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第五十五章 p6(2 / 2)

加入書籤

「就算48000人,比例還是遠遜於我們。」

「再說,48000人,那要多大的地方,才裝得下這麼多人」

「這倒不必擔心。」朱橚,「未來可是裝下了14億人,想是有辦法解決這種小問題的。再說,說不定未來還有別的大學,好比這大學叫北京大學,那說不定還有一個叫南京大學的」

好在光幕及時打斷了朱橚。

否則,老朱覺得,自己的大明,豈止不先進,簡直要落後了。

然而光幕也並沒有帶來什麼好消息。隻聽它說

這種教育體係在舊時代,看起來已經挺完善了。

畢竟老朱抄了元朝的,覺得它沒有中央醫學院不夠好,又抄了宋朝。

嘿,都抄了,就可以天下英才盡入吾轂中了吧

並沒有。

實際上明朝的官辦教育沒落的非常迅速,民間門師徒相傳,私學昌盛才是常態。

最好的醫生,或者說醫學家永遠是在民間門。

哪怕像薛己這樣醫丁出生,在太醫院讀書十餘年,成為一代巨巨的,也毅然中年辭官,選擇回鄉發光發熱三十年。

李時珍跑過來給嘉靖健康扶貧,也純粹是想看看皇家收藏的海外藥材長什麼樣,給自己醫書豐富素材,看完就跑路了。

禦醫什麼的,才不稀罕呢by大多數名醫。

朱元璋生氣了,聽著這些,就仿佛看見了過去那些對他不屑一顧的文人那般。

他不禁罵道「不識好歹」

可是罵歸罵,問題還是要解決的。

原本覺得醫生問題沒有那麼迫切,不急著立刻解決的他,此時也被牽動了心神。

接下去,應該說原因了吧

光幕這次沒有吊胃口,它直接說了

hy

明廷方麵的責任,一般會從四方麵來吐槽。

一,地位低。

老朱一開始定了正三品,後又改定正五品。

可恰好,元把醫生的地位拉到了歷史最高正一品,與六部尚書同階。元之前,金最高,正四品,崇尚醫療的宋其實也就從六品。

正五品很低嗎

以戶部舉例,明朝的戶部和工部財政上很混亂,但大體涵蓋了國稅局財政部審計署部分發改委的職責。

而太醫院的職責範圍為,給大家看病,飛刀去給藩王看病,隨軍看病,一部分全國防疫政策製定,醫學生培養。

類似於部分衛生部職責部分教育部職責三甲醫院院長副部級戰地醫生,大體等同於六部下麵分管具體事務的六部郎中正部級職責的責任。

六部郎中正五品,老朱定個正五品馬馬虎虎,重視一點提到正三品那算大好特好。

然而沒有對比沒有傷害,誰讓它繼承了元呢

背鍋的老朱「那是元廷的錯,不是咱的錯」

皇子們亦是生氣「元廷,罪魁禍首」

朱棡比較理智一點,他決定投身醫學之後,就自動站對了正確的階級「父皇,我們現在醫療已經落後了,想要發展,就得提高待遇才行,千金買馬骨,就是這個道理。」

老朱「回頭議一議,看要不要提一品。」

朱棣的關注點在於「為何後輩說我們戶部和工部財政上的混亂她透露了後朝的,有國稅,財政,發改,審計。」

發改,完全聽不懂,大家直接略過了。

「至於國稅、財政、審計什麼的,聽上去」

「他們弄得好復雜啊,聽起來不都是戶部的事情嗎」

「怎麼收錢的,怎麼管錢的,錢要用去哪裡,核算怎麼用錢的。」夏原吉忽然出聲,又一次的,大家的目光集中到他身上,但他正低頭琢磨

「臣認為,這所謂發改委,應該在管錢要用到哪裡去的對了,這樣就能形成一套有目的的清晰流程清晰,陛下,這個發改委很重要,臣覺得,它不僅是財政預算,然而臣暫時還想不明白。」

