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嫡福晉(1 / 2)

加入書籤

後世常有人詬病清朝的滿漢不通婚政策是歧視漢人,把漢人當做下等人,所以才不讓滿人和漢人通婚。

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正確的,在清一朝,滿人確實是有歧視漢人的思想,但滿漢不通婚————準確的來說應該是旗民不通婚這個規定,最初推行還真不是因為歧視漢人。

旗民不通婚,指的是八旗的人不能和非八旗的人結親,但八旗內部的滿人、漢人、蒙古人、高麗人等可以自由通婚,並不限製。

而且,就算是旗民不通婚,其實限製的也沒有那麼嚴格,主要規定的是八旗子弟不能娶非八旗女子為正妻或繼妻,若是納妾那是不做限製的。

而八旗女子也可以嫁給非八旗男子,隻是出嫁以後,就會被八旗開除戶冊,失去旗人身份,但這一點其實就和現在的結婚後遷戶口差不多,隻要和娘家關係好,並不會有多麼嚴重的後果。

當然,規定是這麼規定的,但在具體執行的時候其實還是民不舉官不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所以事實上,八旗子弟娶非八旗女子為正妻的現象一直都有,為數也並不算少,而其中雖然以漢軍旗人為多,但滿軍旗的也不是沒有。

最後說回來,清朝剛立國的時候,其實並沒有這一條政策,上層甚至是鼓勵滿漢通婚的,順治不僅下過明旨,還納了一名非八旗女子入後宮以作表率。

隻是這種鼓勵沒過幾年就被廢棄,轉而變成規定旗民不通婚,其中的主要原因卻是因為八旗是當時統治階級的核心軍隊,當權者認識到,他們想要坐穩天下必須依靠八旗兵丁,而一個純粹的八旗能夠被他們更好的掌控,所以他們試圖通過控製旗民通婚,來保持八旗內部的封閉性,以此維持對核心軍隊的絕對掌控。

————至於最後的效果,隻能說見仁見智吧。

不過順治當初應該也沒想到,不過短短一兩代人,八旗的戰力就能糜爛到這種地步。

「廢除旗民不通婚?」胤眉心跳了跳,他總覺得,兒子這一個建議不是表麵上那麼簡單,背後定然有更深的目的,至於具體是什麼目的,他竟然一時想不出頭緒。

胤深深地看著兒子:「你應該不會不知道,私下裡和民人通婚的旗人一直不缺。

」「兒臣知道。

」弘書點頭,「但底下人偷偷做和官方明確的支持含義是不一樣的,造成的影響也天差地別。

」他頓了頓,還是下定決心道,「事實上,兒臣認為,在廢除旗民不通婚後,選秀也該將漢家閨秀納入,咱們皇家更該向世祖學習,主動與漢人通婚以做表率。

」/>雖然弘書很不喜歡選秀這種把女子物化的形式,但在時下大多數人看來,皇家選秀就是通天的階梯,能參與進去就是一種地位的象征。

所以,在沒有能力改變之前,弘書不會回避利用它去達到一些目的。

胤間抓住一道靈光,身體前傾,緊緊盯著兒子,壓迫性極強地道:「你想娶漢人女子為嫡福晉。

」是陳述句,不是疑問句。

弘書呼吸一窒,雖然他在說出那句話時就已經做好了被看透心思的準備,但阿瑪敏銳的反應還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有這個打算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從確定要爭奪皇位的那一刻起,他就時刻不停地在想,登基以後要如何將大清上下擰成一股繩,上下一心地去搞工業、搞基建、搞發展,而不是勾心鬥角的爭權奪力。

但要做到這一點何其難,封建社會的矛盾太多了。

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矛盾,朝廷和世家宗族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官員內部派係的矛盾,皇權和官權的矛盾……而大清還要額外疊加一個滿人和漢人的民族矛盾。

光是想一想,弘書都覺得窒息。

前麵的那些矛盾,每一個國家都有,哪怕是現代國家,這些矛盾也並沒有消失,隻不過有些隱藏的更深了而已,弘書很有自知之明,多少偉人都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就別妄想了,還是老老實實地照著後世經驗抄一抄作業吧。

而最後一個民族矛盾,弘書想來想去,還是決定選擇聯姻:娶一個非八旗的漢族姑娘,生一個有滿漢兩族血脈的繼承人。

這樣雖然不能立刻解決滿人和漢人之間的固有成見和隔閡,但卻會發出一個積極的訊號,給兩族融合提供一個更好的潛移默化的風向。

可能很多人對聯姻的感官不好,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聯姻就是一個簡單又行之有效的表達親近的手段,否則中國幾乾年的歷史裡,高層聯姻不會層出不窮。

老百姓樸素的觀念裡,就是會覺得親家是一種很親密的關係,會認為你選擇和我們家結親,就是看重我們家、喜歡我們家,否則你為什麼要跟我結親呢?結親結親,締結親戚,我們因為一場姻緣,而成為了本應有血脈關係才能稱呼的親戚,這還不夠表明我們親近的關係嗎。

當然,決定聯姻,並不代表引A書就是徹底放棄感情和婚姻,用其來換取利益了。

他隻是給未來的妻子加了一個漢族人的限定條件而已,符合這個條件的姑娘不要太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三角形是最穩固的結構 刀劍行歌 深海求生:我能看到彈幕提示 貧家子的科舉路 甜寵文裡的反派女配 心軟 孕媽靠無限物資生存 雪夜酩酊 穿成年代文女主的嬌氣繼妹 三國:無限極品大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