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清國還有其它出路(1 / 2)

加入書籤

高一功、李過、劉體純之所以敢先斬後奏乾掉吳三桂,除了自恃有功之臣法不責眾之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覺得劉永錫肯定會對陳圓圓感興趣,所以乾掉吳三桂之後第一時間就把陳圓圓綁了過來。

而劉永錫聽到這也是無可奈何,雖然他對陳圓圓沒有太大興趣,畢竟陳圓圓再怎麼動人也不過是個傾國傾城的美人,「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影響非常深遠,但是在劉永錫心底陳圓圓是遠遠比不上李香君、朱媚兒這樣的剛烈女子,再好看也未必能相守一生。

但是忠貞營和大西營可以說是這次北伐的主力軍,而且劉永錫也想著怎麼乾掉吳三桂,現在既然有人願意幫忙,劉永錫實在是不願意寒了諸軍將士的一片熱誠:「皇後,陳圓圓就由你來處置吧!」

高皇後沒想到劉永錫會是這麼一個安排,隻不過劉永錫既然願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把這件事放過去,高皇後自然是要全力配合:「陛下放心,有我在,保證不會讓吳三桂將軍的未亡人受到任何委屈!」

而來報喜的信使看到劉永錫不願意追究吳三桂與尚可喜之死,馬上補充道:「陛下,高一功、李定國、李過諸位將軍都請求立即渡河北進。」

原先按照劉永錫的謀劃,拿下河南以後要好好休整一下,但阿濟格軍團莫名其妙地全線崩潰,讓諸路明軍都覺得必須抓住這個難得機會。

畢竟承天朝雖然是一場勝利接著一場勝利,但一統天下的時間似乎已經不遠了,若是不能抓住眼下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恐怕等一統天下之後再想立點戰功就千難萬難。

而劉永錫也明白三軍將士的一片苦心:「張博易已經在山東追擊博洛殘軍,我們也要抓住機會消滅一切敵人!」

劉永錫非常明確地提到「一切敵人」,目標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清軍,而是一切敢於對抗越明軍的存在,而高皇後也能明白劉永錫的心意:「請諸位將軍過河的時候務必小心,建虜在北方還有至少十幾萬甚至二十幾萬將兵,絕對不能大意!」

隻是越明軍的將帥們卻並沒有把清軍的抵抗太放在心底,雖然劉永錫與高皇後的叮囑確實沒錯,現在在北方可能有一二十萬清軍,其餘不乏精銳之師,但是阿濟格軍團既然已經被明軍盡數殲滅,而且明軍的總傷亡不到三千人,那麼越明軍就有底氣繼續高歌猛進。

何況越明軍雖然傷亡了近三千人,這次光是抓到的俘虜就有兩萬人,還有上萬名漢軍、綠營兵、新附軍、外藩蒙古陣前起義加入了越明軍的陣營之中。

本來對於劉永錫來說,統領這上萬漢軍、綠營兵、新附軍與外藩蒙古的吳三桂、尚可喜是一個大麻煩,處理不好說不定又會弄出一個「三藩」。

既然高一功、李過、劉體純等忠貞營將領幫他乾掉了吳三桂與尚可喜,劉永錫就毫不客氣地將這些俘虜與陣前起事的部隊收編過來。

因此在經歷了河南戰役之後,北伐軍的實力不減反增,銳氣更是勢不可擋,連續在六七個渡河點上渡過黃河繼續北伐,但他們麵對的並不是清軍的激烈抵抗,而是各地綠營兵、州郡兵、豪強、縉紳的熱烈歡迎,一時間簞食壺漿,越明軍在各個方向都沒能遇到真正意義上的抵抗。

劉永錫雖然明確提出了「一切敵人」,但是越明軍一統天下的格局無法改變之後,大家都作出最明智的選擇,就連現在北京城的滿洲親貴都不例外。

如果說越明軍的北伐是一路高歌勢如破竹,那麼現在大清國在北方的遭遇幾乎是復製了第二個李自成,李自成的在一片石之戰之前幾乎是征服了整個北方,但是山海關失利之後征服的每一個地方都發生了激烈的叛變,甚至從某種意義來說,真正擊敗李自成的不是大清兵,而是這些士紳引導的叛亂。

如果說之前北方官紳階級對於大清國隻是心存不滿卻不敢發作,現在阿濟格軍團在河南全軍盡沒的消息傳來之後,整個北方的叛亂是此起彼伏,許多當年趕走李自成大順軍並歡迎大清國進駐的縉紳現在又打出了承天朝的旗號,甚至連許多綠營兵與新附軍都參與了起義。

最初清軍還有精力不斷出動機動部隊平定各地起義,畢竟現在的大清國已經是徹底藩鎮化,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局麵的崩壞程度已經超乎想象,大清國現在的問題不是守住北方的半壁江山,而是如何在退守關外之外避免越明朝的報復。

「自英王殉國之後,大清精銳已經是十去七八,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追究阮大鋮這個罪魁禍首的責任!」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好萊塢往事 美利堅的田園道士 魔氣復蘇的世界 電競大佬的戀愛手冊 獸世寵愛法則 女總裁的近身護衛 被最野的他一見鍾情 重生六零我養活了五個大佬 穿書後大佬她成了團寵 末世特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