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桓公九年(1 / 2)

加入書籤

【桓公九年依然沒有什麼很嚴重的大事。首先是紀國的那位桓王後抵達了京師洛邑,這位王後被稱作季薑。由於同姓不婚,所以在稱呼女性時雖然有各種模式,但唯獨姓是一定會被保留的。季薑就是薑姓的紀國中排行第四的女子。】

【比較特別的是這個「京師」的叫法,就今天而言這似乎是對首都約定俗成的稱呼,但事實上這是有講究的。「京」本來是周人先祖居住的地方,雖然後來周人不斷遷都,但總會把新都城稱作「京」,就和楚國人總管新都叫「郢」一樣。】

【所以雖然東周的都城是洛邑,但是依然被稱作「京」。至於「京師」,其實是地名往往稱作x師,金文裡這第二個字寫作「師」的左半邊,後來就被當做「師」來讀。最終流傳成了我們現在的樣子,京師就是首都的代稱。】

允走近熒幕,先是看了看小瘋寫下的三個「師」字,又對照著旁邊展示的文獻找到了「京師」二字,皺起了眉:「這書中的文字,看起來與此女所寫的日常字體依然不同。」

「畢竟有千年之遙。」寤生道,「向前追溯千年,商人字跡與我等亦是不同。」

旁邊的熊通插進話來:「莫說千年前後,便就是我楚係文字,與周王所用之籀文也相差甚遠。」他又樂此不疲地發了一條彈幕,「這三種文字似乎有所不同,可以說說它們的具體區別嗎?」

影像中的女子抿了抿嘴,略微有些為難,但還是舉起筆,依次給三個字畫起了圈。

【首先是「師」和「師」,後者是繁體字,前者是在繁體字基礎上簡化的簡體字,這沒什麼好說的;至於「師」左半邊這個字,它屬於金文。我們今天看古文字的話,隸書往後其實基本隻有字體變化,和繁體字的字形區別並沒有很大,但之前不是。】

【目前我們可以見到最早的,稱得上文字的是商朝的甲骨文,但這個其實不隻商朝有,周朝也有,周原出土過不少甲骨。它和金文仔細看字形是非常類似的。但是金文吧,它本質是對青銅器上刻下的銘文的統稱。】

【所以其實甲骨文和金文都不是字體,而是載體,二者都存在於商周兩朝,而且字形並沒有演變多少。然後到西周末年,銘文字體開始有所變化,據說周宣王時的太史作過《史籀》十五篇,這種文字在《說文解字》裡就被稱作籀文。】

【現在的學者通常認為秦國文字就是沿襲周係文字,也就是這個籀文而來。秦國外的六國文字比起秦文字,在商周文字基礎上的變形要嚴重得多。尤其南方楚國、越國這一帶的文字,都快畫成花兒了,很難找出相似之處,雖然還是有的。】

【既然戰國最後統一於秦國,而且秦始皇還搞了書同文,那想也知道後來人就都用的是秦文字,籀文的正統延續,也就是篆書,並漸漸簡化成了繁體字。六國文字則因為焚書,再加上秦末戰火本來其實漸漸斷絕了。注意,本來。】

【漢朝的魯恭王打上了孔子舊宅的注意,結果在拆牆的時候發現了一批藏在牆壁中的六

國古書,這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孔子壁中書。這些書都是用六國文字寫的,對當時人來說已經是不太認得的古文字了,所以這批經書也被稱作古文經。】

【對,就是那個今古文經之爭裡的古文經。至於今古文經之爭,這件事兒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後,要說清楚必須得溯及一下前因後果,所以還是以後再說吧。實在有興趣可以搜一下,是挺有名的事件。】

這段話裡暴露出的後世信息實在太多,但經過幾次詢問,寤生已經發現疑問隻會越來越多,所以他反而沒有更多興趣了——幾百年後的事情,就算是自己的後代,也和陌生人沒有兩樣,沒有什麼好在意的。

但來得較晚的其他人還沒有失去對未來的熱情,先是熊通驚訝道:「統一於秦?()」他左右看了幾眼,發現其他人似乎並不為這個消息而意外。

宋公馮懶洋洋地道:她都那麼多次把我們所處的時代稱作『先秦』了,而且此前提及秦國的時候,不過伐芮的小事,卻用了那麼大篇幅來詳細描述,甚至還取出了輿圖。背後之意已經很明顯了。▼()_[(()」

「哦,不好意思,寡人忘記了,那時楚君還活著。」他眯著眼睛笑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小城之冬 普通的我帶崩了異能高校 開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會造反 作精在夫妻戀綜當對照組 炮灰女配的養崽生活 裝乖可恥 戀愛預約[娛樂圈] 星際第一向導 跑路後我被瓦裡安全球通緝 斯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