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 章 番外—傳統節日變遷(1 / 2)

加入書籤

自天幕將解了各行祖師爺後,朝廷大官們集中在治河煉藥上,而百姓們則是:

吃!

吃喝拉撒睡是人類基本需求,其中吃排第一嘛百姓們沒鐵造鍋但他們能做豆腐吃啊!

菽豆不值錢,家家戶戶都有,舀一勺菽豆滲半瓢水,把盆往院裡一放,等乾活回來嘿喲嘿喲把豆磨,擦擦汗看看盆,喲!白生生的豆汁不就好了?

架鍋一煮,加點酸漿木板壓一壓,嘿!豆腐做好了!

炒一炒用湯煮,哎呀好好吃!

吃完喝杯酸梅湯,捧著肚皮打飽嗝,嗝~滿足,兩眼彎彎不由道:這日子過得美呀!

哦,對了,菽豆還能發芽做菜,東天吃香得嘞!

來來來,抓一把菽豆做豆芽,過兩日給家裡老小添個菜!

才在院子裡澆完水,哎呀!剛擦黑的天咋又黑又亮了?

頭一探:仙人又來了,老婆子快來聽仙音。

疊個千紙鶴,再係個紅飄帶,願善良的人們天天好運來,你勤勞生活美,你健康春常在,你一生的忙碌為了笑逐顏開

好運來祝你好運來,好運帶來了喜和愛,好運來我們好運來,迎著好運興旺發達通四海

低頭批政務的秦始皇一怔:後人怎麼來了?

剛用完膳,正準備花前月下的劉徹抬頭:咦,天幕怎麼降在夜裡?

而李世民正與皇後太子閒聊,正在興頭就被天幕打斷,乾脆地一揮手,屏風炭盆備好,一家七口人在殿前排得整整齊齊共聽後世曲子。

剔在牙的朱元璋聽了幾句後,嚴肅地作出評價:「此曲喜慶祥和,不錯不錯。」

有這麼歡快的曲子打頭,這次後人肯定要講好話!(自信點頭)

如他所言,天幕要講的也是好話:【『好運來』是過年必備品神曲,聽著就非常有過年氣氛。

過年也叫春節,是咱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伴隨節日內容還有相關活動慶典。

同樣每個節日在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意義,它是受歷史文化,及古人生活習俗等因素積澱凝聚而來

如過年時間在古時各有不同,它具體變遷暫且不談,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咱們就從『二月春風似剪刀』的二月節日開講】

秦始皇劉徹李世民朱元璋:年那般好為何不談過年?

秦始皇決定暫緩政務,讓樂府將後世神曲復刻,待閒暇時聆聽;

劉徹則是果斷放棄花前月下,好奇地望向天幕:聽著倒有趣,不知能否再窺後世繁華?

他對後人展現的鐵坨坨、天上飛可感興趣了,可惜大漢少府不爭氣做不出來;

唉,豬豬委屈,豬豬隻能望天止渴。

【民間素有句俗語:二月二龍抬頭,風雨順又豐收。大倉滿小囤流,好年景春開頭。

講的就是二月對農耕的重要性!

當東方七宿

東方蒼龍的角宿悄咪咪地出現在天際時,就顯得陽氣發生萬物破土啦。()

意味著農耕的前奏開始打響,農人該做準備,帝王該準備行籍田之禮,勸天下農耕啦!

◆南漳提醒您《秦皇漢武看我校歷史作業評選》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所以按照星宿出現時間,時人把二月二叫『春龍節』,元朝時正式名為龍抬頭,在南方又疊加了土地誕辰日所以也叫『社日節』】

唐民間

坐著院子裡看天幕的農人,見到熟悉二月二頓時笑了起來:「原來仙人說的是中和節?」

他端起水瓢喝了一口,大聲唱起春日農歌:「二月中元農忙活,春祭勾芒祈豐收。白天耕田忙播種,夜裡切草餵牲口。」

兒l子抱怨:「耶耶,你別唱了,我都聽不到仙人講話。」

農人不高興嗬斥:「俺們這些歌代代相傳,沒有它咱們就種不了地,你還敢嫌棄?」

大兒l不敢再說話,隻好挪開腳步躲了出去。

【龍嘛,在華夏神話中有騰雲駕霧布雨之能,萬物生發正需水滋潤大地。

所以在二月二這天,帝王百姓除了祭祀農神句芒外,還要吃點龍食!

