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揚州十日(1 / 2)

加入書籤

李自成的去世掀開了明末新的篇章。

眾人目光無比凝重。

滿清……可還有人能製?

江山社稷,盡付胡塵?

【崇禎十七年,隨著朱由檢吊死煤山,滿清叩開山海關,天下局勢風雲變幻。】

【北方,李自成所率領的大順軍還在與清軍頑強抗爭;西南,張獻忠所率領的大西軍就要攻入四川;至於東南膏腴之地,一群大明舊臣已擁立新君,史稱「南明」。】

【後世史學家往往將北宋南宋視為一體,西晉東晉合為晉朝,南明卻不一樣。對大多數人而言,大明滅亡在崇禎皇帝死去的那一日,所謂南明不過狗尾續貂而已,它甚至不曾被算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

【由於崇禎皇帝朱由儉殉國之前並未將太子派往南京,是以南明在建立之初就陷入了福藩與潞藩的爭立。當初硬生生逼得萬歷皇帝送愛子福王就藩的東林黨自然不願意看到昔日的福王之子成為天子,於是「江南北諸紳群起擁潞王」。誰知福藩另辟蹊徑取得了總兵高傑、黃得功與劉良佐這三位實權軍閥的支持。他們的上司鳳陽總督馬世英隻好改變口風支持福王。而山東總兵劉澤清也見風使舵,改弦更張。】

【就這樣,福王繼統成為定局。】

【這一年四月二十九日,撤回北京的李自成匆忙舉行了登基大典。半個月後,初立的南明小朝廷

也迎來了他們的第一位天子——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登基稱帝,改明年為弘光元年。史稱弘光朝廷。】

朱由崧的上位過程看得歷代天子眉頭緊皺——不得文臣支持隻能依靠武將上位的天子,哪裡能夠運轉起南明的國家機器?

更何況,這些獲得擁立之功的軍閥真的能忠心效命,而不是變成唐末藩鎮之流嗎?無論怎麼看,弘光朝廷都是前途未卜。

唉!

心情沉悶的大明天子們不想說話。——光復大明,難如登天啊!——除非……這弘光皇帝朱由崧是漢光武帝劉秀一般的人物!

遺憾的是,他連宋高宗趙構都不如——

【弘光朝廷雖是新立,卻無半點新生的氣象,反而繼承了明朝三百年的腐朽。】

【首輔馬士英大肆排除異己、爭權奪利

,賣官鬻爵、敗壞朝綱;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四鎮軍閥憑定策之功封侯拜伯、跋扈自雄,連聖旨都不放在眼裡,首輔都要拉攏他們。而弘光皇帝卻不理國事,大興土木,沉迷酒色,醉生夢死!】

【這樣的南明小朝廷,居然還成天勾心鬥角,黨爭不斷,文恬武嬉,豈不可笑?】

【當清軍入關占領北京,大順兵鋒受挫的消息傳來,弘光朝廷一片狂喜。君臣一致以為,可以借助清軍的力量消滅大順軍,哪怕暫時予以大義名分,也不無不可!】

說到此處,鏡中人話音一頓。

緊接著,一張泛黃的古卷緩緩攤開。

[目前最急者無逾於辦寇矣……]

[近聞遼鎮吳三桂,殺賊十餘萬,追至晉界而還。或雲假之以破賊,或雲借之以成功,音耗杏然,未審孰是。然以理籌度,寧前既撤,則勢必隨以入關,此時畿輔間必不為我所有。但既能殺賊,即為我復仇。予以義名,因其順勢,先國仇之大,而特釋前嫌,借兵力之強,而盡殲醜類,亦今日不得不然之著數也……]

【史可法所上《款虜疏》便將弘光朝廷的態度說得明明白白——攻入北京,逼死崇禎皇帝的李自成是他們最大的仇人,而幫助大明復國仇的滿清完全可以交好。至於促成這一切的吳三桂,亦不失為功臣。】

【——此所謂……借虜平寇!】

【相較於肖有心西進、以聯虜為權宜之計的史可法,弘光皇帝從始至終就不曾想過收復山河,隻想蝸居南方偏安一隅而已,偏偏在當時與他一拍即合者不在少數。】

【於是,弘光朝廷特意派遣使者攜白銀十萬兩、黃金一千兩、緞絹一萬匹以酬謝清廷出兵,又封吳三桂為薊國公,並通過許諾割地、歲幣、互市等條件,企圖與滿清通好修睦,實現「借虜平寇」的目標。】

?

?

