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士紳階層和文官集團(1 / 2)

加入書籤

朱由棟也不管王熙,繼續道:「各縣下麵也要聘請夫子,不需要有多大的學問,隻要會認字就可以。先教習兩年,就教這些孩童學習百家姓,三字經,教他們算學。然後對這些學童進行測試,擇取優者送進縣裡學習。就算不能進入縣學繼續讀書的,也可以識字,掙一份工錢,也能明白民族大義,家國祖宗。」

王熙在一旁被氣的說不出話來,張煌言見狀對王熙道:「子雍賢弟,何必置氣呢?侯爺不過也是氣話。就算不過問政事,教書育人,傳道解惑豈不也是一件大事?」張煌言見王熙依然怒氣洶洶,又道:「賢弟,如果不是這世道所逼,我到是想隻做一個教書的夫子,誰又願意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四處奔波。」

王熙見張煌言不斷的勸自己,現在的情況,王熙自己也認為再繼續和朱由棟硬碰下去,估計是沒有什麼好的結果。當下道:「可以,既然能夠傳授學業,誰還願意去過問政事。」

張煌言見王熙已經答應,又想朱由棟道:「侯爺,既然子雍已經答應了,我看則學政之事,就讓子雍去做吧。」朱由棟道:「也行,但是我剛才說過的,教學第一要義,是教會學生什麼是民族大義,什麼是家國天下。否則我絕不同意。」

對於這一點,現在張煌言也是深有體會,當即也不反對。見王熙還要爭辯,張煌言當即拉著王熙,趕緊讓他先離開。

等張煌言拉著王熙離開後,袁廓宇問道:「侯爺,既然讓王熙去做學政的事,那我們還要繼續召集那些文人嗎?」朱由棟道:「招,怎麼不招?他隻是管學政,下麵的夫子,還得我們來招。不光要招集這些文人,有條件的話,還要對這些人進行培訓。他們現在能教的大多是四書五經,我們要的人是實用的人,也就是能夠替代各級官員的人,當然也包括吏員。」

袁廓宇道:「侯爺這時想要打破之前吏員選拔的方式?」朱由棟道:「是的,之前各地的吏員大多是地方留任的,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地方大族的人。他們要是和那些士紳們勾結起來,就憑我們派去的幾個官吏,還有地方團練的幾個兵丁是鬥不過他們的。」

要說袁廓宇也是地方士紳出來的,如今聽見朱由棟的計劃,頓時冷汗一身。按照朱由棟這樣下去,地方士紳就直接被朱由棟,排斥到了官府之外。那些地方士紳對官府的影響,也就不再像以前一樣了。

以前官員到任,第一件事就是拜訪地方的士紳,因為他們對官員的施政順利與否,有很大的影響。隻要他們不同意,官員基本別想有什麼政績,還有可能會丟掉性命。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這些士紳,掌握了地方官府裡的吏員任免。雖然官員是流官,但吏員基本是地方士紳控製。這才有了各朝都要依靠地方士紳來治理,才有了皇權不下縣的說法。

現在朱由棟的做法就是想要,破壞地方上士紳對官府的乾擾和影響。這樣一來,可就打破了皇權不下縣的說法。如果以後再有地方士紳想要對抗皇權,對朝廷有什麼不滿。可再也沒有士紳一句話,周圍百姓紛紛響應的現象了。

以前對皇權的解釋,全部都是地方鄉紳說了算,因為當地的吏員也是他們的人。但是隻要朱由棟一打破這種現象,百姓聽到的就不止士紳一方的言語了。隻要聽來的話,不是一種聲音,那百姓還會聽你的話嗎?到時候人心不齊,士紳根本就再也對朝廷起不到影響。

就好比,以前朝廷要收稅,可是人口,土地的魚鱗冊,這些都是士紳報上去的。因為隻要他們說話,縣裡的吏員就是眾口一詞。就算縣令想要去丈量,也還是要讓吏員去做,縣令不可能自己去做。而朝廷派下來的稅收,就是按魚鱗冊派的,所以朝廷的稅收多少,其實也是這些士紳控製的。

那是對於朝廷,等朝廷需要收取稅收的數目派下來後,也不是縣令去收。這時後就要交給地方的保長,甲長去收取,這些保長,甲長都是地方上的名流,也就是士紳們自己。他們肯定不會讓自己家裡交,直接就把自己家裡要交的稅,平攤給其他人。

由於其他人都不知道到底要交多少稅,當然也就是這些士紳們說多少就是多少。士紳們自己家裡還有讀書人的減免。比如秀才,舉人,這些官府都有給了一定數目的免稅田地。這樣一來,就有不少的人,為了減少給朝廷交稅,將自家的田地,全部掛在這些秀才,舉人的名下,然後將本來要交給朝廷的稅賦,交給這些讀書人。

這些人讀書人,誰也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做官,這些保長甲長當然不敢得罪他們,也就不會給他們多攤派,何況他們還有朝廷給的免稅田地。比起其他人要攤派,將田地掛到讀書人名下的人,就要少交的多。而且這些讀書人,大多也是出自地方士紳的家裡。

這還是正常的掛在讀書人的名下,也就是常見的投獻。何況那些士紳被投獻的土地不止朝廷給的數目,多出來的田地就被這些士紳給隱瞞下來,這樣沒有投獻的人,繳納的稅賦就越來越重。最後交不起稅賦,隻好賤賣田地,成為無地的佃農。

這些人成為佃農後,朝廷的稅賦還是要有人來交,士紳們並不會讓自己的利益受損,那麼多出來的錢糧,就隻好還是讓佃農來交。這樣當佃農已經沒法養活自己的一家的時候,這些人也就隻有成為流民,四處逃難,討飯去。

這也就成為了一個惡性循環,造成了士紳家裡越來越大,讀書人越來越大,家裡越來越富,隱瞞在他們名下的土地也就越來越多。真正需要種地的百姓,家裡越來越窮,種再多的地,都不夠分攤朝廷的稅收。反觀朝廷,這些士紳會說地方上百姓苦不堪言,稅賦已經不堪重負,流民越來越多。

就算朝廷減免稅賦,由於承擔朝廷稅賦的田地已經沒有多少,所以在百姓手裡也體現不出來。朝廷的稅賦越來越少,百姓也越來越窮,而這些士紳們,卻在中間賺的盆滿缽滿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超級蓬萊洞府 港九梟雄 萬古天尊 七紀魔尊 神國街市 奧特戰士修羅奧特曼 我的女友是白素貞 絕世代練師 寫書證道 我們被異界穿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