在二月二吃麵條不叫吃麵條,叫『吃龍須』,吃油炸糕叫做『吃龍膽』,煎餅轉身一變,成了『揭龍皮』;

其他的啃龍骨、吃龍耳】

天幕頓了頓:【怎麼感覺有點害怕?】

秦始皇劉徹李世民:望著天幕上的『龍龍害怕』,臉色發沉:天子獨享龍騰,而民間卻吃龍須、龍膽…好大的膽子!

劉徹大喊:仲卿,有人想吃朕!

李世民抱住自己:觀音婢保護朕,朕害怕!(誇張)

龍龍那麼可愛怎麼能吃龍龍?

【相比之下近代北方的做法要顯得正常得多。

在二月二這日用玉米做爆米花,稱為『金豆開花』,而這金豆開花四字與玉皇大帝有關。

相傳玉皇大帝來人間;

不許龍王降凡雨;

百姓受苦生路絕;

龍王違逆把雨下;

玉帝生氣把龍打;

想要脫罪除非金豆開花;

百姓努力救龍王;

燃燒玉米做金花。

故事很熟悉,有幾分跟西遊記裡雞吃米狗舔麵的影子,對吧?】

還沒寫到後折的吳承恩一聽,原來他寫了玉帝惱人間折事嗎?

懂了懂了,到時就寫玉帝令雞吃完了米,狗舔完麵嗯,不夠,他提筆想了想又寫一行小字:燈火燒斷鐵鎖。

嗯,這樣就能體現玉帝殘暴不仁,百姓頓苦的慘象。

至於玉帝暗指誰?

他可什麼都沒說,什麼都沒做,自己隻是一介書生讀書糊口而已。

【事實上民間對龍抬頭非常看重,每戶在二月二這日清晨,挑擔水倒入家中缸,意味著他們把田裡的水龍引到家中。

之後再燒香上供農神,祈願

() 水龍在今年能雨水普降,五穀豐登,整個過程叫『引田龍』儀式】

李世民輕輕籲口氣,趁機對太子教導稼檣艱辛:「大唐許多節日其來源都為了避災祈求豐收,願蒼天作美讓百姓能活下去。」

尚且年輕的李承乾有些不明白:「可是上元節咱們夜觀明燈遊玩至深夜呢。」

這跟農事可沒半點關係。

長孫皇後摟住他輕聲解釋:「上元節咱們是不是要做糕供神?」

李承乾跟弟弟妹妹齊齊小雞點頭,他們每年還會吃供糕呢。

看他們懵懂模樣,李世民實在難以相信未來他們會骨肉相殘。

他用力地眨眨眼,提起笑容:「你們耶耶在孟春元日時,會祈福上帝,求五穀豐登,怎麼不是來源於農業呢?」

至於為何上元節點燈遊玩?

有穀剩餘日子自然好過,當然有錢有閒做起燈會熱鬧一番。

【其實『龍抬頭』的前一日也有個節日,叫『中和節』。

這個節日來源於唐德宗,他中興大唐讓大唐國力有回天之勢,為了表示朝廷重農務,同時也讓天下共中和,暫忘人生煩惱。

他把月末的『晦日』移到二月一日,將其定為大唐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大家一起歡樂。

這一天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能飲酒作樂,觀看歌舞普天同慶,倍感皇恩!

所以中和節的歡樂跟咱們雙十一購物節相同,咱們在這日狂歡大買特買,不斷研究褥商家羊毛,滿足花錢的快樂!

而大唐百姓則是來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時光~】

「咳咳咳」李適(唐德宗)被最後一句媚而不俗的歌聲嗆到:朕想讓百姓鬆散一日,沒想過他們會快活無邊。

【哦,不對,是大家齊飲『中和酒』(宜春酒),飲下此酒意示著自己衣食無憂,家裡才會有剩餘糧食釀造酒水,也有借穀酒祈來年豐收之意;

不過…光喝酒哪夠?咱們買買買,大唐百姓就贈贈贈!

