江邊吃新鮮的鰣魚,也就是說陛下要在長江邊以新鮮的鰣魚祭祀太廟。

太廟立於國都。

由此可知,陛下是要把國都都遷到長江邊上!

陛下要遷都回南京!

聽著張侍郎頭頭是道的分析,李從淵手捋長須,片刻後才說道:

「張侍郎,隻因為陛下想要吃一口鮮魚就想到陛下要遷都,這著實也沒什麼道理。」

張侍郎一早上又急又氣,胡子都翹了起來,見李閣老不肯相信,他痛心疾首地說道:

「李閣老!咱們陛下又何時講過道理?!他在雲中不也是口口聲聲說是要練兵結果帶著人直接沖了敵營?想當年陛下剛登基的時候可是不聲不響就攥著剃頭刀就要去永昌寺出家啊!」

想起舊事,張侍郎老淚縱橫,陛下登基七年,他就跟著擔驚受怕了七年,但凡陛下是個講道理的,他頭頂那塊兒頭發又是怎麼掉光的?

見自己同僚就差聲淚俱下,李從淵嘆了口氣。

陛下在雲中突然發兵是因為雲中諸將無勝戰之心,陛下鬧著要出家是因為太後娘娘為了給先帝祈福要在永昌寺修三丈高的純金大佛。

「雖然陛下確實肆意妄為了些,喜怒無常了些,可陛下終究是陛下,乃一國之君,但有行事必有其因。張侍郎你別急著哭,今日我去宮中為陛下侍書,也會問問陛下的意思。」

雖然這般安慰了張侍郎,李從淵的心裡卻也沒有幾分把握。

江南富庶,陛下又貪圖享樂,就算不會遷都,說不得他也要在江南再建新的行宮,總要花費大筆銀錢。

之前陛下要修西苑而不得,也沒有大鬧,原來是在這等著他們這老骨頭呢!

李從淵穿上七成新的官服,看看上麵新換的菊花景補子,又想起來昨天陛下派人送的賞賜。

「夫人,陛下送來的那一本萬卷書白菊還勞煩你替我將掉下來的花瓣收攏了。」

他的夫人米氏打了個哈欠,笑著說:「怎麼了?你還要把那些花瓣戴在身上向陛下獻媚?」

米氏說的這話也並非無的放矢,上上代皇帝雍明宗選官不通過吏部,大雍上下獻媚成風,下官諂媚上官,朝臣諂媚君主,甚至有閣老向皇帝進獻方術丹藥以邀寵,至今仍有遺風。

李從淵失笑:「咱們陛下可不喜歡這一套,我把菊花瓣綁在身上,倒不如掛一身金葉子……將那些菊花製成茶,我喝了之後好感念皇恩,少生些肝火。」

說完,他重重地吸了口氣,戴上烏紗帽,才終於踩著晨曦啟程前往皇宮。

李閣老奉詔入宮的時候是卯時三刻,陛下卻不在乾清宮正殿,他跟著二狗太監到了乾清宮東暖閣,卻見陛下正在二層的仙樓上翻閱書籍。

晨光熹微,自懸窗照下,幾處燭火映照四周,重重書櫃之間書塵隱隱浮在半空,大雍朝年輕的君主長身玉立地站在那高處全神貫注地看著手中書冊,神情從容舉止恬淡,讓人無端生出了些信賴。

李從淵晃了晃神才想起了他們這位陛下可從來不是什麼靜好從容之人。

嗯,陛下想要在江南修建行宮定然不可。

要是陛下願意將南京的宮室修建修建將就一下……也不是不能商議。

李閣老在心裡鬆了鬆,願意小小地退一步。

合上手中朝廷歷年來賞賜藩王的賬簿,沈時晴單手背在身後,幾步走下了仙樓。

「李尚書,聽說英王世子要入京,朕想起來自朕登基以來給了英王不少賞賜,倒是沒見著英王往燕京送什麼值錢的東西。」

在心中斟酌了下,李從淵說道:「啟稟陛下,先帝皇恩浩盪,體恤各地藩王治下不易,對各位藩王屢有加恩。」

也就是說都是先帝人太好,每次藩王進貢他都要說一堆客氣話,還要給一堆賞賜,久而久之藩王們每年節慶時候進貢的東西也就越來越「麵子情」了。

先帝做的又何止如此啊,沈時晴想起自己這些日子看到的各種從前的詔書奏折,心中對先帝真是充滿了不敬之情。

一向寬仁的先帝在麵對同樣姓趙的藩王時簡直是個予取予求的菩薩,不僅不再讓各地藩王的世子不用再呆在燕京可以一直呆在封地,甚至還讓一些曾經獲罪的王府可以重新擁有被藩王自己控製的甲衛。

數量也不算多,按照祖製,也就是三千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原神]轉生提瓦特後我成為了至冬公務員 如何從燙男人手中拿到五十億 瑰夏 無度嬌寵 老公被魔王抓走後[西幻] 婚後臣服 穿成男二的早死白月光 真心話就是你 帶著種田遊戲穿原始 二周目的他們後悔了[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