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名字由來!兵器戰術!(1 / 2)

加入書籤

「嶽家軍本身不就是特種部隊嘛?」

「我知道,是不是背嵬軍?」

「這是什麼奇怪的名字?」

「我怎麼從來沒有聽過呢?」

直播間的觀眾們有的了解,有的茫然。

沒辦法,嶽家軍本身的光芒太閃耀,從而導致很多人忽略了嶽家軍之中的精銳。

「說的沒錯,確實是背嵬軍。」

江南點點頭,道:

「這是由嶽飛的兒子嶽雲統領的一支精銳騎兵部隊。」

「眾所周知,南宋時嶽飛的嶽家軍極為強大。」

「而他手下的背嵬軍則是精銳中的精銳,這支部隊代表了「嶽家軍」的精華所在。」

「嵬與峞通意,指酒壺。」

「背嵬就是給將軍背酒的意思。」

「古時行軍打仗,將軍有帶酒的慣例,他們的酒壺是由最親信的人來背,以防被別人下毒。」

「背嵬軍作為嶽飛最親信的部隊,由此而得名。」

「不過,據一些研究西夏語言的學者考證,西夏語中「蛇」的發音近似漢語「背」,「龍」與「鷹」的發音都近似漢語「嵬」。」

「因此,神秘的「背嵬」就是西夏語「蛇龍」或「蛇鷹」的意思。」

「西夏人用「背嵬」來做部隊的稱號,就像漢人用「虎豹營」、「飛虎軍」等來做部隊稱號一樣。」

「很顯然,這是誇耀自己部隊的凶狠驍勇,也即表示這是軍中精銳。」

「當時,西夏人常把將帥的親衛精兵稱作「背嵬」。」

「北宋時,由於西北宋軍天天跟西夏打交道,自然就把這個詞兒學會了,也照樣子把自家將帥的親衛精兵叫做「背嵬軍」。」

「就這樣,南宋初年西北籍的宋將也大多保留了這個習慣。」

「比如:韓世忠。」

「而嶽家軍等非西北係宋軍,肯定是看韓家軍中設置了「背嵬軍」。」

「畢竟不論古今人們都有一個心理,就是認為一個詞兒越聽不懂就越神秘、越唬人、越高大尚。」

「比如:古代的輕呂,在吐火羅語中指的就是劍。」

「般若在梵語指的就是智慧。」

「而近現代的拿鐵,在意大利語中就是指牛奶。」

「培根在英語中指的是煙熏鹹肉、沙龍用法語指的是聚會。」

「在南宋初年,陝甘地區已經淪陷,除了一些南下的北宋西軍舊將,極少有人知道「背嵬」的原意。」

「南宋有筆記記載,連韓世忠的背嵬軍成員都鬧不清「背嵬」到底是啥意思,隻知道該咋讀。」

「如果大家知道「背嵬」就是漢語「蛇龍」或「蛇鷹」之意,恐怕也不會搶著用了。」

「畢竟如果把「嶽飛背嵬軍大破金軍」改為「嶽飛蛇龍軍大破金軍」,瞬間就會感覺掉了幾個檔次。」

「南宋趙彥衛《雲麓漫鈔》一書都明確說,除了嶽飛部隊之外,韓世忠部隊裡也有背嵬軍。」

「書中寫道:「韓、嶽兵尤精,常時於軍中角其勇健者,別置親隨軍,謂之背嵬」。」

「《建炎以來係年要錄》還記載,韓世忠的「背嵬軍」曾在「中興十三處武功」之首的「大儀鎮之捷」中「備持長斧,上砍人月匈,下捎馬足」,痛擊金軍鐵騎,大獲全勝。」

「而如果我們再多讀點宋代的史書資料,會驚奇地發現,設置「背嵬軍」的遠不止嶽家軍和韓家軍這兩家。」

「《宋朝南渡十將傳》記載,陝西綏德軍青澗籍的大將李顯忠,在紹興九年反正歸宋時,麾下就有由武世雄、周迪統領的「背嵬軍」。」

「後來在紹興十一年的廬州之戰中,李顯忠也親率背嵬軍鐵騎參戰。」

「《宋史•吳挺傳》記載,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南侵時,吳璘之子吳挺曾率「背嵬騎」在秦州大破金軍。」

「由此可見,在吳家軍下麵也有名為「背嵬」的騎兵。」

「此外,《景定建康誌》和《建炎以來係年要錄》等書還記載,南宋初年劉光世、王威等將領都擁有名為「背嵬」的部隊。」

「綜上所述,南宋初年有史料記載的「背嵬軍」就有六七家之多。」

「至於史籍失載的「背嵬軍」,想必也有不少。」

「因此,「背嵬軍」在南宋初年是一個較為大眾化的部隊番號,絕不是嶽家軍專有的,隻不過嶽家軍「背嵬軍」的戰績相對突出而已。」

「如果不在前麵加個定語,單單說「背嵬軍」,南宋初年的人根本不會知道你指的是誰家的部隊。」

「有意思的是,那些擁有「背嵬軍」的南宋初年將領,對他們個人資料熟悉的人會發現一個巧合的地方,那就是他們多是陝甘人。」

「比如:韓世忠是延安是今天陝西綏德縣人,劉光世是保安軍即今天陝西誌丹縣人,李顯忠是綏德軍青澗即今陝西清澗人,吳挺是德順軍隴乾縣即今天甘肅靜寧人。」

「實際上「背嵬」一詞最早也確實出現在西北。」

「北宋中期沈括在西北做延州知州時,就寫下過「旗隊渾如錦繡堆,銀裝背嵬打回回」的詩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神豪從看透刮刮樂開始 重返九零,找未來嶽父拿第一桶金 天下第一駙馬爺 穿越大秦,開局單挑文武百官 玄幻:從神墓中走出來的強者 攜萌寶炸翻京城,眾大佬爭當爹! 八卦天師:從離婚開始現世! 絕世狂梟(龍王令) 萬古第一邪神 羸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