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釣魚城之戰!東方麥加城!(2 / 2)

加入書籤

「從而成為蒙古勢力崛起以來所遇到的費時最長、耗力最大、最為棘手的一場戰爭。」

「蒙古大軍在歐洲橫掃,卻止步於釣魚城,從某一方麵說明當時宋朝的武力值,防禦能力還是不錯的,武器也不錯。」

「從1258年年底到1259年7月,蒙古軍在釣魚城打了半年多,最終以蒙哥汗損命撤兵。」

「釣魚城之戰主要有三個細節。」

「第一,蒙哥派降將晉國寶入釣魚城招降,被王堅所殺。」

「這說明守將的決心。」

「第二,釣魚城守軍在主將王堅及副將張玨的協力指揮下,擊退了蒙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千戶董文蔚奉蒙哥汗之命,率所部鄧州漢兵攻城。」

「董文蔚激勵將士,挾雲梯,冒飛石,履崎嶇以登,直抵其城與宋軍苦戰。」

「但因所部傷亡慘重,被迫退軍。」

「其侄董士元請代叔父董文蔚攻城,率所部銳卒登城,與宋軍力戰良久,終因後援不繼,亦被迫撤還。」

「然而驕橫自負的眾將領卻主張強攻堅城,反以術速忽裡之言為迂。」

「蒙哥汗未采納術速忽裡的建議,決意繼續攻城。」

「然而,麵對釣魚這座堅城,素以機動靈活,凶猛剽悍著稱的蒙古鐵騎卻不能施其能。」

「六月,蒙古驍將汪德臣率兵乘夜攻上外城馬軍寨,王堅率兵拒戰。」

「天將亮時,下起雨來,蒙軍攻城雲梯又被折斷,被迫撤退。」

「蒙軍攻城五個月而不能下,汪德臣遂單騎至釣魚城下,欲招降城中守軍,為城中射出的飛石擊中。」

「很快,汪德臣因重傷,不久死於縉雲山寺廟中。」

「這說明當時宋朝用來射出的飛石的拋石機,射程已經非常遠了。」

「第三,蒙哥聞知死訊,扼腕嘆息,如失左右手。」

「汪德臣之死,給蒙哥精神上以很大打擊,釣魚城久攻不下,使蒙哥不勝其忿。」

「蒙軍大舉攻蜀後,南宋對巴蜀采取了大規模的救援行動,但增援釣魚城的宋軍為蒙軍所阻,始終未能進抵釣魚城下。」

「盡管如此,被圍攻達數月之久的釣魚城依然物資充裕,守軍鬥誌昂揚。」

「一日,南宋守軍將重十五公斤的鮮魚兩尾,還有蒸麵餅百餘張,全都拋給城外蒙軍,並投書蒙軍,稱還能再守十年。」

「相形之下,城外蒙軍的境況就很糟了。」

「蒙軍久屯於堅城之下,又值酷暑季節,蒙古人本來畏暑惡濕,加以水土不服,

導致軍中暑熱、瘧癘、霍亂等疾病流行,情況相當嚴重。」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蒙哥再次毅然決然的發起攻擊,試圖傾其所有,快速攻破城池,結果也被炮石擊中身負重傷,不久不治身亡。」

「一次是先鋒主帥戰死,是因為拋石機。」

「後來蒙哥汗也是被炮石機擊中。」

「說明他們也想不到炮石機可以打那麼遠,並且那麼準。」

「眾所周知,宋朝主要以步兵為主,在野戰中根本無法戰勝蒙古鐵騎。」

「隨著當時攻城兵器的發展,宋軍隻能選擇防守。」

「而他們城池的攻防戰極度重視。」

「除了投石機以外,弓弩也是一種最適合守城的遠距離殺傷兵器。」

「而且在製造規模和質量上達到了高峰。」

「一些強勁的弓弩在守城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除此以外,宋代的城防工事中建有特有的弩台。」

「高與城齊,上建有棚,突出城牆平麵之外,每台弓弩手二十四人人、隊將一人。」

「不但可以射擊正麵之敵,而且還可以側射和返射在城牆平麵火力死角內的敵人,提高了防守的韌性。」

「比如:「次三弓弩」的射程就達三百米遠。」

「綜上所述,大家可以看出南宋並不是軟柿子。」

「雖然在大家的印象裡,宋朝麵積不大,武力也不強,但是要說科技和文化,宋朝絕對是第一,這個絕對沒人反對。」

「很多人總喜歡拿麵積大小來說一個朝代。」

「當然,我不覺得宋朝有多長臉。」

「但是宋朝的科技確實是很厲害的,武器也絕對是當時一流的。」

「最後之所以會失敗,主要還是因為人的問題。」

「一個是統治層的不思進取。」

「其次,重文輕武,文人指揮武將,不懂兵也要去打戰的大有人在。」

「這就好像你有飛機,但是沒有好的飛行員,飛行員都是二手水貨,你能開出什麼好的飛機出來。」

「釣魚城之戰就是在防守的過程中,遇到了好的操作人,這才創造了一個好的驚喜。」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神豪從看透刮刮樂開始 重返九零,找未來嶽父拿第一桶金 天下第一駙馬爺 穿越大秦,開局單挑文武百官 玄幻:從神墓中走出來的強者 攜萌寶炸翻京城,眾大佬爭當爹! 八卦天師:從離婚開始現世! 絕世狂梟(龍王令) 萬古第一邪神 羸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