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王導的條件(1 / 2)

加入書籤

司馬煥死了?  桓景聽聞這一消息,立刻意識到不對。這才三歲小孩,又並無疾病纏身。在石虎南侵,自己使節出使江東的緊要關頭病死,死的時機未免也太巧了,怎麼可能是自然死亡?  「死因可疑?」

  溫嶠沉重地點點頭:「不管怎麼說,江東又要大亂了。臨行前王導哭著讓我們和他結盟,說他願意與我們合力對抗蛇公和王敦,並且還送給我太後的密詔。」

  蛇公和王敦聯合了?這讓桓景更加疑惑了,對於王敦,他畢竟知道此人的秉性,還算是個可以捉扌莫的對手;但蛇公此人還在一團迷霧之中,他們兩人聯合,大概說明王導已經在朝中被孤立了。  而鄭阿春本來就是王導所立的太後,可見太後和王導一派境遇並不好。此時真的是和這些人合作的良機麼?  但他還是接過溫嶠遞來的太後密詔,打開一看,上麵寫著如下字樣:  「四海未一,胡羯叛逆,豺狼當路,費役日興。賴諸君子思量遠算,戮力一心,輔翼幼主。未亡人哀思,仰惟家國,故以一言托懷。  「王處仲蜂目豺聲,擅竊國命,殺害忠良,不堪為輔。覬覦帝位已久,又輕孤兒寡母,必趨建康以謀篡逆之事。嗚呼!逆胡肆凶虐於其外,奸臣謀逆於其內,晉德何衰也!  「幸故太子紹雖辭帝位而西狩,終存先帝一脈耳。孺子終難承先帝之盛德,願效季劄之智,歸帝位於兄。願楚公不計前嫌,顧念社稷,匡諍主上,勸其重臨建康,以正其君父之國。  「況楚公舉西國之兵,帶甲十萬,一旦臨荊揚之地,江東君子敢不虛大將軍之位以迎公乎?朝中王茂弘、陸士光、顧君孝,此皆忠臣也,可為公之內應。  「建康之變,急於星火,望公早發大軍,殄滅奸賊。若遷延不進,恐重蹈衣帶之變。唯公圖之。」

  鄭阿春不過被王導控製的一介女流,這封書信顯然是王導本人的手筆。  信中先是借鄭阿春的口口勿,形容了建康政權目前正在遭遇王敦的威脅。然後提出司馬煥可以讓出帝位,來換取兩方合力對抗王敦。  此外,作為交換,信中說可以讓桓景代替王敦的位置,作為朝中攝政;總的來看,條件還算不錯。  「太真,你怎麼看?」

桓景仍在思索,但不妨先讓溫嶠表達他的看法。  溫嶠明顯心急,一等桓景說完,就立刻進言:  「顯然,王導已經和蛇公、王敦兩人鬧到勢不兩立了。蛇公和庾亮甚至瘋狂到殺天子了,還有什麼好說的!  「隻要石虎結束此次南征,江東必然內亂,而且現在內亂幾乎已經爆發了,我在驛站就聽說司馬煥得急病死去的消息,恐怕王敦也在著急動手了。」

  「那麼要怎麼辦呢?」

桓景漫聲應道,心中卻被一個問題所困擾。  溫嶠繼續說出自己在路上已經盤算好的計劃:  「以我之見,此時石虎攻淮南,王敦暫時抽不出手來對付建康朝廷,又不知我們已經和建康朝廷聯合。那麼我們可以立刻聚集軍隊,發兵進攻壽春、襄陽,攻其不備。  」現在集合洛陽南陽,加上郗鑒手上的中軍和東軍,一共可得五萬人;車騎將軍在蜀地本有萬人,加上劉遐及李雄舊部,又得兩萬人,一共三萬。那麼總共可發八萬大軍,從兩路南下。」