強烈的即視感讓一眾大宋天子目光凝固。

醉酒舞劍的辛棄疾睜開一雙醉眼朦朧的眼睛,看見南明君臣滿懷興奮與期待的臉。他忍不住輕輕「嗬」了一聲。

借虜平寇?豈不聞唇亡齒寒?

——簡直比當初聯金滅遼的北宋還要天真!連大順都打不過的南明,憑什麼奢求滿清消滅大順之後不順手消滅掉他們?

【起初,清廷還打著為崇禎皇帝報仇的口號,將自身塑造成仁義之師,與弘光朝廷之間假惺惺地友好來往。隨著入關日久,了解到中原的殷富與弘光朝廷的羸弱,清廷便撕去假麵,露出了豺狼的真麵目。】

【弘光朝廷還做著與清廷南北兩朝、劃界而治的美夢,便被狠狠一耳光抽在臉上——後者根本不承認弘光朝廷的合法地位,隻想將這塊大肥肉一口吞入肚中。】

【出使失敗本該讓弘光朝廷看清楚滿清的狼子野心,既有大順軍隊在正麵戰場吸引清軍主力,他們本該趁清軍入關未久、根基不穩時主動出擊、收復中原,然而弘光朝廷卻什麼也沒有做,像是一個事不關己的看客,坐視清軍的鐵騎縱橫北地,先收拾了大順軍隊,又騰出手來收拾南明。】

【江北四鎮土崩瓦解,劉良佐與劉澤清直接叛變降清,將屠刀對準了漢民百姓。】

【清軍長驅直入,直逼揚州城下。】

【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降臨!】

水鏡高懸,熟悉的揚州城出現在鏡中,昔日煙花三月的揚州,已化作人間煉獄。

他們看見清軍的鐵騎叩開重門,主將多鐸下達了慘無人道的屠城令。一時殺聲遍至,哀嚎滿城,「城中積屍如亂麻」。

他們聽見嬰兒的啼哭聲夏然而止,一具具小小的屍體填滿了道旁的溝壑,殘碎的肢體逐漸發青發黑,引得蒼蠅盤旋不去。

他們看見夫妻離散、父子永隔,人性最深的惡意在這座城池中肆無忌憚橫沖直撞。

【揚州十日,伏屍數萬,遺骨如山,腐臭熏天!幸存者斑斑血淚化作寥寥數千言,卻道盡了人間慘劇,寫遍了生民之痛!】

【同為人類,竟然能殘忍到如此地步!】

當那一幕幕堪稱人間地獄的畫麵展現在所有人麵前,激起了無數平行時空的怒海狂瀾。上至天子下至小民,無不目眥欲裂。

歷來改朝換代都會在大地上興起一場兵戈,歷朝歷代天子更是口含天憲,或許隻是一個簡單的命令就會影響無數人的生死。然而發生在揚州的慘劇絕非簡單一句「亂世歷來如此,這就是戰爭」所能夠遮掩過去的。因為被屠殺的是手無寸鐵的平民,這甚至比坑殺降軍還要惡劣千百倍!

好!好!好得很啊!永樂大帝朱棣怒不可遏, 兵部尚書何在?調查後金女真之事,還沒

有結果嗎?朕要禦駕親征端了他們的老巢,連他們的祖墳都給揚了!

他咧開嘴,露出一口陰森森的白牙。一時間,恐怖無比的死亡壓力瞬間降臨。

有沒有可能陛下您才吩咐沒多久收集情報根本沒那麼快呢?兵部尚書腿都要軟了,卻隻敢在心裡嘀咕兩句,嘴上連連應諾。

事實上,大明朝臣與朱棣一樣惱火。

二百多年後的大明百姓也是大明百姓,竟然慘遭蠻夷屠戮,此仇豈可不報?打不了那幫後世的屠夫,那就滅了他們的祖宗!

何止大明群情激憤?歷朝歷代莫不如此。隻因揚州的浩劫突破了眾人的底線,上一回令他們如此憤怒的事,還是五胡亂華。

南宋北方的百姓與明末的百姓尤其共情。

隻因彼此處境相似,都承受著或者即將承受家破人亡、蠻夷肆虐的苦楚,而這份暴行的施予者,更是千百年前來自一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失憶後我靠戲精人設在綜藝大爆 救世主他又凶又美[重生] 嬌貴雄蟲直播爆紅 炮灰媳婦的人生(快穿) 陸總別追了,夫人已嫁人 重生1975:開局撕毀回城調令 每天都有人想救贖我 在直播間透劇諸朝歷史 年代文女配她能穿越修仙界 顏先生的小嬌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