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蜀地安(1 / 2)

加入書籤

通過審問龔壯,桓景已經了解了蜀地叛亂世家的脈絡。  大約是以龔節為首的荊州士人,奉江東的蛇公之命,來到巴西郡之後,聯係上他們在蜀地的親族,先通過散布關於征糧和土斷的謠言,還有劉遐對漢豐縣世家施暴的謠言,來喚起各地世家的不滿。  然後龔壯再從各郡縣,挑選不滿聲音較大的幾家,和他們一拍即合。尤其是成都城內的幾家豪族,甚至出資招募街頭的潑皮無賴,和心懷不滿的商戶,又買通了南門剛剛從李雄部投誠的士卒,偷運了不少武器進入成都城中。  如果不是舉士這一事件打斷了龔壯等人的計劃,本來他們還打算拖延到冬天,再讓有聯係的郡縣一起發起行動。這次不得不提前在成都舉事,反而被桓景一網打盡。  順著龔節的口供,桓景順利地從俘虜中挑出了其他主謀,再經過像對龔壯一樣的審問之後,基本確定了參與叛亂的士族名單。  在名單上的士族,有的參與了最後的叛亂,有的則在最後關頭前慫了。桓景讓桓宣手下各部借著廣漢郡收復之威勢,分兵去各個郡縣抓捕參與叛亂的士族。至於未參與叛亂者,則被暗暗列入長期監視的對象。  而桓宣自己,則被命令帶著三千人,去巴西郡抓譙秀。  在龔節、龔壯的行動中,譙秀雖然沒有積極參與,但是也起到了保護傘的作用,使得龔壯在巴西郡得以肆意妄為。  巴西郡士族的關係錯綜復雜,互為親表。所以必須讓桓宣帶著軍隊前去,方能鎮住巴西郡各方勢力,順利抓捕到譙秀本人。  有了軍隊坐鎮,譙秀也並無抵抗,乖乖與巴西郡的幾家士族的頭領一起,跟著桓宣前往成都。在廣漢郡叛亂的田祥也被發現藏匿在巴西郡,也由軍隊一並帶回成都。  對於這些已經失去抵抗能力的世家,桓景無意再展現仁慈,一律按照先前對叛亂的法令來執行。  凡是直接參加叛亂,並且在叛亂當日帶兵者,都被定為主謀。  其中,在審問時抗拒的,一律處斬,家人沒收田產,流放去涼州充實人口;而若是像龔壯那樣有所交代的,則賜白綾縊死,家人依然沒收田產,但是安置去關中稍稍富裕一些的地方,也會給一些安置費用。  至於參與叛亂的從犯,則是本人被安置去關中做苦役,並不涉及家人。  為了避免當地世家人人自危,桓景用成都唯一一架活字印刷機印了三千餘份告示,發往蜀地各處,聲明隻處罰參與叛亂者,不會牽連其他無罪的世家;又令當地駐軍定期登門安撫。  也不知是真的相信桓景不會牽連他人的承諾,還是被成都之亂快速平定給嚇住了,總之接下來各縣的世家之中再無鬧事者。  至於處刑,則在成都鬧市中進行,在成都百姓的圍觀下,由溫嶠一一說出各人罪狀之後,方才處死。  行刑的裝置是用的從長安運來的,與後世的斷頭台一致,由高聳的立架和一塊斜置的刀片組成,而刀片則用繩索懸掛在頂部,當執行死刑時,刀片垂直墜落,把頭從身體切下。  這架斷頭台本來是李雄的使節從長安定製的,用以處理需要大規模處刑,劊子手不夠的情況,兼帶震懾蜀地不安分的士人。但頗為諷刺的是,李雄自己沒有用上,但卻讓作為賣方的桓景用上了。  行刑當日,刀片因為用得太多而卷刃,一天之內換了三次。之後,由青羊宮的道人來刑場做法事,算是送了叛亂者最後一程。  但不管怎麼說,行刑加上法事在一天之內就結束了,相比於從前靠劊子手連續數日的血腥處刑,觀感上勉強好了一點點。  而接下來,這些世家的田地也按照三七之分,被分給了駐軍和當地無主的流民和少地的農民。  除了當地人開始習慣用斷頭台來嚇唬小孩止哭之外,蜀地似乎終於被平定了。  唯一遇到的缺憾是在審問龔節之時發生的。  桓景本來想著龔節作為蛇公派遣到巴蜀的特使,必然知道更多內情,所以特意把他留在最後審問。  然而在審問龔壯的次日,在俘虜按例被命令列隊接受疫病情況檢查時,一個俘虜忽然暴起,用枷鎖猛地砸向龔節頭部,將龔節砸得腦漿迸裂而死。  龔節知道的秘密,全部跟著他一起進了黃泉。  對於殺死龔節的凶手,審問也陷入了停滯,無論是熬鷹法,還是用囚徒困境,都無法從凶手口中撬出跟多的信息了。看來凶手真的知道得不多。  凶手隻說自己是個荊州走投無路的流民,有一妻一子,為了吃一口飯,被上線派來做龔節的仆役,暗暗被下令一旦主人被俘,就要想盡辦法弄死主人。隻要上線得知龔節已死,那麼自己的妻兒都會得到奉養。  至於上線是誰,凶手連字都不識,隻知道是個姓王的大人物。  可是姓王的那麼多,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都姓王,甚至連桓景自己的親媽也姓王,上哪兒找這人去?  所以線索戛然而止,對於蛇公,也就是主使者是誰,桓景依舊一無所知,隻得草草把凶手處死了事。  「這個蛇公也太陰險了,明著讓庾亮來找我們結盟,但暗地裡卻要搞亂巴蜀!」

