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 番外(跟正文無關)(1 / 2)

加入書籤

【九九重陽節始於遠古,形於春秋時期,然後嗯,又在唐朝被定為法定節假日】

李世民李治&李隆基等唐皇的揮手:不好意思,我們大唐出境率有點高,沒辦法,這就是大唐!

【九是至陽極數,九月九兩九疊加為兩陽,『重陽』之名由此而來。

重陽節遠古時期是慶豐收祭祀,天子將五穀供奉給上帝神祇,祭祀群神,感恩先祖及天地神靈,祈求來年歲歲豐收。

如果回溯傳統節日最初起源,幾乎都是祭祀先祖神靈,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家畜繁衍昌盛的樸素願望。

因我們是農業社會,看天吃飯,所以四時調順對農作物就顯得極為重要。

當四時有序時,人們就會慶祝豐收,歡騰熱鬧。

經過努力王朝達到人和興盛後,民眾訴求逐漸與祭祀節日相融合,在舊日習俗中蛻變為新節日】

【重陽節也是如此,最初它承載的是祭祀禮儀,後來魏文帝曹丕在祭祀完先祖神靈後,又言:歲往月來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幫享宴高會」。

簡單講:九是至陽之日,有久久之意,該登高行宴會求長久賞秋意。

此次登高成了重陽節登高習俗開端。

隨著時節發展,古時認為重陽與清明景色相反,清明萬物生長之季,而重陽節卻是萬物凋零枯萎始。

所以九九這日要『辭青迎秋』,登高望遠看陰陽時節交匯。

從此重陽節有登高習俗】

曹丕:啊,原來是朕先開重陽登高之河嗎?

沒想到後人竟把朕寥寥數語給找了出來。

想到曹家數代還活不過一個司馬懿,曹丕頓時悲從心來;他到底要怎樣延壽才能將大魏傳下去!

【九九通久久之意,正嵌合人們追求長壽之願,正好九月又是『延壽客』菊花盛開之時,故古人簪菊求延壽,這舉動雅致又符禮,於是重陽節簪菊、飲菊花酒配菊花糕成了習俗。

重陽節戴茱萸亦是如此。

古人認為重陽之後陰氣生長,容易滋生惡氣,當如何辟邪?

九月正是『辟邪翁』茱萸好時節啊!

把茱萸製成香囊繞身避險惡禦寒,兩全其美!

這時的重陽節習俗已有:祭祀、登高、簪菊、賞菊戴茱萸;

到1989年時,重陽節習俗再次延伸,有敬老、愛老之意,被國家認定為敬老節!】

劉徹一愣喝菊花酒延壽?

真的假的?

朕這就命人種菊戴菊喝菊花酒。

【十二月被稱為臘月,臘月吃臘八粥。

過了臘月就是我們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實際上傳統春節是指臘月二十二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其年節包含除夕、大年初一兩個春節最重要的節日】

天幕疑惑:【那我們春節放假為什麼不按傳統來啊?

我們都很傳統的人啊!】

秦始皇:後人想多放假的心,根本遮不住。

劉徹:這是多大怨念,以至於如此心心念念。

李世民:大唐新春放七日,不知後人放幾日?

【事實上我們的春節從臘月十五到二十開始準備,開始的名字叫做『春運!』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離鄉一年再難的路也阻擋不了我們回家的心!

從春運開始,摩托大軍、綠皮火車、高鐵、大巴、飛機…無數人頭湧東區,匯聚成兩字:回家!】

你的故鄉在哪裡?

老家在河南,在這邊打工。

俺是甘肅天水的,俺得回去,俺家就隻剩媽在家了。

我是廣東的,落葉歸根,總要回去的。

杜甫望著天幕上迫切想回家的後人,深深嘆口氣,他離家多時不知家中可好?

何時能歸鄉探親?家書抵萬金吶!

半空中傳來低沉的男音:天邊飄過故鄉的雲,它不停地向我召喚有個呼聲在對我呼喚: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

此曲一出無數異鄉紅了眼,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他們拜別雙親,離開故鄉隻為求個前程他們也想家!

感情豐沛的李世民微紅眼眶,親人情感他求而不得,但看到後人團圓還是忍不住傷感。

當年耶耶傷感之情還未升起,就被一段歡快的恭喜聲打斷:????

不是,朕月匈腔情動還未抒發,你後人說什麼恭喜恭喜?

奈何恭喜曲子唱得實在太過順耳: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你~把他的思緒全部沖散。

就挺難受,月匈中情緒咽不下又吐不出,後人你賠朕感情!

【我們說過年而不是越歲,是因為歲是時光中朝朝暮暮的歷程感,而年是生活積蓄的守望相傾感。

所以當超市開始放『迎春花』時,我們就該備年貨了。

當大街小巷開始放『恭喜發財』時,嗯,離除夕越來越近;

當『恭喜恭喜』響起時,除夕到了】

二首喜氣洋洋的吉利曲子砸得天下人歡喜不已。

他們何曾聽過如此喜慶圓滿的曲子?

喜歡,他們真喜歡,歡樂又祈福的曲子他們也要跟著唱!

大搖大擺,樂天替你消災,恭喜發財要喊得夠豪邁!

夠味!

【除夕有辭舊迎新,一元復始之意,除夕夜家家團年吃團圓飯。

哪怕遊子未能及時返鄉,家裡也要給他留個空位,擺上碗筷以示團圓!

來一條魚意示年年有餘;

打上年糕象征新的一年年年升高;

一盤盤豐盛、色澤鮮艷的年夜飯看得人咽口水。

劉徹指著天幕對膳食坊道:「

這道、那道朕都要。」

膳房苦臉:…

而秦始皇卻有些氣悶,大秦以十月為正,而後人以一月為歲月之首,就意味著他大秦歷法被後人取代。

歷法代表國家正統,受上帝認可帝王之權,歷法不在便是移風改俗,國祚不在。

想到天幕曾言:漢武帝製太陰歷。

秦始皇深吸口氣,朕要讓大秦傳百世!

萬世夠不著,百世總行吧!

西方有國祚六百年呢!

【過年除了傳統燈會、祭灶掃塵、貼春聯外,還有一項歷程44年的新習俗,伴隨著我們的年夜飯——春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病弱小瞎子要被哄 天風神界 暴君敗給了小皇後 天圖靈 晚風欲遲 花開雲中隱 夢紀 禦界靈師 龍吟劍歌之龍王傳說 崩壞宇宙:該如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