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 章 各行祖師av(1 / 2)

加入書籤

【要治沙就要弄清楚黃河為什麼會卷泥沙而下?而黃河又是從何而來?

李白大大講: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我們從氣象學來看他說得非常對,水蒸發後遇冷結成冰,經大氣循環從冰變雪落於高原之上,當氣溫回暖時冰雪融化成水,匯聚成河奔流到海。

嗯,李白一句話就總結了如此復雜的科學,厲害!】

李白抬頭露出一張迷茫臉:啊?他的詩還有這個意思嗎?

【但從地理學看黃河從青藏高原而來。

它自西向東分流九個省自治區,穿過山地、平原丘陵,呈『幾』字形嵌在華夏大地上】

天幕貼出一張簡陋的輿圖,朱棣望著輿圖上標注,『幾』起點在青海,字體轉折處『乁』點出河口,最後『乚』橫線中間點出桃花峪。

他嘴角上揚贊道:後人還挺細心。

【我們根據黃河地形、地貌、水文等因素,將其分為上、中、下三段:

上遊:巴顏喀拉山(青海)——河口(內蒙古)

地勢特點:峽穀多、河道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

中遊:河口(內蒙古)——桃花峪(河南)

地勢特點:經黃土高原、河穀深切河道又彎窄,逼得河流湍急;

下遊:桃花峪(河南)——從天津注入渤海;

地勢特點:平原無崎嶇,河道寬淺加之河床抬高讓水流散亂,難以匯集東流】

秦始皇微微皺眉,凝思幾許正欲說話,就聽得底下博士細聲討論。

他語氣平緩地開口:「有話直言。」

說小話被陛下逮到的齊地儒家博士激動啟奏:「臣建議把後人分段法附著於尚書禹貢篇中,書中有從大河所經之處記載卻不如後人詳細。」

禹貢篇是聖人大禹據山川地形所寫,裡麵便點出大河首尾通徑之處:大河源頭為積石,然後一路流向龍門,南到華陰再往東就到了底柱、孟津最後匯於海。

如今大河與後世黃河河道全然不同,要將大河分段地勢記於『禹貢』中,朝廷就要派人走訪大河源尾,歷經數年方見成效。

秦始皇明博士立功之心,但事有輕重緩急,如今大秦暫不用為大河煩憂。

他掃過天幕淡淡道:「可,但勘探地勢之事日後再行計較。」

當然有人自行前往他亦不會拒絕,記山川之勢,自古有之。

否則他也不會知道後世大河源頭比大禹時期的積石(青海循化縣)還要遠些。

【以上是黃河水利委員會大力查勘整個黃河流域後得出的結論,分段後咱們就能根據水利特點進行全麵統籌針對整治。

自黃河劃分成功後,其他大江大河也是依地理、水利、生態等因素來劃分河段,統籌分段進行保護治理。

如淮河按照河道走勢,其水勢上遊來水快,中遊行洪慢,下遊洪水出不去,被勘察

隊形容:『上遊站著被水沖,中遊躺著水裡遊,下遊原地打轉不能走』,最後得出對淮河進行『蓄泄兼籌』的防洪對策。

而黃河的特點是什麼呢?

上遊雪山草原,中遊千溝萬壑,下遊田疇連綿。

這套總結及劃分涉及水生態、水環境、地質等方麵,可以說我們治黃河是動員了能動員的力量!】

武則天一愣:黃河水利委員會?這是專管專立?

她撐著頭幾番思索分段總結,未了笑道:「後人這套法子不錯,大唐可學之。」

【在治理黃河方麵我們比老祖宗更有野心,也更為大膽。

對於黃河,老祖宗限於工具及認知,對治河要求是:黃河大大,我幫你把水河泥送走,你乖乖地跟我走,別鬧啊!

我們呢?治理黃河的同時,不僅要黃河水發電、灌溉,還要搞個南水北調工程!

做人嘛!就是要有野心!

所以我們的目標是:利必盡興、害必根除!】

望著天幕上黃河摟住長江表示:咱哥倆好,你給我點水怎麼了?

朱元璋深深疑惑:何為南北水調?

正在與太子分吃糕點的朱棣頭也不抬:「會不會指京杭大運河啊?」

京杭大運河不也是南北溝通?

聽到他如蠢蛋似的回答,朱元璋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南北水調真有那麼簡單,後人不會直接說京杭大運河?

【所以我們治黃河始就是放眼於全局,著手水資源、泥沙、防洪、水生態及水環境等多方麵統籌治理。

簡單講就是:不管上遊下遊,我們統一治理,把整個黃河流域作為治理對象!

所以自1950年起,咱們一支支勘察隊就不斷奔赴整個黃河流域,進行全麵而細致地考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病弱小瞎子要被哄 天風神界 暴君敗給了小皇後 天圖靈 晚風欲遲 花開雲中隱 夢紀 禦界靈師 龍吟劍歌之龍王傳說 崩壞宇宙:該如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