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9 章 各行祖師□□(1 / 2)

加入書籤

【在決定建設水利工程前,國家就組織人手對堤壩進行修繕。

還能縫縫補補的,就把竹片、石頭組成麵秸埽堤壩改為石壩,同時用錐探的方法把堤防內部的洞穴及裂縫補充填補。

不能縫補的南北大堤、南北金堤及二心河堤,咱們就咬咬牙省吃儉用,培修出一千八百裡的石壩擋泥沙。

沒辦法,國家窮啊!

剛定下黃河整治方案,淮河又開始鬧大水蔓延華淮平原,處處花錢處處救災】

看著天幕上打出的國家初立,大家不易,李世民深有感觸,打天下難,立天下更難!

想到即將到達的旱災,他神色憂慮:「長安新建,百姓為生活幾乎將城外樹木耗盡,今結合天幕觀之,大唐災患亦有樹木枯竭緣由。」

房玄齡等人非常贊同:「朝廷當種樹並鼓勵百姓種植,即使不能種樹也應當種些荊棘防沙留水,不使水土流失。」

嗯,經過天幕講述,他們已經熟悉各種後世話語,什麼水土流失、更新世張口就來。

很有時髦的味道。

程咬金忍不住插話:「那煤好像很汙天地?」

他記得天幕展示煤炭時,天地一片黑灰,烏漆漆的一片看不清原貌。

李世民無奈,世間哪有兩全法?

隻能走一步看一步,命工部早日研製出解決之法。

【因此在修建二門峽水庫時,國家縮短了原定工程,微微勒住投資規模。

因國家缺少修建大型水庫經驗,所以二門峽水利樞紐主體設計由蘇聯專家做主導,國內水利、水力發電、水土保持等各方專家配合溝通設計。

其設計目的以攔蓄為主,同時加大對水土治理,達到減少黃河泥沙的工程。

按原計劃目標:二門峽水庫建成後能解決上千年洪水災害,使黃河不再改道並能讓其發電通航,又能滿足冀、魯、蘇等省份灌溉要求。

總之我們對二門峽抱有極大期待,光明就在前方!

但建設途中國家根據韭園溝淤泥經平,發現工程有隱藏問題:黃河沙量太大有淤塞,水壩會被堵住】

二門峽工程已開工,這下咋搞?】

有大臣子不岔天幕對宋之語,聽到此處冷笑:「後人此舉跟六塔河有何區別?」

治河還不是治錯了?憑什麼諷刺大宋既要還要?

你們難道不是如此?

趙禎聞言怒斥:「閉嘴,還嫌不夠丟人?」

大宋連回二次河,不僅沒成功還淪落為爾等黨爭工具,你等不自省還兀自不服,有違聖人之道?

那大臣心有不服想要反駁,抬眼卻與官家森寒的眸子對上,瞬間打了個冷顫不由得低下頭,不敢對視。

他心中忐忑:官家怎麼變得暴躁了?

當初包拯舉止冒犯龍顏,官家並無怒色,而今他一句諷刺之語卻惹得官家大怒。

難不成官家對他不喜?

【緊急開會研究實驗後,國家對二門峽工程要求作了調整:

1水庫任務以防洪為主,發電、灌溉航運為次要;

2把原本的攔洪蓄水目的改為攔洪排沙,不以蓄水為主要目的,等汛後蓄水再興水利功能;

3將原本350高的工程水位降至336米,先滿足20年內防洪淤沙(原計劃50年),再顧及灌溉發電等問題】

秦始皇微微往後靠,下顎輕抬眼眸泄出幾分贊賞:「後世朝廷倒是果斷。」

不過…要研究導彈、又要治河還要安穩百姓,最重要的是國庫還窮…後世朝廷怎麼做出奇跡的?

最重要的是後朝乾那麼多事,黔首沒怨言?

他擰眉陷入沉思,後人即便有器具相助,可徭役仍是懸在黔首頭上一把利刃。

後朝用什麼方法收歸民心?

