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名字由來!兵器戰術!(2 / 2)

加入書籤

「從中,可知那時北宋西軍中就有「背嵬」,穿白盔白甲,所以叫「銀裝背嵬」。」

「《續資治通鑒長編》、《宋會要》等書還記載,宋哲宗元符年間,一些西夏「背嵬」投降宋朝,並立有不少功勞。」

「故而南宋人章穎說:「背嵬一名始於西蕃」。」

「說得再明白一點,「背嵬」一詞其實是西夏黨項語。」

「既然「背嵬」一詞不是漢語,隻是黨項語的漢語記音,那按漢語強行解釋為背啥東西就離譜得可笑了。」

「要弄清「背嵬」的含義,自然隻能從黨項語來探究。」

「不過具體是哪一種意思,全看個人的喜好和認知,大家隻需要知道南宋當時有不少背嵬軍就可以了。」

江南簡單的講解了一下「背嵬」的含義,還引用了一些歷史書籍。

接著,正式科普嶽家軍中的背嵬軍。

「嶽飛組織抗金戰鬥之初,苦於南方不產良馬,因而無法組建騎兵部隊與金兀術對抗。」

「後在牛皋和楊再興的兩次針對偽齊軍的奇襲成功後,獲得戰馬一萬五千餘匹,這批戰馬為嶽飛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奠定了基礎,先後擁有了踏白軍、遊奕軍和背嵬軍三支騎兵部隊。」

「而其中背嵬軍因戰鬥力最強而名垂史冊。」

「《雲麓漫鈔》記載:「韓、嶽兵尤精,常時於軍中角其勇健者,別置親隨軍,謂之背嵬,一入背嵬,諸軍統製而下,與之亢禮,犒賞異常,勇健無比,凡有堅敵,遣背嵬軍,無有不破者。」!」

「意思是說,嶽飛所精心挑選的背嵬軍士,其士兵地位較高、犒賞也多,並且「勇健無比」,加上嶽飛的嚴酷訓練和軍紀管理,背嵬軍幾乎是無堅不摧。」

「嶽珂《鄂國金佗編》卷二十二《淮西辨》雲:「背嵬之士,先臣之親軍也。」」

「又說「潁昌、朱仙,皆以是軍取勝」。」

「嶽飛的嶽家軍鼎盛時期約有十萬人,可分為:前軍、後軍、左軍、右軍、中軍、遊奕軍、踏白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水軍和背嵬軍等十二軍。」

「其中背嵬軍騎兵有八千,步兵亦有數萬。」

「在紹興十年與金軍在潁昌、郾城的一係列戰鬥中,背嵬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當時宋軍的戰鬥力已經大幅度提升,與金軍作戰並不吃虧。」

「而嶽飛的背嵬軍更是開創「步兵在平原擊潰金人精銳騎兵」的經典先例。」

「「辮子軍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神話,也被背嵬軍不隻一次的打破。」

「或許應該把這句話換換主語:「背嵬軍不滿萬,滿萬亦不敵」。」

「嶽飛的背嵬軍作為自然的親兵衛隊,自然有兒子嶽雲統一節製。」

「雖然是自己的兒子,但是訓練起來卻一點兒不含糊。」

「嶽飛對於背嵬軍的治理十分嚴酷。」

「嶽飛的孫子嶽珂在《鄂國金佗稡編》中記載,嶽飛訓練嶽家軍尤其是背嵬軍,要求平時訓練也必須身著重鎧,模仿實戰沖擊,苦練沖陡坡、跳壕溝等戰鬥動作。」

「有一次,嶽雲駕戰馬在訓練中跌倒。」

「嶽雲趕忙解釋說是因為很少練習。」

「嶽飛大怒,說如果是實戰,也是這樣嗎?」

「盛怒之下就要將嶽雲推出斬首,幸虧眾將苦苦哀求,才改而重責一百軍棍。」

「此外,還有一名士兵因為拿了鄉民一縷麻草綁草鞋,就被嶽飛追查後斬首。」

「在極端嚴格的軍紀下,整個嶽家軍的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

「有一次,嶽家軍中的一個士兵去買柴,百姓少收了二文錢。」

「這個士兵竟然堅決拒絕說:「你是想用二文錢,買我的腦袋嗎?」!」

「僅僅一句話,就可以看出多麼嚴格,稍不注意,就要掉腦袋。」

「由於訓練嚴格、軍紀嚴明,作為嶽家軍的特種部隊,背嵬軍幾乎是勇不可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除了嚴明紀律和訓練,想要當勝仗,還要有趁手的兵器。」

「背嵬騎兵主要裝備有長、短刀,約十支短弩,二十支硬弓弓箭。」

「頭戴紮著重圍頓項的鐵盔,身穿鐵葉與皮革製作的重甲,非常近似「鐵浮屠」。」

「至於步兵,還會攜帶盾牌,且均塗有鬼臉,以在氣勢上壓倒對方。」

「盾牌表麵置有尖凸,可擋兵器,可用盾牌直接殺傷敵軍,還可使敵騎戰馬陷入盾之凹凸中以傷馬。」

「背嵬軍的戰術還很多變,常常分成多個獨立的戰鬥小組,緊密配合。」

「與敵人作戰時,往往在距離敵人一百餘步時就由七八人放箭,七八人用短弩射馬。」

「然後長刀對劈,迅速沖鋒,集結,再沖鋒,從而大量殺傷敵兵。」

「憑借著這支強悍的部隊,嶽飛百戰百勝。」

「在紹興十一年,荊湖宣撫司罷,改任傅選為鄂州禦前背嵬軍同統製。」

「可見,背嵬軍已被朝廷納為己有,有了正式的番號,成為「禦前」的軍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神豪從看透刮刮樂開始 重返九零,找未來嶽父拿第一桶金 天下第一駙馬爺 穿越大秦,開局單挑文武百官 玄幻:從神墓中走出來的強者 攜萌寶炸翻京城,眾大佬爭當爹! 八卦天師:從離婚開始現世! 絕世狂梟(龍王令) 萬古第一邪神 羸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