對於整件事,溫嶠最後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所以,太真你覺得,這次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蛇公到底是誰?為何要搞亂巴蜀呢?」

桓景詢問溫嶠:「你出使江東數次,應該能夠猜到原因吧?」

  溫嶠開始了分析:  「首先,若論內因,即使蛇公不插一腳,巴蜀的士族肯定會反一次。這是因為明公要從蜀地征糧、土斷,而巴蜀的士族不願被征糧,也不願被土斷而增加賦稅。  「而當初明公過早離開蜀地,導致在蜀地威信未立。肉必先腐,而後蚊蠅附焉。所以蜀地本來就有叛亂的土壤。」

  桓景繼續追問:」那麼外因呢?是誰會仇視我們?「  溫嶠有些為難:  「這就很難說了。江東目前有三派人,無論哪一派都有支持巴蜀叛亂的動機。  「無論是庾亮一派,還是王導一派,都可能因為對世家的共情,進而支持巴蜀叛亂。  「至於王敦,他本來就擔心明公入侵江東,那麼就更可能支持巴蜀叛亂了,好讓明公抽不開身。」

  江東表麵親善,內裡使壞,然而若要追究,卻也找不到敵人。桓景甚至有了一種沖動,既然江東三派人都有可能是這次事件的主使,那麼乾脆一舉打下江東得了。  「太真,是不是該考慮伐吳了。」

  溫嶠連忙勸止:  「恐怕還是為時尚早,當初王濬滅吳,可是在益州準備好了船隻,加上武帝本來就擁有天下,這才一路伐吳成功的。  「現在除非江東本來有內應,能讓我們速勝,否則隻會兩敗俱傷,讓石虎有可乘之機。而即使有內應,也最好等到巴蜀進一步穩定,船隻修好再說。」

  這種背後不斷被人騷擾,但明麵上還得裝作盟友的方式,確實讓人不爽。但滅吳需要多少準備,桓景自己也是清楚的。  「那麼有沒可能聯係江東的內應呢?隻許他們滲透我方,我們也一樣可以滲透他們那邊。」

他突然有了個想法:「哪怕到時候要伐吳,那麼有個內應總是好的。」

  聽到桓景的提議,溫嶠思慮再三,突然想到之前從江東士族那裡聽到的傳聞,有了一個思路:  「明公,你看這樣對不對。  「首先,庾亮現在和建康朝中王導水火不容。其次,庾亮和蛇公關係密切。既然這次可以確定主使為蛇公,那麼王導或許是個可以聯合的對象。」

  「太真你的意思是說,讓王導做我們的內應。」

桓景轉述了一遍。  「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修真二貨趙小萌 請叫我,鬼差大人 重生後我成了大佬掌中嬌 成為傳說從港綜開始 大道韶華 小魅魔穿成釣係O 我請歷史人物上節目 四合院裡的讀書人 宋末風雨之白衣天下 武道神話:開局一種圓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