【即使做了調整也並不能完全解決二門峽潛在問題,研討會上黃萬裡建議不要堵塞二門峽壩上的六個排水洞,給二門峽留下改善空間,以備將來設閘排沙。

但蘇聯專家按照他們的經驗堅持堵孔,結果…正因為沒了排沙孔,所以二門峽工程少了調和水沙功能,給下遊帶來了大災害,千年古城西安都差點被淹】

民間

眼利者看得天上輿圖驚呼:「那不就是咱們長安?」

驚得街上行人議論紛紛:「原以為後人活得幸福安穩,沒想到也有水患之憂。」

頭發花白的老者撚須搖頭:「即便憂也有奔頭,人家朝廷還不是解決河患了?」

沒解決仙人可不會聲張。

他們唐人活得不錯,聖上是個好的,遇見豐年二五日還能吃頓肉呢!

跟宋人明人相比,他們是泡在蜜罐裡。

【是蘇聯專家問題嗎?

是也不是,當時蘇聯水利技術世界第一,尼羅河上的世界級水庫阿斯旺水壩、世界上最高的羅貢壩(解體沒修成)等等都由蘇聯完成。

但蘇聯專家沒想到黃土高原土質厚度遠超想象啊!】

天幕貼出一張數據表,秦始皇看著規整的表據隻得心情舒暢,甚美!

歐洲萊茵河穀厚度在20—30米。

俄羅斯黃土厚度約10—20米。

美國密西西比河沙層厚度30餘米。

南美洲潘帕斯地區沙層厚度10餘米。

群臣兩相比較頓時麵麵相覷,沒想到上黨的沃土在後世變成一片光禿禿的黃壤。

秦始皇側目問馮去疾:「今上黨如何?」

馮去疾微微回憶稟道:「樹木蔥鬱,少有黃壤露麵。」

秦始皇點點頭下令:「巨木除陵墓大殿外嚴禁砍伐,今後伐木種樹補足數量。」

馮去疾:「諾」

【而黃土高原厚度多少米?

淺土地區50—80米,中厚度在100—200米,高

厚度在200—300米之間,厚重的黃土占據世界黃土總量的70%!

所以世界上的黃土算什麼?

在黃土高原麵前它就是個弟弟!】

50—300米?

朱高煦:嘶~可以埋多少個韃子?

不過後世的米是多長?

【二門峽水利是咱們第一座大型水庫工程,也是咱們繳足了學費的水利工程。

工程成功處置:解決了下遊防洪、灌溉、供水問題;

帶來教訓:建成後的第二年潼關及渭河大淤成災,42萬畝耕地被毀,緊急搬遷314個村莊,以及鐵路、公路郵電改線等工作全部重刷。

學費:改造水壩費用,如花六千萬將六個孔給打開排沙;及一係列救災搶險費用】

天幕頓了頓才繼續道:【二門峽水利工程竣工後,黃河河道上相繼建成劉家峽水電工程、鹽鍋峽水電站工程。

完成黃河治理的初步構想:節節蓄水,分段攔沙,控製調節黃河各段乾流水量,達到治河目的】

畢昇感嘆:「沒想到後人也會失敗。」

沈括笑笑:「後世初立國那那都要錢,能做到及時撥正已是非常了不得。」

此話一出兩人沉默,宋朝二次回河二次不改,浪費人力物力卻沒半點治水效果。

「唉」沈括沉沉地嘆了口氣:「希望朝廷有所改動罷!」

【二門峽大壩開工時,我們各部專家還在黃土高原上奔波,尋找治理水土流失良方。

自54年考察黃河流域後,次年黃河水利委員會再次組織考察。

這支科學院及北京大學和蘇聯專家組成的勘察隊,經二年現地考察,得出對黃土高原更加細致的資料及治理建議:

黃秉維院士編製出我國第一幅1:400萬的黃河中遊土壤侵蝕分區圖,和水力、風力侵蝕圖。

朱顯謨院士提出分類黃土土壤侵蝕類型,開創土壤侵蝕學科;

羅來興、陳傳康院士等提出根據黃土高原地貌,進行劃分高原溝間地與溝穀地地貌類型的方案;

羅來興、朱震達等繪出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圖;