  桓景沉默良久,並不回應。  他在奇怪什麼呢?  司馬煥死的時候也太巧了。前麵的密詔剛剛說願意讓位,來讓自己進入建康。而溫嶠剛剛出發後不久,司馬煥就死去。  簡直就像是司馬煥為了引自己進入建康,主動一死讓出了帝位。又像是有人在專門等著在溫嶠出發後行動一般。  蛇公和王敦真的能做得如此迅捷嗎?除非王敦在江東的朝中已經遍是耳目,否則怎麼可能有如此高的行動力。但王敦要真有那麼強,又怎麼會龜縮在壽春,等待了數年,還不敢行篡逆之事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  除非真正的凶手並不是他們!  桓景心中似有一道閃電劃過,一幅圖景在他腦中撐開:黑!真是黑到家了!  「太真,你說得不對!殺死天子凶手不是什麼王敦、蛇公,分明就是王導!」

  「王茂弘素來仁厚平和,怎麼會……」  桓景不等溫嶠說完,就迅速展開了分析:  「太真久歷四方,一定知道表麵上看起來仁厚之人,心中城府也可能深不見底。誰是凶手,不單要看表麵的言辭,也要看背後的利益關係。  「誰受益最大,誰就是凶手!」

  「但王丞相受益……」溫嶠話說到一半,也立刻明白了桓景的意思。  桓景的突破在於,既然想不清楚蛇公立場如何,那麼不胡亂猜想,反而是最高明的辦法。溫嶠既然說,蛇公和王敦站在同一陣營,那麼就算分析不清蛇公的立場,也能弄清楚王敦的立場。  本質上,江東隻有王敦和王導的矛盾。  而王敦的立場,一貫都是再清楚不過:雖然王敦和建康朝廷不和,想要趁著機會篡位。但這個時候殺死司馬煥,對王敦和他的部下沒有半點好處。  王敦遠在壽春,此時石虎正在攻略淮南,根本沒法抽出身來管建康的事情。即使真要篡位,也要等待開春之後,前線戰局穩定之時,再做打算。  反而對於王導而言,造出這麼一封太後密詔之後,又殺死司馬煥。那麼一方麵可以取信於自己,早點攀上這個盟友;另一方麵則可以擺出一副建康態勢急迫的姿態,引自己南下進攻江東,和王敦陷入敵對。  「王導臨行前是不是還提過一些條件。」

  「確是如此,方才急迫,就一時忘了詳述。」

溫嶠想起了臨行前王導跟他私下說過的條件,仔細一思考,才發現王導所圖並不小。  溫嶠將王導的條件一一說來:  其一,王導願為桓景效勞,讓桓景做大將軍,但他仍需保丞相之位。  其二,江東士族土地與地方製度,一概奉大晉成例,不得輕動。  其三,鄭阿春收司馬紹為養子,仍為大晉太後。  聽完三個條件,桓景徹底明白了,事情果然都如他所料。  不管什麼蛇公不蛇公,王導的一切行動,都是為了讓自己南下江東和他結盟,並且是在王導處於優勢地位的情況下結盟。  司馬煥之死、太後密詔、大力渲染蛇公和王敦表麵上的步步緊逼,也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可惜孺子,命不由己!」

桓景長嘆一聲,表麵是感嘆司馬煥的命薄。實則感嘆王導和鄭阿春的心狠手辣。  為了自己的丞相之位,王導敢於蓄意挑起紛爭,來在混亂中攀上和自己的同盟;而為了自己的太後之位,鄭阿春不惜協助王導殺害自己的親兒子,來爭取在之後的新秩序下,依然能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  「那麼,明公的意思是並不幫助王導?畢竟他才是殺害司馬煥的凶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修真二貨趙小萌 請叫我,鬼差大人 重生後我成了大佬掌中嬌 成為傳說從港綜開始 大道韶華 小魅魔穿成釣係O 我請歷史人物上節目 四合院裡的讀書人 宋末風雨之白衣天下 武道神話:開局一種圓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