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私人國家-2(1 / 2)

加入書籤

當發現完全無法和羅斯柴爾德家族在金融領域對抗後,德意誌財團和美國財團想到了新的主意:毀滅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本體,也就是猶太人。

德意誌財團和美國財團通過支持希特勒和二戰屠殺猶太人,羅斯柴爾德家族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大量家族成員被殺害,資產被侵吞,超過2/3的旗下金融機構完全不存在了。

美國財團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反過來吞並羅斯柴爾德家族在美國、澳洲和加拿大的近乎全部資產,建立了花旗財團、摩根財團、美洲三大財團的現代格局。

容克財團在戰爭中也失去了絕大多數成員,成功的轉化成新的寡頭勢力,並且利用瑞士5大銀行轉移戰爭中掠奪的財富逃過了2戰失敗的損失,在戰後成為歐洲第一大金融寡頭財團。

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歐洲大陸和北美澳洲的全部金融機構和資產全軍覆沒,靠在英國和瑞士幸存的少量金融機構艱難恢復,並在戰後逐步恢復元氣。

不得不提的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羅斯柴爾德家族貢獻是最大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法國的成員愛德蒙男爵(1845-1934年)20世紀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猶太移民提供了約600萬美元的資金,幫助移民們購買土地和生產設備,定居生存(那個時候的600萬差不多超過現在的60億美元,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那個時候美國普通工人年薪是438美元,自己稍微算一下就知道了相當於6億了,但是購買力可以乘以10因為那個年代的百萬富翁遠少於現在的億萬富翁數量。)。

倫敦的沃爾特(1868-1937年)曾任英國猶太復國主義主席。正是他,與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人魏茲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國積極活動,終於使英國政府以外交大臣貝爾福致沃爾特·羅斯柴爾德勛爵一封信的形式,發表了著名的《貝爾福宣言》,最後導致了以色列國的建立。

羅斯柴爾德家族興盛的歷史,早已在19世紀末結束了,經過二戰德國**的打擊損失更加慘重。今天的羅斯柴爾德隻是一家在全球排名十幾到二十名的投資銀行,規模不大,也沒有什麼呼風喚雨的能力。

羅斯柴爾德家族現在的規模小了非常多,羅斯柴爾德銀行集團一年的營業額不到100億美元,利潤不到30億美元,估計其資本總額不會超過300億美元,不到歐美大銀行的一個零頭。

但是私下裡控製多少企業就不知道了,至少拉菲酒莊還是他們家族在控製,猶太人財團目前的隱藏實力非常強大,到底有多少份額是他們家族的,外人無從知曉。

可以肯定的是《貨幣戰爭》寫的危言聳聽,其實根本沒有任何證據,這本書我買來從頭到尾都看過幾遍,沒有羅斯柴爾德家族實際控製那家公司的具體情況和真實資產數字,基本上都是靠胡說八道,嘩眾取寵,但是銷量卻非常好。

羅斯柴爾德家族雖然走向下坡路了,但是猶太人財團卻越來越強大,背後有羅斯柴爾德家族家族多大的分量就不知道了。

畢竟猶太人出了名的抱團,對建國貢獻這麼大的羅斯柴爾德家族至少在猶太人裡政治地位應該很高。

雖然猶太人隻占美國總人數的比例隻有17%,但是這些猶太人大部分財力雄厚,有強大的影響力。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保羅·福塞爾在《格調》一書中認為美國人可分為九個階層,而猶太人就被稱為最高的層次-「看不見的階層」。

話裡話外都說明二戰後的猶太財團隱藏了起來,但是他們對全球經濟的實際掌控力卻加強了。

在華爾街,金融精英中有50%是猶太人,美國八大電影集團背後老板全部是猶太人,包括被索尼收購那家公司。而新聞傳播集團據說隻有n沒有控製在猶太人手裡,其它全部被猶太人控製,美聯儲背後最大的股東也是猶太人財團。

所以在美國廣泛流傳著一個笑話:猶太人不僅「控製」著華爾街,「統治」著好萊塢,「操縱」著美國的新聞,甚至美國的錢也在猶太人口袋裡。

穀歌創建人拉裡·佩奇、英特爾創建人格魯夫、微軟ceo鮑爾默、甲骨文老板埃裡森、戴爾創建人麥克爾·戴爾、媒體大亨默多克、也都是猶太人。

在美國的資本市場,到處彌漫著猶太人的味道。高盛、雷曼兄弟、所羅門兄弟等著名金融公司都是猶太人創建的。在美國政界,如前國務卿基辛格、奧爾布賴特,以及布什父子政府中著名的鷹派人物、有著「伊戰教父」之稱的沃爾福維茨,***的新一任白宮辦公廳主任伊曼紐爾、前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前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薩默斯等。

現在連美國總統***的女兒及前總統克林頓的女兒也都改為猶太教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從公司保潔開始的首富之路 世界大佬的撒嬌技能點滿了 我家野王是國服大佬 逆流1977 他作精病嬌還黑蓮花 豪門闊太要離婚 重生乘風破浪 重生2000之低調人生 我在非洲有塊地 宮鬥失敗我隻能當皇後