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南下準備(三)地方存留問題下(1 / 2)

加入書籤

按著各省的財政和經濟情況來劃分,朱載壡大致可以將整個兩京十三省分為三種。

當然了,按著過去地方上留存四成,那就隻有一種情況了,那就是都充足的啦。

第一種被朱載壡稱為僅敷,也就是如數解交中樞後,地方僅留下兩成之後,差不多正好能實現地方上的開支平衡,像是兩廣地區,福建,兩湖等地都屬於第一種情況。

第二種有餘,像是浙江,江蘇,南直隸,四川等地就是屬於這一種,往往存留兩成也足夠開支。

最後一種嗎,就是不足了,那是需要去中樞去接濟的。

而上解到中樞當中的錢銀,通稱為解餉,需要專門撥出款項去幫助那些不足的省份,這一部分款項,就叫做協餉。

而像是那些有餘的省份,他們多出來的影子,可以留在地方上的藩庫當中,用來應對突發事件。

不過也還好了,因為兩京製度的存在,讓大明帝國理論上是可以兼顧南北方的。

在朱載壡的設想當中,所謂的奏銷製度,其實就是各省每年要造送兩份賬冊,一冊是今年的預算,而另一冊則是上一年的所出納的銀兩實冊。

而後送往中樞的兩個戶部進行奏銷。

並且戶部的勢力還要下放到地方上去,可以在各省當中都設立一個清吏司,分別進行管理各省的財政收支和錢糧奏銷。

從而實現對於整個國家財政收支的支配和監督的。

而這就需要戶部擔起責任來,不過大明的戶部啊,可不好當,這財政權被分割的七零八落的。

說來也奇怪得很,朱載壡一直沒能搞明白,為什麼大明中樞的財政管理會如此的混亂,不,如此的分散。

單論外廷來說啊,這財政中心,除開戶部之外,工部,兵部,太仆寺,光祿寺都算!

而且各個衙門當中還有著各自獨立的銀庫,用以進行獨立的部門支出,這相當於啊,他們這些部門都擁有獨立的財源,這是非常非常離譜的事情。

朱載壡在南京就已經開始整理這個問題了,無論廢除南京光祿寺,還是將工部的財證權收歸上來,都是想要打造一個相對來說比較集中的財政體係。

像是大明朝這般繁瑣的財政體係,朱載壡是頭一遭遇到。

先說這戶部吧。

這戶部當中,朱載壡後世最為熟悉的應該是那太倉了。

當年在貼吧當中,很多人都拿著太倉的收入來進行歸納整個大明的收入,說什麼太倉隻有四百萬兩銀子什麼的。

這是非常荒謬的一件事。

這太倉啊,也有很多種,戶部所主管的主要是太倉當中的銀庫。

銀庫的設立,也是很晚之後才設立的,大概,若是朱載壡沒有記錯的話,應該是在正統七年的時候,那時候,白銀開始普及化,整個折色也推行開來了,整個大明的財政開始由最初的實物財政轉變為白銀財政了。

每一年進賬大概在四百萬兩銀子。

這一部分銀子主要用來支付九邊的年例銀,而後還有其他收入,像是通惠河腳價銀,也就是徭役銀的一種,這種需要支付給那些在運河上為官府出力的勞力,他們的支出也是不少,一次往往能支用七十四萬兩。

不過過去因為九邊的邊防支出不大,倒是常常有所剩餘,當然了,現在不行了,往往還需要動支太倉銀庫現有貯銀。

這太倉的銀庫啊,據朱載壡現在所了解的,分為老庫,窖房,外庫三個部分。

這老庫貯銀一百一十三萬六千四百八十兩,窖房,銀六百萬八千七百六十九兩,都是祖宗二百餘年之積累。

這其實也能說明老朱家的底子還是很厚的,哪怕稅很難收上來!

這兩筆銀子,合在一塊有著七百多萬兩銀子,這些銀子,哪怕是嘉靖帝也不會去動的。

因為嘉靖很清楚這筆錢銀是帝國真正的國本!

國本絕不可動,他嘉靖所動的主要是外庫。

原本三四百萬兩的外庫,在朱載壡離京的時候,已經隻有九十八萬餘兩銀子了。

不過,這外庫的儲備應該不會往下降了。

因為無論是自己的議罪銀,還是嚴嵩的馬價銀,亦或是上繳的一部分貪官錢銀都足以讓整個帝國正常運轉好幾年了!

與之相對應的,還有南京戶部的銀庫,這老庫當中,伴隨著朱載壡的追繳和抄家,也將整個老庫的銀子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三百萬兩銀子。

這一部分銀子,誰也不能動,這也是大明這艘船的壓艙石!!

整個存在大倉當中的銀子,往往是每三千兩就裝一匣。

這些匣子都是榆木鞘所製成的,會在麵上寫有銀若乾錠、重若乾兩,外用鐵條束牢,再用專司的印信封皮合縫封固,而後放入石室當中,很是安全。

這太倉銀庫的主要收入是鹽課。

這鹽稅啊,從古至今,都是帝國興盛的命脈之一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我大堂經理,你們叫我社會學教授 豪門天才崽崽的爽文日常 重啟地球 救命!反派惡女她隻想當鹹魚 網遊之一箭傾城 大明殺 穿越秦時的日常生活 諸天至高:從吞噬開始無敵 每個要拯救的主角都重生了 貴族學院大小姐又在凹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