你家有瓜我有菜,來吧朋友,咱們來『獻生子』啊,把百穀瓜種用青囊裝了,你送我贈你,手留餘香豈不快樂?

民間贈瓜皇帝賜尺,尺代表『裁度、忠直』:愛卿啊,朕看好你,希望你能對朕對社稷忠正耿直,繼續為國效力喲!

升職加薪就在跟前,愛卿加油喔!】

李適(唐德宗)大聲反駁:朕沒這麼說過!

【咱們的白居易大大就曾得禦尺,激動地寫下『中和日謝恩賜尺狀』以表心情:

啊,這紅牙做的禦尺美而有度,與白金相襯多麼煥以相宜,臣寸工未效卻受此尺,深感愧疚,倍感陛下之情啊!】

白居易笑容凝結到臉上,從無措到漲紅,提起力氣努力分辨:他隻是照常謝詩謝恩而已。

不僅他寫,韓愈等人亦寫過啊,為何把他擰出來說得那麼奇奇怪怪?

想生氣,不至於,不生氣,咽不下去,哎喲,心

裡一團亂麻理不清!

【此節跟龍抬頭挨得太近,自唐以後慢慢與龍抬頭融為一體,但風俗到明清時仍有影子,現在嘛…上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月一過三月三,三月三日上巳節在古代與春節、中秋節並肩的重節!

上巳節出現於周朝時期,在河邊為舉行除災祛病儀式,並下河洗漱清潔身體,謂之』祓禊』】

一道節奏激烈的歌曲經天幕之手響徹天地:嘻唰唰嘻唰唰,萬土隨苟!…嗯啊嗯…

歌詞很直白甚至俗氣,但…莫名的像河水沖刷腦子,猛地一下就記住了曲調,於是當衛青擔憂地小聲呼喚劉徹時:「陛下,你沒事吧?」

劉徹下意識張開:「嗯?嘻唰唰嘻唰唰,萬土隨?」

???

劉徹衛青:…

【祭祀儀式跟阿三恆河聖浴一樣,都是為了修潔淨身,除去積穢,確保一年平安。

除此之外還有求子目的:神啊!我要娃我要娃,我要一個大娃娃!】

秦漢之前求子拜:高禖。

道教求子拜:太元聖母、碧霄元君;

佛教求子拜:觀音菩薩。

太平公主收回目光,臉上浮出疑惑:「後人不過花朝節嗎?」

二月與花相會,仕女相聚,撲蝶為戲,還會用彩綢和五色紙剪成花幡,慶賀花王生日。

這麼有趣的花朝節後人竟不過?

真可惜。

【但三月上巳日並未確認具體,漢朝為了統一把時間定在了農歷三月上旬的巳日。

同時慶祝節日除祭祀外,把重點放在愛情蒙動上:男女踏青遊樂,變相的相親大會】

因神曲而狼狽的劉徹惱道:「陰陽交合乃古之正理,男女踏青遊樂哪裡不對?」

大漢人口甚少,朝廷鼓勵成婚生子有錯嗎?

沒有,為此他還命人將踏青之景刻於磚上,親身提倡遊樂之風,讓爾等後人千百年可見漢習俗之風,難道不對?

【到魏晉時期把上祀節日期定為三月三,一直延續至今。

因魏晉時期經濟聚上層,過節日過得最歡的是貴族文人。

並把快活的方式升級:來來來,曲水流觴走起!

高歌一曲作詩一首,談玄感悟人生是多麼美好!

嗯~王羲之的上祀節就是描寫的三月三節日場景:

永和九年三月上旬,我們在會稽郡山的陰城蘭亭做禊事。

老的少年輕的都在這,這裡有高峰有樹林還有竹子,正是行曲水流觴好時機!

雖然沒得音樂,但是我們有詩有酒,足夠了!