…】

趙匡胤努力睜大眼睛,想要看個仔細,可是多少那一幅幅各式各樣的圖像,他…真的看不懂那些扭曲的字跡,曲折的線條

趙普溫聲進勸:「陛下不必強求後人法子,各代有各代治河之法,可借鑒卻不能全鑒。」

大宋治河不成不是治河有誤,而是朝堂人心不齊。

趙匡胤眨眨眼,稍微緩解眼眸酸痛:「朕如何不知,隻是不甘心罷了。」

朕什麼都還沒來得及做,就糟了後人厭棄,大宋屢次被天幕厭惡,他要怎麼定鼎天下?

趙普搖搖頭不贊成他的話:「陛下無須擔心,戰亂多年世人累了都想安穩生活。」

天幕再厭宋,可是日子是自己過,過得好不好百姓自會分辨。

【經過前輩們的勘測結果和後來對黃土高原的溯源證明,黃土高原是被風吹起來的高原】

風吹出來的高原?

首次聽說的黃土來源的秦始皇劉徹李世民朱元璋,悄悄豎起耳朵:後人快講!

誰知後人直接放出影像,望著影像聽著講解,眾人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即使知曉此方世界歷史悠久,武則天聽到早新更新世(約260萬年前)時心中還是忍不住驚訝。

更讓她驚訝的是:黃土高原原本是盆地地形?

而劉徹頗有興趣地看著青藏高原拔地阻擋暖濕氣流進入北方,卻讓強勁的氣流卷起沙粒落到黃土盆地,堆積成山。

不得不說漫天黃沙還挺好看。

他瞪大了眼驚嘆:「難怪黃河運不完黃土高原上的土,原來它本身就是沙礫堆積而成。」

霍去病:陛下,請把黃土高原說一遍!

人家名字都說了,黃土高原黃高原,黃土壘成的高原!

【因更新世氣候旋迥,加上黃土盆地東麵是太行山脈,南麵是秦嶺山脈,在地理阻擋下黃沙隻能在黃土地區壘疊成山。

後來經過氣候升溫,進入全新世後(11700年前到現在),黃土高原穿上綠裝成為擁有草場、原始森林的山巒丘阜。

但氣候並不是一成不變,如西周二國兩晉南北朝和北宋明清,就屬於寒冷期,而寒冷期往往又伴隨著朝廷動盪後期。

對於寒冷期,黃土高原斜睨天下:氣候變遷俺不怕,俺能行!

一旦疊加人類傷害bafu,黃土高原哭唧唧:俺好像真的不行!】

曹魏

曹丕臉色極為不好,去歲他到淮河廣陵巡察士兵演習,誰知北方大寒竟讓淮河結冰,不得不中止演習。

按天幕而言他大魏正處於寒冷期,正走向朝廷末路?

聯想到後人言司馬懿篡魏,竟然真對上朝廷末路語言…

想到這他臉色更黑了…

朱棣心裡算算上至朝廷下至百姓對木材的需求,不由得嘴角微抽:「黃土高原可能真不行!」

朝廷修大殿要好木,富賈要好木打家具定棺材,百姓需要木材燒炭過冬…

樹木成長的速度趕不上他們砍伐的力度。

他想到先皇修山海關長城時,將山上樹木全部砍伐長城作為邊境預防不當留樹,但黃土高原上得種啊,否則黃河之患永遠無法遏製。

但是朝廷沒錢啊!

黃河泛濫時選擇把百姓遷徙還是高原種樹?

想到國庫剩餘朱棣心中抽痛,上對韃子下安民,哪樣不用錢?

得讓鄭和多下西洋幾次才行!

天幕輕輕嘆了口氣:【如果說秦漢時期,秦始皇和漢武帝還能在黃土高原上彈奏『森林狂想曲』;

那到明清時朱元璋跟康熙隻能站在坡上大唱:我家住在黃土高

坡,大風從坡上刮過】()

秦始皇劉徹:森林狂想曲怎麼彈?為何朕要到黃土高原上彈曲?

