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旱災(1 / 2)

加入書籤

京都很少下雨,可這幾日卻斷斷續續下了三日的暴雨。

裴曦和著一身朱紅色披風立在東宮廊下,一雙明眸仔細地盯著前方的露天馬車。

幾個侍衛來來回回搬運紅木箱子,雨水浸透他們的衣襟,幾人早已氣喘籲籲。

「太子妃娘娘,全部搬完了。」

裴曦和點頭,見他們拿一塊白布裡三圈外三圈地將箱子裹的嚴嚴實實,緊蹙的眉頭這才舒展。

「有勞了,殿下在萬馬寺等你們,拿上這塊玉佩便可出宮。」

她將手上那塊綴有藏藍色穗子的蟒紋玉佩遞給其中一人,又囑咐道:「若是出宮不順,便說是裴將軍來信,要太子妃運些書籍字畫回裴府給裴夫人解悶的。若是他們要查,便說大雨滂沱,字畫珍貴,太子有令不得有失,故而不敢。你是個機靈的,本宮說的你可都記住了?」

穿著蓑衣的侍衛接過玉佩,神色凝重地說道:「娘娘放心,奴才定當小心。」

他打馬回車,剛好見雲嬈撐花而來,繡花布鞋一腳踩進水坑,濺起水花一片也全然不在意,她趕到裴曦和身邊回道:「娘娘,守在東宮的侍衛都被支出去了。

裴曦和嗯了一聲,對車夫道:「出發吧。」

轟隆隆——

車軲轆攆過的聲音被雷聲吞沒。靈澤不斷,灰藍的天空看不見一點扶光的影子。

她仰頭祈禱,祈禱一切順利。

前些日子,東南旱災嚴重,百姓顆粒無收,餓死的人不在少數。

然而,即使是這樣,東南郡縣長官仍然大量斂財,徭役賦稅宛如洪水猛獸擊垮了一戶又一戶人家。

農民開始暴動,男女老少、鰥寡孤獨……整個東南陷入一灘爛泥。百姓堵在郡縣府門前,要求當官的開倉放糧,減收賦稅,不然,就要鬧到京都城去,更有甚者,直接逃荒到附近的閩南,投靠了叛軍薑家。

張清載領頭,上表奏折給蕭耀,要求皇帝緊急撥銀救荒,罷免東南貪官汙吏以安民心。然而,奏折上了五六日,皇帝隻回了一句:「前頭打仗,暫無多餘銀錢來救急東南。」

太子被禁足,東南一事就順理成章地落在了嫡子蕭斂頭上。

因為國庫空虛,蕭斂命人去蜀國借銀運往東南,吩咐各大郡縣開倉放糧,又親自前往東南各地罷免貪官汙吏,效果顯著,起初很得民心。

可治標不治本,蕭斂的利益都在豪紳地主的身上,指望他們對窮人仁慈,設粥棚、開倉放糧並不能維持多久,舊官僚沒了,但還有資本的壓迫。

百姓仍然苦不堪言,甚至出現了賣兒賣女來向商人換取米麵的現象出現。

張清載發愁,於是折子從禦書房又送進了東宮。

當天夜裡,蕭行之瞞著皇帝帶著一隊人馬連夜從東宮離開,親去東南解決旱情。

裴曦和送的正是東宮的銀錢和自己的嫁妝,即使杯水車薪,她和太子也想試試。

送走馬車的那天夜裡,雨仍然未停。

東宮燈火通明,暖橙色的光並不能讓裴曦和的內心得到安寧,她手攥著一張黃皮書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眉頭皺成川字。

那是太子的來信,信中說他們已經到了東南,情況比想象中的更加嚴重,逃荒的百姓黑壓壓一片,餓死的屍體也無人收斂,暴曬在荒郊野嶺,死了還要受惡狗食身……

看完信後,裴曦和隻覺得心裡五味雜陳,又怕又心疼,一整宿都未能睡好覺。

……

東南晉城,城郊外月色朦朧。

八歲大的小女孩正在跟幾個同齡孩子玩丟石子。周遭烏漆嘛黑,大人們叮囑她千萬不要跑遠。

女孩一身粗布,大小補丁不一,滾了一身泥的衣裳還沾著黏糊的口水。

她遠遠地眺望著不遠處的帳篷,那裡亮著微光,一位玄衣少年正擰眉坐在裡麵。

少年容顏俊美,一舉一動都帶著無與倫比的氣質。他似乎有點煩心,女孩看見他好幾次對著身旁帶刀的侍衛發脾氣。

「阿娘,他是誰啊?」女孩折回到自己父母身邊,指著遠處燈火問道。

她的阿娘抱住她,幫她理了理玩亂的頭發,溫柔道:「是咱們的恩人,若沒有他,咱們都得餓死了。」

「這些食物都是他帶來的嗎?」

女孩指了指自己家裡的半袋米麵,麋鹿般懵懂的眼睛望著自己阿娘。

「是啊,他是咱們的太子殿下。他是個好人,不僅給咱們發救濟糧,還幫咱們料理你阿爹的後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小道土阿木 金玉流年 鄧通史話 朕有耳疾 既望 修仙不易,散修嘆氣 默總他今天又單身了 我在港島無限重生 血之孫吳 無名江湖錄之九陰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