喝了酒暢想人生,死生畢竟是件大事,想想古人感嘆人生就過去了。

以上是重慶話版不負責翻譯,這篇蘭亭序價值不在於內容,而是行書的藝術性。

隨性書寫的序帖,連王羲之本人都難以復寫字跡,所以世間

蘭亭序僅一一本。

人人為它癡迷癲狂(),唐太宗深愛它4(),無數文人帝王臨摹它,乾隆甚至在『蘭亭序褚遂良本』上瘋狂啪啪啪!】

天幕上一張滿是印章的蘭亭序出現在眾人麵前眼前:這就是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

唐初群臣齊刷刷地望向褚遂良:「你臨摹的?」

褚遂良:我怎麼知道?

並且乾隆為什麼要這樣對他?全是印章好看嗎?

深愛蘭亭序的唐太宗氣冷抖:即使它是復本,你乾隆為何要這麼待他?

真正的蘭亭序他要帶著陪葬!

天幕把話題拉回正題;【到了唐代,上巳節打的就是一個與民同樂,皇帝百官在河中祓禊,臨水宴飲,百姓踏青聚會。

踏青的同時也是男女交流好時節,杜甫的『麗人行』詩句:對此盛況有過描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天幕感嘆:【如果能跟長安小姐姐一起踏青,那我是個多麼快樂的女孩?】

唐朝所有小姐姐:來呀!快活呀,一起享受大把時光~

而其他朝代小姐姐則是不滿,歷代就大唐女郎肌膩有骨肉?同是女子她們就差了?

可看到天幕上放出的『麗人行』舞蹈,舞姿端莊又優雅,脫衣那段破繭成蝶的舞姿…

無人女郎咬牙不服:唐人女子似乎真的好美。

她們趁院內無人,試著學麗人甩手折月要舞姿,發現身上服飾根本顯不出身段,頓時泄氣:原是她們不配?

不,不是她們不配,是世人讓她們藏在層層布料中不見天日,將此名為:婦德!

【到了宋朝行內斂之風,當眾相親不雅,於是上巳節在漢族消失不見,隆重過節的是壯族、苗族等少數民族。

要是上巳節能傳到現在,說不定咱們還能多得一天假!

壯族、黎族過三月三,他們都連放三天,加上清明節及周末可能連休七天,七天!】

秦始皇:怨念!

劉徹接上:好重的怨念。

李世民好奇:後人很少放假嗎?

朱元璋振振有詞:放什麼假?朝廷那麼多活乾完了嗎?

【雖然上巳節消失不見,但是習俗還是傳了下來。

三月三地菜當靈丹,所以要用薺菜煮雞蛋,給小孩子掛網兜裝雞蛋;

而西南地區不吃雞蛋吃蒿子粑粑;家裡有小孩的要敬娘娘,祈求孩童健康成長。

河南等地會舉行廟會,傳說王母娘娘在這天舉行蟠桃宴,與人間同樂,咚咚咚嗆,熱鬧咧!

但在安徽等地,三月三則是小鬼節,有俗語曰:三月三鬼下山。

太陽落山別出門,門口燒錢送孤鬼;

把三月三過得最熱鬧的是壯族,最初它是祭祖日,先祖隻有在這日才能享用到祭品。

所以這日壯族準備染花米飯祭祖,按照傳統祭

() 祀完後不能出村動針線,要對歌踏舞歡慶節日。

到現在三月三主要突出歌圩,全麵發展『歌能下酒,謠可當餐』特點。

把壯族對歌、黎族的打柴舞…辦得熱熱鬧鬧,歡樂得很】

原本排排坐的李世民一家大開眼界:原來壯族歌曲對著唱?

男女對唱,男男對唱,女女對唱,他們舞蹈與中原相比,聽起來也別有一番滋味。

而且他們的服飾甚美,戴銀帽身穿五色衣,與中原大不相同。

年齡尚小的李泰跟著天幕拍手唱:三月三龍拜山,五穀豐登人丁旺,百業興好運轉

李世民聽著小兒l跟著唱,忍不住將他抱起來笑道:「壯族舞姿粗獷倒別有一番美意。」

今日天幕甚好甚好!

【四月鶯飛草長時節,是踏青掃墓的節氣,所以這月有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清明節。

與清明節相伴的是寒食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病弱小瞎子要被哄 天風神界 暴君敗給了小皇後 天圖靈 晚風欲遲 花開雲中隱 夢紀 禦界靈師 龍吟劍歌之龍王傳說 崩壞宇宙:該如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