17想看南漳的《秦皇漢武看我校歷史作業評選》嗎?請記住[]的域名[(()

朱元璋麻木臉:後人打趣帝王他已習慣,你有本事打趣怎麼沒本事將曲子放全呢?

咱想聽!

【歌詞中的大風從坡上刮過,其實是講的就是風力對土壤侵蝕過程。

大風刮刮刮,刮起來的是誰?

黃沙岩石!】

天幕輕咳一本正經道:【自隋唐起在黃土高原的森林線逐漸南遷,黃壤開始顯露,其土質開始加速變化,不斷受到侵蝕。

土壤侵蝕指水力、風力、凍融或重力等外力把土壤及母質(地質構架如砂岩等),將它破壞、剝蝕搬運和沉積掉。

簡單講:土壤內的黏土、粉黏土及含營養物的泥沙被水、風等外力原因,離開依附的泥層主體。

簡單表達:水土流失,植被無法生長。

流失結果:失去黏性的泥土質地變得疏鬆多孔隙,某些地帶的土質透水性極差(二趾馬紅土層),還容易吸水膨脹,遇水成泥直接滑坡】

孫思邈直接換成醫用語:「唔,相當於病人血肉盡失,隻剩下人皮包住骨骼。」

他整理著手上藥材:「到這步病人已是病入膏肓,難以治療。」

如今有了煤餅之法,想必會有樹木留於後世吧?

平日不覺得,經天幕一講就覺得樹重要、土重要、連幼小植物蟲子同樣重要。

他的小童都不敢隨意折草鬥花了,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影響後世環境的罪人。

【對於地質構架:風化、水力等外力對岩石損傷本來就大,偏偏黃土高原最多的是砒砂岩。

這類岩石地質鬆散,結構強度低,很容易被風化侵蝕,落入河中成為粗砂主力。

所以黃河含沙量怎麼不高呢?

岩石成沙、土壤成沙,想要治理黃河永遠都繞不開一個字:沙!】

王景輕嘆:「土壤岩石俱變沙,且此沙毫無用處,這才是最讓人頭疼的。」

治河二字好言,可是要做到卻千難萬難。

【為了留住沙水,我們在溝穀兩側坡地種植植被,為了節約成本在溝穀裡就地取材,用黃土修築淤地壩留水、留土、留肥,改善高原環境;

修穀坊:減緩溝壑河水流速,防止溝溪被水沖蝕刷深,減少泥沙流量;

挖魚鱗坑種樹:既能蓄水,又能種樹減輕水土流失;

到1961年底,黃河中遊7個省區共修建梯田1700多萬畝,修建穀坊、淤地壩400萬座造…植樹6000多萬畝,種草1100多萬畝。

我們治理黃河成功了嗎?

沒有,相反黃河斷流了!】

什麼!

李世民等人猛地抬起頭,不可置信地望向天幕:怎麼會斷流?

當年伊水、洛水斷流夏桀亡國,大河

() 斷流周取商代之。

而後二川斷流,岐山崩塌直接葬送西周基業。

那後人呢?

他們是怎麼度過如此危險時刻的?

民間

天下亦是嘩然,黃河斷流聞所未聞之事!

主在黃河邊的百姓特意跑了幾步探頭查看滾滾黃河:「還好還好,大河還在。」

慶幸之餘亦是吃驚:「那後人百姓怎麼吃水?」

他們怨黃河亂發大水奪家人性命,也習慣性依靠它為生。

他們無法想象沒了黃河該怎麼存活?

【我們翻閱史書,歷朝隻有黃河頻繁決口改道的記載,無黃河斷流記錄。

歷朝隻有治河千千萬,但絕對沒有讓黃河乾涸治水的道理。

水怎麼就沒有了呢?

60年代有個治理黃河笑話:吃光喝盡!

既然黃河老發洪澇災害,那咱們在它入海前把它全部用光,這不就沒了災害了嘛!

