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曠(2 / 2)

加入書籤

文獻記載,師曠往常向悼、平二公陳以治國安邦之策。悼、平二公每每請教於師曠時,他都能「因問盡言」,引出一番嚴肅的治國宏論。師曠論「天下五墨墨」,論「人君之道」,這些忠言讜論包含著極為深刻的政治見解,表明師曠作為政治活動家所具有的遠見卓識和博大的月匈懷。

【政治主張】

政治上,師曠主張為政清明,德法並重。國君應「清淨無為」,「務在博愛」,同時,還應借助法令來維護統治,「法令不行」,則「吏民不正」。在用人方麵,他主張對德才兼備者應委以國家重任。如果「忠臣不用,用臣不忠,下才處高,不肖臨賢」,就會埋下亂政的隱患。經濟上,師曠主張富國強民,民阜才能政平。

「空虛府庫」將導致「國貧民罷,上下不和」的局麵。統治手法上,師曠主張「廣開耳目,以察民情」,使百姓侵冤有處申訴。

他還提出「不固溺於流俗,不拘係於左右」的積極主張。認為國君應「廓然遠見,踔然獨立」這樣才能避免失誤,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師曠的治國宏論是他政治理想的反映,其見地精辟之至。悼、平二世,君主賢明,政平民阜,能重振文襄霸業,師曠起了很大作用。師曠還隨平公多次出征討伐,並曾代表晉國出使周朝。魯季武子說:「晉有趙孟以為大夫,有伯瑕以為佐,有史趙、師曠而谘度焉,有叔向、女齊以師保其君,其朝多君子,其庸可媮乎!」明示師曠可與趙孟、叔向等著名政治家齊名。

現存先秦文獻,有關師曠匡主裕民的記載頗多,可見,他的政治業績並不亞於其藝術成就。《淮南子》雲:「師曠譬而為太宰」他「大治晉國」,晉「始無亂政」。按太宰一職,「總六官之事,事無所不統」,足見其地位之顯赫。及至春秋後期,太宰僅為尊稱,實際地位大大降低,然名譽上仍為王宮之長,掌王家內外事務。悼公初年,師曠初入宮廷,不大可能居此高位。據考,師曠的政治活動最早見諸文獻是在魯襄公十四年(前559年),顯然,師曠為太宰當在悼公末抑或平公時。平公晚年,驕泰奢侈,貪欲無足,師曠多次力諫或與太宰一職相關。

【性格品質】

師曠稟性剛烈,正道直行,他嫻於辭令,卻從不趨炎附勢,具有不畏權勢的正直品格。

一次,晉平公同群臣飲酒時喟然長嘆,「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莫之違」。師曠侍坐於旁,認為這不象「君人者」所言,竟操琴向平公撞去。沒有仗義死節的氣概,何以敢如此「犯君」。平公晚年,宮室滋侈,大興土木,愈加荒淫無道,晉國霸業日衰,以致「民聞公命,如逃寇仇」。在晉平公淫奢哀颯之時,師曠仍敢犯顏直誅,確實需要些勇氣。《說苑》載,平公三次出門打獵,自認為有「霸王之主出」的祥兆,而師曠則認為,這是在自欺欺人。晉平公惱怒異常,「異口置酒祁之台,使郎中馬章布蒺藜於階上」,喚師曠解履拾階而上,師曠忍著痛,仰天長嘆。從肉中生山蟲子要吃肉,水中生出蠢蟲要蝕木。假如自己要與奴仆為伍,那是自找倒黴。廟堂之上,絕不是生蒺藜的地方。現在出現了這種情形,他預言:「君將死也。」表現了師曠守上不阿的高尚品格和對晉國前途命運的憂鬱之情。他說:「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之明,炳燭之明孰於昧行乎?」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鼓勵。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籃壇李指導 舉國開發異世界 諸天鴻蒙樹 遺界之主 回憶1988 帝槍之魂 諜海王者 向往的巨星 諸天國漫行 我是大創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