這已經夠了

一口能吃成一個胖子嗎

本來叫夏原吉進來,隻是為了數學,誰想到,倒還有驚喜在

朱元璋現在越看夏原吉越順眼,和顏悅色說「維喆不急,此事你放在心上,回頭慢慢琢磨就好。」

一,工資低。

明朝工資不高是共識,明初實發糧食沒有折奉還行,後期基礎工資真的很寒磣。

皇帝們對太醫頭頭們比較榮寵,想了個辦法,幫他們在文官係統內掛了虛職,領正四品的俸祿。

那個著名醫死兩個皇帝卻沒事的劉文泰就是這種情況,兼了正四品的右通政,實際乾的還是太醫院的活。

但關鍵是,底層的醫士沒有工資。

我們現在讀研都有小筆錢,規培醫工資看情況,有多有少。

朱棣考慮到了這一層,永樂時始比照天文生例給月糧,有家的月支米五鬥260rb,無家的三鬥156rb。

就聊勝於無吧。

這些人背井離鄉來到首都,還得自己租房,活得很苦,正統六年,太醫院缺員160多,要求補員,來的人也十無一一。

這一段內容

大家覺得開始勁爆了。

「這個劉文泰,醫死了兩個皇帝還沒有被處罰,難道是」

皇子們對視一眼,各種陰森詭譎的宮廷之變,已經盡在他們腦中了。

朱棡無語道「也許一切沒有這麼復雜。也許這個太醫,已經是當時最好的太醫了。」

皇子們「」

一時之間門,倒不知道後代是死於宮廷謀殺更可憐,還是死於太祖成祖工資太少太醫很菜更可憐了。

三、治療方案保守。

這件事,基本上每個朝代都差不多,不管有沒有規定醫死了要處罰要追責要償命,這幫皇帝們都喜歡醫鬧。

所以,禦醫治病都偏向保守,不敢亂來。

四、捐納製度

由於國家財政緊張,成化年間門開啟了不正當的捐納製度,花點錢就能當太醫。

不正之風盛行,太醫們不想著鑽研,就想著鑽營。劉文泰被史書明文記載行賄,其他沒被記載的誰又知道呢

到了嘉靖年間門,再多花點錢,還能升職。

這就要命了,本來就可憐的底層醫士幸幸苦苦考試考上來,辛辛苦苦九年學醫熬資歷,卻被你花點錢就爬到頭頂上。

他們不跑路,誰跑路

朱元璋一聽,暴怒了。

「什麼捐納,不就是買官賣官嗎這成化,聽著在正德之前吧,那時候的明朝,不隻是明朝中期嗎,怎麼就到了這地步了你就是多抄幾個貪官的家,這不也就補貼回來了嗎賣那醫士的官,能得幾個文」

講完了明庭內部的問題,就得講講外部了。

我們找工作時,會覺得大廠名聲大,就算苦點累點007點,當牛做馬也想去,大不了就當新手培訓營,練一段時間門,出來我還是好漢。

要麼覺得,雖然某大學不是211,985,但位於北京上海,地段好,出來找工作就業方便,哪怕生活成本高,學校招牌有點弱,還是想去。

總之,我們必須承認,禦醫這塊招牌,還有官方體製內人脈這件事,都是有一定吸引力的,為什麼這些名醫毅然決然的舍棄了明朝政府呢

聽到了這裡。

老朱心底,咯噔了一下。

沒想到,竟被朱橚那龜兒給說中了,所謂北京大學,竟真的隻是北京的一所國子監,他們在每個城市,都設置了國子監

那這211,985,聽上去,竟有些令人害怕。

仿佛這些國子監,竟分了三六九等。

那這樣想來,一個城市裡,恐怕還不止一所國子監吧

老朱「」

他回想自己剛才說的,未來文風不興,驀然尷尬了起來。

這時候,還有朱橚的聲音「爹,果然」

老朱立刻喝了口茶,果斷咳嗽了起來。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他機智地咳過了這尷尬的時候,光幕開始繼續了

u在這裡鄭重和大家科普一個概念儒醫。

中醫很特殊,它很難學,需要博覽群書,了解各類草藥和古方的性質,互相辯證,再積累大量的臨床經驗,對醫生的知識素養有很高的要求。

儒所宣揚的仁的理念與醫者提倡的濟世救人、醫者仁心理念有著天然的契合。

醫者需要閱讀很多書,又想要為醫德找理論依據,自然會接觸到儒。

反過來,儒者若是想要在當官以外找個新賽道,常見的著眼點總是醫。

宋時,以範仲淹為代表的北宋士大夫最高階層,不斷的提倡「不為良相,則為良醫」。

吸引了更多的儒生投入醫療事業,從此,儒醫的概念就在我國中醫發展的篇章下留下了不可抹去的印記。

最為關鍵的,還是宋元之際,由於科舉的停置,棄儒從醫,或醫儒兼習成為不少世人應對時勢的不得已之法。

特別是江浙地區,家族為了應對朝代的更替,選擇把自己的其中一房分出去學醫,這是一種家族內部分工,實際上並沒有完全脫離整個氏族。

我們討論時,不能剝離掉這些醫生身上的儒屬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作精在夫妻戀綜當對照組 炮灰女配的養崽生活 裝乖可恥 戀愛預約[娛樂圈] 星際第一向導 跑路後我被瓦裡安全球通緝 斯棠 帝台春(重生) 完美偶像,站姐打造 初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