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秦王(1 / 2)

加入書籤

雖然東廠和外務府以及通政司各有一套消息傳遞渠道,但若論效率,還是錦衣衛的最快,且錦衣衛衙門與其他衙門不同,他的服務對象隻有崇禎皇帝一人。

除非有特別緊要的大事,孫傳庭和盧象升絕不會借用錦衣衛的消息渠道,崇禎皇帝深知這一點。

崇禎皇帝眉頭皺了一下從王承恩手中接過木匣,從裡頭取出兩封奏疏來,上頭的一封是孫傳庭的,崇禎皇帝遲疑了一下,將孫傳庭的奏疏放到一邊,拆開了盧象升的奏疏。

「臣盧象升冒死以聞,乙亥年丙戌月己巳日辰時,建虜皇太極率八旗兵犯邊,兵力之巨為歷年之最,庚午日襲大勝堡,為虎大威擊退,下午又襲流水堡,兵圍錦州城。

以臣之揣測,建虜之所以選擇此時犯邊,其一為得知我大明藩王之亂,其二需過冬之糧。

建虜雖勇,然臣必日夜嚴防,不教建虜有可趁之機,邊鎮將士,糧草充足,士氣銳不可當,請陛下寬心。

此外,臣已令人知會山陝總督孫傳庭,令其多加防備,倘有可趁之機,臣欲領天雄軍出關迎敵,望陛下知悉。」

崇禎皇帝看完了盧象升的奏疏,將信又交給了王承恩,王承恩接過也看了看,眉頭不由得也皺了起來。

「皇爺,建虜選在此時犯邊,定然與那福王有關,其心當誅。」王承恩沉著臉道。

崇禎皇帝已經開了誅殺藩王的先例,王承恩也不怕這麼說會令崇禎皇帝不高興,且崇禎皇帝布下這張大網,就是為了將尾大不掉的宗室一網打盡。

其實,按照王承恩的本意,他並不建議真的將藩王殺絕,因為那會給崇禎皇帝的身後之名埋下陰暗的一麵,畢竟都是太祖高皇帝的血脈,哪有對自己家趕盡殺絕的。

隻是這福王的行為已經觸犯了逆鱗,不論宗室之間如何爭鬥,成王敗寇都沒什麼可說的,可你朱常洵竟然勾結建虜,這事兒的意義可就不一樣了。

「朕本來就沒打算放過他們。」崇禎皇帝喃喃道。

崇禎皇帝時心狠手辣之人嗎?他自己肯定是否認的。

不論是錢士升案、還是後來株連的落水案,崇禎皇帝都是給了他們機會的,隻是他們都不中用呀,寧願選擇當守財奴,也不願將地窖裡的銀子交出來。

還能怎麼樣,他隻能去搶嘍!

宗室何嘗不是如此,崇禎皇帝本人雖然對這些宗室沒什麼好感,但這些家夥身上畢竟跟他一樣也留著朱家的血脈。

隻要他們肯支持他的新政,將侵吞的田產交出來,按時按量的將商稅補繳,配合他以後所有的改革方針,崇禎皇帝絕對不會整這一出。

但宗室的問題肯定要解決的,否則他可不會讓朝廷養幾十萬頭隻會吃乾飯生娃的朱。

本來他打算給這些藩王指條明路,譬如讓他們自己組船隊去海外經商,也可以挑選些有能力且忠心的藩王外派,畢竟等他處置好國內的事,必然要謀劃海外。

相比於外姓人,這些藩王相對來說肯定比外人好些,就如同當年蒙古帝國在歐亞大陸的諸多汗國一樣,他老朱家肯定也可以。

唉,隻是啊,這些藩王實在令他太失望,隻打了一巴掌就合起夥來謀反了。

「不過皇爺倒是也不用擔心,九邊重鎮歷來都是咱大明的中流砥柱,這兩年陛下又是加派錢糧,又是敦促各地邊鎮勤加練兵,如今九邊不僅有原來的兵馬,還充入秦兵和天雄軍的十萬人,想來建虜肯定占不了便宜。

隻是盧總督竟然想擇機出關與建虜野戰,依老奴拙見,恐怕有些草率。」王承恩道。

大明自歷經薩爾滸之戰、渾河之戰後,在精銳盡失的情況下,已經轉入完全防守的策略,這其中有兵力上的問題,也有心理上的問題。

建虜也好,蒙古人也罷,都是及其擅長野戰的蠻夷,薩爾滸、渾河大戰的慘烈,已經將朝廷裡大多數官員的敢戰之心磨沒了。

大多數官員都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以至於十幾年來,隻聞建虜犯邊,邊軍則龜縮在城防之後被動挨打。

王承恩畢竟不是崇禎皇帝,局限於舊有的觀念裡無可厚非,崇禎皇帝倒是也不生氣。

「你是覺得出關草率,還是覺得這封奏疏寫的草率?」崇禎皇帝輕笑了一下道。

其實這個消息對於崇禎皇帝來說,並不感到很意外,畢竟錦衣衛兩個多月前就已經將此事查出了端倪。

他剛才之所以選擇先看盧象升的信就是想印證這一點。

至於草率不草率,王承恩不懂軍事很難理解,崇禎皇帝也好,盧象升、孫傳庭也罷,秦兵和天雄軍本就是為了建虜而組建,而崇禎皇帝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兩年了。

「唉,老奴隻是覺得,此事倘若讓朝臣們知道了,恐怕又要生出許多事端。」王承恩見崇禎皇帝並不因此生氣,便改口道。

「放心,盧愛卿才沒你想的那麼笨,給通政司的奏疏豈能這麼寫?」崇禎皇帝鄙視道。

之所以將擇機出關的事專門寫到這封密信裡,本來就是盧象升專門給崇禎皇帝看的,否則擅自出關就算仗打贏了,也會被群臣攻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抗戰之鐵血兵鋒 木葉的白牙閃光 問道紅塵 國民的嶽父 海賊之火龍咆哮 永恆國度 三國之熙皇 神聖阿賴耶帝國 無相進化 我真是超級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