沒想到60年代笑話在1972年實現了,但這個笑話卻一點都不好笑,相反讓人非常絕望】

李隆基詫異猜測:「遇見大旱了?還是後朝得罪上天,天降懲罰?」

【1972年黃河自然斷流後,1999年二十八年裡,黃河有二十二年斷流。

斷流次數達到七十四次,平均每年斷流超過一百天,最長斷流天數為226天,斷流長度為整個黃河下遊!】

【翻開黃河記錄,1972年前僅有兩次人為斷流:

1938年蔣光頭扒花園口致使黃河改道,黃河下遊山東段徹底乾涸斷流;

1960年6月花園口樞紐大壩截流和同年12月二門峽樞紐關閘蓄水,黃河下遊斷流。

除此之外近六十年間並無斷流記錄。

同是黃河災患,我們跟古人的哀嚎截然相反:古人悲黃河二年兩決口,我們愁黃河四年二斷流。

黃河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變成比決口改道更難治理的災難】

諸葛亮揉了揉額角:「難怪後人如此厭惡歷代決口之事。」

張飛很是贊同:「歷代弊端全由後人承擔,是我也罵!」

黃河難纏歷代所見,後朝要治理黃河須得舉全國之力才行。

劉備苦笑,時人都看眼下利益,誰會為後朝考慮?

當年曹操征呂布,攻之不下引沂河、泗河之水灌城,下邳城潰呂布被擒。

可下邳百姓呢?

他們為何要遭受此難?

【斷流的黃河就是生態災難,黃河斷流——下遊淤泥無水沖刷,讓河床泥沙沉積更加嚴重,原本可以做淤田的淤泥會退化為荒漠,變成鹽鹼灘。

淤泥堆積後河道萎縮,迫使河床抬高,把黃河下遊成為地上懸河,汛期一到黃河定然改道決堤,讓黃河下遊泛濫成災。

入海口無河水沖刷,會如它山堰那般海水倒灌,鹹水入侵,逼迫濕地生態係

統萎縮,讓海岸線後退。

更不用說兩岸民眾吃水困難,五千萬畝農田無水灌溉,工業停產一片荒涼。

還不提黃河斷流引發的氣候等問題…】

朱祁鈺:原來治理黃河靠考慮這麼多?

頭疼!幸好徐有貞還有幾分能耐。

而徐有貞興奮又忐忑:自己名傳後世開心,但自己今後隻能陛下身後…為陛下盡心盡力。

想到這他苦了臉,得讓陛下皇位安穩才是,否則自己前程不逮。

【自黃河斷流消息傳出後,全國上下都在焦渴怎麼辦?

隻有隔壁小日子歡騰,在他們看來黃河代表中華文明,黃河走向末路就意味著東亞魁首當落他們頭上!】

秦始皇厭惡:…又是那條長蟲!

劉徹嫌棄:學人精!

李世民怒氣:還想改朕大唐國史!

朱元璋:呸!臉大的鼻涕蟲!

天幕語氣透出哀傷:【當時有學者專家茫然發問:黃河沒了我們文明還存在嗎?

我們的文明誕生於母親河河畔,一切向好時母親河為什麼走向衰落?

所以救救黃河!也是拯救我們中華文明!】

天空中放著一幅幅乾涸的河圖,滿地黃沙看不到一絲水跡。

武則天抬起眼:這就是後朝黃河?

一片灰蒙蒙,其情況未免太過驚心!

【黃河為什麼會斷流?

氣候變遷:黃河補水主要依靠降雨,但降雨不但要補充河道水量,其水勢也會滲入地裡,為地下水增加水量。

但問題是黃土高原本身處於半乾旱地區,季節性降水不均勻、地下水南多北少,河穀盆地多、山原區少,地下河無法對黃土高原進行反哺。

相反黃土高原還需要黃河提供水量浸養植被。

所以黃河要東流的同時還要補水給黃土高原,又要分流其他支流。

所以它在斷流之前,入海水量就已銳減:

20世紀60年代為575億立方米;

70年代為313億立方米;

80年代為284億立方米;

90年代中期為187億立方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病弱小瞎子要被哄 天風神界 暴君敗給了小皇後 天圖靈 晚風欲遲 花開雲中隱 夢紀 禦界靈師 龍吟劍歌之龍王傳說 崩壞宇宙:該如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