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八棱山(2 / 2)

加入書籤

春日裡正是冰雪剛剛消融,河水泛濫的季節,混濁的河水穿過草原沼澤,匯聚在了一起,形成一道道溪流、水泊,匯入到如渾水之中。

八棱山腳下平坦的草原上,蜿蜒的甘泉河在這裡匯入飲馬河,形成了一大片綠色的草原濕地,隻是現在,還沒有明代那雄壯的關城。

「把這裡畫下來,作上記號,這裡將修建一座堡城。」李岌對於正在繪製地圖的隨從們說道。建長城他沒興趣,但是對於修建軍城,卻是充滿了期待。

一座堅固的軍城,就是中原人在邁向草原時堅實的基石。

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自己掌控草原的目的。至於最終的效果……誰能知道!總得試過了再說。

登上八棱山,俯瞰兩側,北方的原野越發顯得荒蕪,甚至連綠色都變得十分稀疏。

山頂上還有一座古老的漢代峰燧遺址,早已經變得破爛不堪,隻剩下了幾處半人多高的殘垣,還有青石砌成的地基。

讓草原的部落首領們習慣於住進擁有堅固防禦的城堡裡,由遊牧變成定居,這才是徹底改變和控製草原的正確方式。

漢家的農耕文明本就比草原文明先進得多,相信隻要隨著交流的增多,草原人慢慢就會學會漢家的生活方式。

這地方漢代時曾建過軍堡,如今隻剩下了一些殘破的土壘痕跡。隋唐帝國雖然也一直遭受著北方邊患的威脅,也許是他們血液裡還殘留有來自草原的鮮卑先祖野蠻血統,對於建造長城這種勞而無功的被動防禦方式是不屑一顧的。

對待不服氣的草原人,李唐的習慣是主動找上門去打架,而不是等人家到了自家的門口再被動地應對。到了中唐以後,這種辦法似乎也不見有好的效果。大唐的北方,幾乎變成了草原人的天下。隻不過這些投靠大唐的草原部落雖然援兵自重,但對於大唐朝廷卻一直是忠心耿耿,沒有生出什麼野心,曾數次救大唐於危亡邊緣。

而唐廷對於這些出身草原部族,又立下大功的大將最直接的獎勵就是賜姓李。比如與郭子儀齊名的李光弼就出身契丹,被稱為大唐中興第一名將的李晟出身於洮州吐穀渾部族,李汭是高句麗人。李岌的祖父是西突厥沙陀人,本名朱邪赤心,因平龐勛兵亂被賜名為李國昌。另外還有拓跋思恭,因平黃巢之亂之功被賜姓李,黨項羌部八姓中李又成了大姓,其後代李元昊在河套建立一個高白大夏國。

李岌很不理解為何明朝的皇帝們不惜勞民傷財,沿著北方邊境修建了一條舉世聞名的邊牆。有這份財力,還不如主動出擊,徹底將禍患消彌在草原上……

現在,他準備在明朝關城的地址,修建一座關城,隻是一座城堡。至於修建長城,一是沒那份財力,也沒有那個興趣。

他的計劃今年在沿著如渾水(禦河)先修建三座堡城,用於交易,也用於駐軍屯墾。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綱手和二哈的幸福生活 大道戰仙 我能預知災變 籃壇之嘴炮巨星 蘇建的冒險生活 三國從忽悠賈詡開始 為天下計 小醜小姐顛覆漫威 超能宇宙紀元 基因怎麼會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